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防水施工作业指导书

防水施工作业指导书

防水施工作业指导书编制:复核:审批:日期:中铁一局集团广州轨道交通二、八线延长线工程盾构1标段项目经理部防水施工作业指导书一、工程概况始发井基坑共分为两部分:吊入井段结构部分长,外包宽20.2~26.1米,深,结构为双层双跨框架结构;普通段(明洞段)外包总长为,结构宽21米,结构高度,结构采用大跨度马蹄形断面。

1.1 防水标准本工程结构防水等级为二级,顶板不允许渗水,结构不允许漏水,结构表面可有少量湿渍,总湿渍面积不应大于防水面积的6/1000,任意100㎡防水面积上的湿渍不超过4处,单个湿渍的最大面积不大于0.2㎡,风机房、设备房防水等级为一级,结构不允许渗水,结构表面无湿渍。

1.2 防水原则防水总原则:“以防为主、刚柔结合、多道设防、因地制宜、综合治理”,强调以混凝土结构自防水为主,接缝防水为重点,并辅以外包附加防水层,关键处理好施工缝、变形缝、穿墙管、结构节点等薄弱环节的防水。

二、防水层施工始发井外防水构造(1)底板外防水层:结构垫层以上用原浆抹平,上面铺一层厚PVC防水板+土工布缓冲层(≥400g/㎡),并用50mm厚细石砼保护,最后采用防水混凝土底板敷设。

(2)侧墙外防水层:在围护结构内表面找平砂浆层内侧设土工布缓冲层(≥400g/㎡)和厚PVC防水板,最后浇筑防水混凝土侧墙。

(3)结构顶板外防水层:结构顶板外防水层采用涂刷非焦油双组份聚氨酯防水涂料厚,并铺设100mm厚C15细石混凝土保护层。

侧墙防水板与顶板外防水层搭接处附加自粘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底板与侧墙防水板搭接长度按设计为200mm,在底板防水板施工时,将防水板沿砂浆倒角铺设到侧墙一定高度,并超过侧墙施工缝位置至少300mm,预留足够搭接长度。

结构底板与侧墙外防水层构造见图1,结构顶板外防水层构造见图2。

图1 (一)框架结构底板与侧墙外防水层构造图图2(二)马蹄形结构底板与侧墙外防水层构造图图2 (一)框架结构顶板外防水层构造图图2 (二)马蹄形结构顶板外防水层构造图结构底板及侧墙外防水层施工(1)底板混凝土基面处理1)砼基面凹凸度要求D/L<1:6(D—砼面相邻凸面间下凹深度; L—砼面相邻凸面间距离)。

2)将基面钢筋及凸出的管件等尖锐物,从砼表面处割除,并在割除部位涂抹防水砂浆。

3)基面若有明水,进行引排或采取注浆等堵漏措施,确保基面干净,无松动和漏水现象。

(2)砂浆找平层施工1)找平层平整度及凹凸度符合设计要求,抹平收水后,进行二次压光,充分养护,不得有酥松、起砂和起皮现象。

2)底板找平层在与侧墙相交处施做50×50mm砂浆倒角,阴角应做成半径为50mm的圆弧。

3)无纺布铺设侧墙部位采用射钉配HDPE垫机械固定,射钉间距—。

4)防水板铺设垫层上直接铺设,搭接及焊接方法同侧墙部位。

5)侧墙部位的铺设方法如下:①先在敷有20mm找平防水砂浆的地下围护结构表面射钉布设热塑性垫片,每隔50—150cm间距梅花型布置。

②在墙面上竖向垂铺防水板、防水板搭接采用双缝焊,焊缝宽度不小于10mm,防水板搭接宽度:短边不小于150mm,长边不小于100mm,相邻两幅接缝处需错开,并且错开结构转角处不小于600mm。

防水板与圆垫片用国产自动压焊器对准圆垫片所在位置进行热合,一般10余秒即可。

PVC防水板固定方法见图3。

图4(二)双焊缝搭接示意图②竖向焊缝与横向焊缝成十字相交时(十字形焊缝),在焊接第二条缝前,先将第一条焊缝外的多余边削去,将台阶修理成斜面并熔平,修整长度>12mm,以确保焊接质量和焊机顺利通过。

见图5 十字交叉焊样图。

③防水层的接头处应擦拭干净,去除表面油物灰尘,以保证焊接质量。

④在结构立面与平面的转角处,防水板接缝留在平面,距转角不小于600mm。

⑤焊接温度与电压及环境有密切关系,施焊前必须进行测试,点画出电压—温度关系曲线,供查用。

⑥防水层一次铺设长度根据混凝土循环灌筑长度确定,铺设前,先行试铺,并加以调整。

⑦焊缝检查a时,停止充气,如果保持该压力时间少于1分钟,说明有未焊好之处,用肥能承受建筑物较大的变形、耐磨、耐热、防水、防腐、耐老化、耐寒、耐低温耐高温、绝缘性能好、气密水密高、维修方便,固化后形成连续的弹性防水层。

1)施工工艺流程:基层清理→涂刷基层处理剂→涂刷(2次)→验收→细石混凝土保护层;2)施工方法:①基面的处理:用硬扫帚和高压水清洗干净,基面保持干燥,含水量控制在8%以下,并有一定平整度,不平整处可用聚乙烯醇缩甲醛涂料(或107胶水)加纯水泥找平。

