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学接受过程和文学创造过程

文学接受过程和文学创造过程

文学接受过程期待视野:在文学阅读之先及阅读过程中,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基于个人和社会的复杂原因,心理上往往会有一个既成的结构图式。

读者的这种据以阅读本文的既成心理图式叫做阅读经验期待视野,简称期待视野。

文体期待:文体期待即读者由文学作品的某种类型或形式特征而引发的期待指向。

这种指向,意味着读者希望体味到某种文体所可能具有的特定艺术韵味和魅力,比如面对一部以再现为基本手法的长篇小说,读者会期待着波澜起伏的故事情节和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的塑造。

形象期待:形象期待即读者由于作品中的某种特定形象而引发的期待指向。

这种指向,意味着读者希望从初次接触到的形象和情景中,看到某种符合人物性格特征或符合某种特定情绪的氛围的展示与渲染。

审美动机:这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怡情悦性的娱乐动机,即是读者希望通过接受文学作品而获得情感愉悦并感到自由、轻松、平衡、协调的阅读期待。

人永远有着向往自由、积极进取、追求完美的天性,有着力图超越自身而趋向崇高的欲望。

隐含读者:指相对于现实读者而言的,作家本人设定的能够把文本加以具体化的预想读者。

是作家预想出来的他的作品问世之后,可能出现的或应该出现的读者。

共鸣:共鸣是文学接受进入高潮阶段的重要标志,指的是: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读者为作品中的思想情感、理想愿望及人物的命运遭际所打动,从而形成的一种强烈的心灵感应状态。

领悟:是指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时,继共鸣和净化之后而进入的一个更高阶段,具体包括潜思默想、体悟人生真谛、提升精神境界等状况与过程。

接受心境: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总是处于一定的情绪状态,在文学阅读活动开始时,这种生活中的情绪状态不可能截然中断,会伴随读者进入阅读过程,影响阅读效果。

读者的这种影响阅读的情绪状态,叫做接受心境。

文学创造过程艺术发现:艺术发现是作家由内心积累得相当多的感性材料所引发,并与作家当前由于某种“关注”而形成心理趋向、优势兴奋中心相联系,突然间向外在事物、事件、现象的投射。

因此,艺术发现是作家在内心积累了相当多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无意识地依据自己认识生活和评价生活的思想原则和审美趋向,对外在事物进行观察和审视时所得到的一种独特的领悟。

创作动机:创作动机是驱使作家投入文学创作活动的一股内在动力,它是与一定的主观愿望或目的相联系的,是由作家强烈的内在需要促成的。

艺术构思:艺术构思本质上是一种艺术思维:即借助于再现想象,尤其是创造性想象所从事的思维。

确切地讲,艺术构思是作家在材料积累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在某种创作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回忆、想象、情感等心理活动,以各种艺术构思方式,孕育出完整的呼之欲出的形象序列和中心意念的艺术思维过程。

形象思维:指在艺术构思中,以想象为中心环节,综合运用联想、感情、理智、回忆等多种心理机制,以创造具有丰富审美意义的形象或意念为目的的思维方式,由于形象思维主要体现在艺术创造中,因此它又叫艺术思维。

在文学创造中,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相辅相成,相互为用,而总体上,形象思维包含抽象思维。

艺术直觉:艺术直觉是文艺家在创作活动中直接、敏锐、迅速地感受、捕捉具有审美价值的形象的一种特殊心理能力。

艺术直觉是凭感官直觉得到的客观对象物最初的主观映像,所以它既不完全是感性认识,也不是无意识。

其表现形态是感性的、不自觉的、非逻辑的和非功利的,而本质内涵又常是和理性、逻辑、功利目的有内在联系的。

它看似先天的本能,实为后天的再造,是以审美主体长期的实践积累、经验积淀、思想修养为内在依据的。

艺术直觉在审美判断、艺术创造中有不可忽视的独特功能。

灵感:灵感是指创造性思维过程中认识发生飞跃的心理现象,它是作家在内心长期积累、比较、分析材料并艰苦地思索之后,突然在无意之间获得的对所思主题(意念和形象)的一种顿悟,其突出特征是非预期性、亢奋性和创造性。

