人员密集场所界定标准
人员密集场所是指场所内可预期出现较大数量人员长时间停留
的空间。
它们通常包含公共场所,如商场、娱乐场所、机场、火车站等,也可以是非公共场所如办公室、工厂、学校等。
根据《疾病预防控制法》第七条,人员密集场所是指本法第十条规定的社会环境下:
1、人员聚集性停留场所,指场所内每日人员正常停留人次在一万次以上的场所,包括但不限于公共汽车站、车站、机场、火车站、商场、文化活动中心、商业中心、旅行景点等;
2、人员长时间停留场所,指场所内人员停留时间较长,每次停留时间达到8小时以上,并可能产生接触频繁的场所,包括但不限于学校、医疗机构、培训机构、电影院、演出场所、宾馆酒店等;
3、人员临时聚集场所,指场所内每日可预计出现较大量人员聚集的场所,包括但不限于展览、会议、庆典活动等。
人员密集场所的管理非常重要,应遵守有关的法律法规并制定适当的管理制度。
为了确保人员密集场所的安全及舒适,应当实施以下措施:
1、据室内人流密度和时长情况,设置安全出口,并建立安全疏散预案;
2、期进行室内环境检查,如温度和湿度,以便有效控制室内空气质量,保障人员健康;
3、人员密集场所内开设急救站,以备不时之需,并应当定期培
训急救人员,以做好应急处理;
4、人员密集场所内设立报警装置,以有效预防人身安全状况;
5、人员密集场所内安装安全检查设备,防止危险物品入侵。
人员密集场所的管理应当科学、有效、安全,为了确保管理质量,应当定期对人员密集场所内进行专业检测,定期进行诊断,及时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隐患,以保障民众的健康安全和生活质量。
定期检查的内容应包括:
1、施完善性检查,检查是否符合安全准则;
2、集场所周边环境检查,检查周边环境是否有有害的物质,以及排气是否有正常;
3、内大气质量检查,包括气体、湿度、温度等;
4、人员安全检查,如安检、报警装置检查等;
5、理系统检查,检查安全疏散预案、报警系统等是否有效运行;
6、防安全检查,检查是否有消防系统的存在及是否有效。
综上所述,对于人员密集场所的管理,既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又要制定适当的管理制度,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定期进行检查诊断,从而确保人员健康安全及舒适度,为社会秩序及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以及财产安全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