1. 艺术发现的四个心理特征第一,艺术发现是作家心灵的蓦然领悟。

在此一发现之前,作家都有相对长久地沉思于某一事物的心理经验,所谓“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蓦然领悟的发生,只不过是内心经验酝酿后从阈限下破土而出。

第二,艺术发现是作家独特眼光和非凡观察力的凝合,体现着深层的心理内容对作家来说,这种独特的眼光和非凡的观察力不是外在于他的东西,也不仅是某种技巧、方法,甚至也不仅是天才,而是和他的内在蕴藉有关的深层心理内容的外射。

他之所以能在此事物中发现别人不能发现的东西,是彼时彼境的需要、情绪、态度、价值观和凝聚成团的早先经验等许多因素综合作用所产生的无意导向。

第三,艺术发现虽然是对外在事物一种独特的把握,但在这种把握中,外在事物常常只是一个机缘,是这个机缘的某一突出之点与作家个人内心体验的契合。

从物理世界看,手指活动只是有机体机械力的运动,当茨威格由此而发现赌徒正在挣扎着的灵魂的时候,便融进了自己的内在体验。

第四,艺术发现并不改变原来的事物,而只是把透过独特眼光所看到的成分注入其中,从而在知觉中出现一个新的创造物。

这个创造物灌注着作家的内心经验,近似原物实际却是世上从来没有过的东西。

例如周敦颐所礼赞的莲花,其外表并没有超出它在自然界的植物性状,但蕴涵着士君子高雅情操的莲花却是独特的“这一个”。

2. 艺术构思的心理机制几种常见的构思心理机制:回忆与沉思、联想与想象、灵感与直觉、理智与感情、意识和无意识。

回忆就是积极地和有意识地从记忆中提取信息,它是艺术构思的重要机制。

在艺术构思中,回忆常常是由外在刺激或内部需要在特殊情况下激活了某一意念而发生的。

人在记忆时往往自发地将信息压缩为一簇簇的集合体,一个集合体就是一组内部联系紧凑的信息项,它能够像一个单词一样被记住。

沉思是在寂静和孤独中对内心某个形象或某种意念的深沉思索。

沉思往往是从对于某个形象或意念的追忆开始,慢慢地越走越远,以致偏离原形象或意念,甚至不经意间已经跨入其他领域时,所得到的意外收获。

回忆开始时,作家可能被某物所触而有意地沉潜于与某个形象或某种意念有关的思索中,但由于思考像野马一样狂奔乱跑,因而有时思索的主线会脱离原来形象的启示及轨道,而无意中将重心转移到了其他方向。

对此,作家一般是茫然无知的,然而,也许就在此时,一种新的发现或一种创造性的闪光出现了。

想象,就其本义来说,想象就是“想出一个象来”,并对它进行反复思考、加工。

换言之,想象就是把过去经验的记忆和先前形成的心中之象在某种新刺激下重新合成一个新结构的过程。

联想是由此形象出发,瞬间涉及彼形象,进而一环扣一环,在延展中所思索的形象不断变化的心理活动过程,联想本质上也是想象的一种衍化。

与想象强调将过去的经验记忆和先前形象重新组合成一个新结构不同,联想更强调两个以上事物之间在习惯上和功能上的联系,强调“由此及彼”的过程。

灵感是艺术构思阶段最重要的思维方式之一。

灵感是创造性思维过程中认识发生飞跃的心理现象。

它的外在形态是围绕某一主题线索(意念或形象)的思考获得突如其来的顿悟。

直觉,英文是Intuition其意为“直接而瞬间的、未经意识思维和判断而发生的一种正在领会或知道的方式”。

在艺术构思中,直觉就是省略了推理过程而对事物的底蕴或本质做出的直接了解和揭示。

理智是指作家心理中有意识的、理性的认知(思维)。

感情分为情绪和情感,前者指由有机体的需要是否获得满足而产生的生理与心理反应,后者指对外在事物或现象的态度、评价及其体验。

情绪与情感二者相互纠缠,亦相互影响,主体的态度、评价可能导致某种特殊的情绪,而先在的情绪体验也可能带来不同的情感态度、评价。

意识,在文学创作中,意识是指作家以清晰的理智有意地调动、分析和综合材料,使之成为有机的、能表达一定意义的整体作品的心理能力。

无意识是指潜伏于作家意识之下的、有活力的,但因受到某种压抑而未进入意识的一些观念和心理能力。

无意识作为一种心理能力,是在作家没有明显地觉察到的情况下,暗中对意念的整合、形象的构思、情节的发展、主题的开掘.意境的渲染、情调的烘托等,一句话,对各种心理材料的排列、组合中发生作用的。

无意识作为艺术构思的一个辽阔而又深沉、活跃而又内隐的心理领域,对整体的文学创作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3. 艺术构思的基本方式常见的构思方式有:综合、突出和简化、变形与陌生化。

(1)综合综合的含义:它是围绕某种中心意念,以心智的功能加工、改造许多旧材料,使之糅合成一个能够体现自己意图的完整的有机的艺术形象的构思过程。

综合的特征:首先,综合具有定向性。

在艺术构思中,作家的想象虽可以天马行空般四处遨游,但他总有中心意念,这意念就是由一个个想象串连起来的线索。

作家的思绪飞翔得再远,也可以循此返回现实。

其次,综合具有选择性。

艺术构思时,大脑的材料可能像一窝受惊的蜜蜂,黑压压的一团倏忽卷过来,又倏忽卷过去,飘忽无定。

但经综合之后,这些凌乱的材料已被作家的中心意念作了筛选,留下来的大多是用得着的。

最后,综合具有刷新性。

作家构思时从记忆中所调出的材料可能是个别的、陈旧的,但经综合之后,它们却被刷新,成为一个新形象。

可见,综合绝对不是简单的拼凑,而是围绕中心意念,创造新形象的一种有效的构思方式。

(2)突出和简化突出的含义:它是作家以一个形象(或意念)为底稿,然后寻求与之密切相关的、更有效、更传神的材料,使之有机地融合,达到立体、生动的效果。

突出的实现途径:一、浓涂重抹;作家为了达到某种意图,故意抓住某个形象身上某一最显著的特征,通过添加与此特征有关的肖像、行为、心理等细节描写,把这一特征连同这个形象强调到令人过目不忘的地步,以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

二、淡化背景;在某一场景中通过巧妙地移动某事物来牵动读者视线,能使该事物成为前台现象,这时候,该场景中本来地位上基本平等的其他事物被降到了背景地位。

为了引起悬念或抓住读者的注意力,作家也喜欢用此方法让主要人物款款走上前台,以达致“突出”效果。

简化的含义:它是作家略去具体细节而抓住主干,形神兼备地传达出形象(或意念)的大致轮廓与内在精髓的构思方式。

简化与突出的区别,主要体现在:简化的目的是突出;突出以浓墨重彩和淡化背景来吸引读者,简化则是将形象或意念身上所有的避遮物全部剥掉,只留下最核心、最能表现本质的要素;简化比突出的难度大;简化后的形象比浓墨重彩的“突出”更能抓住读者。

(3)变形与陌生化变形的含义:它是作家在构思中极大地调动想象力与创造力,以违反常规事理创造形象的方式。

通过变形,作家常常能获得独创性的形象。

变形的方法:①扩大和缩小:即把形象变大或缩小,使之成为畸形,这个形象虽然还有常人的思维和欲望,但可以做常人做不到的事。

②黏(粘)合;把某一形象用半人半怪的方式予以黏合,使之既有人的属性,又有怪的特点。

③漫画:有意改变形象的思维方式,使其在振振有词或荒唐可笑的诡辩中,道出世事的昏暗或常人不敢言说的真理。

④夸张:赋予形象一种相当突出的相貌或精神特征,这特征不仅影响其性格,而且支配其处世方式,既真又幻,既幻又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