②涂刷:分几道涂刷。

第一道涂刷用毛刷或滚刷将涂料涂刷到基层上,涂刷要求均匀一致,不得漏刷,用量180克/平方米左右,第二道涂刷,在第一道涂刷3—6小时后(表干能上人),进行第二道涂膜涂刷,涂刷要求同第一道一样,但涂刷方法与第一道垂直,用量大约120克/平方米。

如基层粗糙总用量要适当增加。

角部、接缝处增设玻纤布,涂刷时应仔细进行,使涂料均匀散布在结构表面。

基层要求严格抹平压光,做法可按照以上方法进行多次涂刷,直至达到厚度要求为止。

③涂膜的验收:本产品要求涂膜形成后厚薄均匀一致,封闭严密,不允许有开裂、翘边、露白等缺陷存在。

④涂膜达到强度后,浇筑100厚C15细石混凝土保护层。

3)注意事项:①涂料放在干燥、通风的室内,严禁与水接触。

②本产品属易燃品,严禁与火接触。

施工现场防火,通风要好。

③在本产品施工后未固化成膜前,非施工人员不得进入涂膜施工现场,以防践踏损伤涂膜防水层,如发现涂层有破损现象,必须清理杂物后重新涂刷修补。

④如估计施工后4小时内有雨时,不能施工,否则将报废重做。

⑤防水层施工后应在其上面做保护层。

(4)侧墙与结构顶板外防水层搭接处理自粘式防水卷材和侧墙PVC防水板按设计进行搭接,搭接部分分两段,一段在侧墙部位,在顶板浇筑之前搭接,由侧墙分段浇筑时预留的防水板与顶板用于搭接的防水板相搭接;一段在顶板部位,在顶板浇筑之后搭接,由顶板基层与自粘式防水卷材相搭接。

1)侧墙部位搭接段施工顶板与侧墙防水板搭接长度按设计为200mm,在侧墙防水层施工时,将防水板铺设到超过侧墙与顶板施工缝位置至少20mm处,预留足够搭接长度,对预留的搭接段防水板进行覆盖保护并保持洁净。

在顶板浇筑之前,顶板用于搭接的防水板由上至下铺设,一端覆盖在侧墙预留的防水板搭接段上,之间紧密贴合,另一端预留足够搭接长度并进行保护。

之后浇筑顶板混凝土。

2)顶板部位搭接段施工顶板用于搭接自粘式改性沥青与基层的搭接,必须采用与防水卷材相容的粘结剂。

顶板浇筑及自粘式防水卷材粘贴之后,将搭接部分卷材表面清理干净,用密封剂密封接茬处。

2.3 特殊部位的防水施工施工缝的防水(1)、镀锌钢板止水带施工施工缝采用镀锌钢板止水带,钢板厚3mm,宽300mm,采用Q235钢;在部分施工缝处涂刷界面剂。

镀锌钢板止水带燕尾朝向为:顶、底板朝上,侧墙水平施工缝朝背水侧,侧墙竖向施工缝朝迎水侧。

钢板止水带的接头均采用焊接接头,止水带的位置必须定位准确,同时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在施工振捣混凝土时不得损坏止水带。

施工缝防水见前图6,顶板预留孔洞施工缝防水见图7,可重复注浆管布置见图8。

中埋式止水带采用镀锌钢板止水带。

图6 施工缝防水示意图图7 顶板预留孔洞施工缝防水图图8 可重复注浆布置图(2)、止水带连接施工1)为能产生较好的接触效果,施工时将施工缝表面凿毛,必要时在表面涂刷界面剂。

镀锌止水带焊接连接,施工过程中注意钢板止水带定位准确,焊接牢靠,不产生偏斜;为更好的保持止水带连接质量,钢板止水带贴合面四边满焊像连接。

止水带的连接如图9。

图9(一)施工缝止水带连接方法示意图图9(二)施工缝止水带交叉连接方法示意图2)施工缝处砼振捣:竖直向止水带两边砼加强振捣,保证缝边砼自身密实。

同时将止水带与砼表面的气泡排出。

(3)、背贴式止水带施工在施工缝处设置封闭的背贴式止水带,施工方法如下:1)采用不透水粘贴的方法,将其设置在施工缝的正中央,将背贴式止水带用满焊的方式固定在施工缝处的防水板上,止水条粘贴处设置木板预留槽,以保证平整、密贴地粘贴止水条。

并确保埋入先浇、后浇砼内厚度各为1/2,详见图10。

图10 背贴式止水在防水板上固定示意图2)先期施工的混凝土绑扎钢筋时注意保护防水板,保证止水带平整,并用木模抵住止水带端部,防止止水带在砼浇筑过程中不发生卷折或翘起。

并注意在混凝土等强过程中用湿麻布加薄铁皮遮盖保护已安设的止水带。

(4)、施工缝、止水带表面处理1)水平施工缝浇灌混凝土前,将其表面浮浆和杂物清除,先铺净浆,再铺30~50mm厚1:1水泥砂浆或涂刷混凝土界面剂,并及时浇灌混凝土。

2)垂直施工缝浇灌混凝土前,将其表面清理干净,并涂刷水泥净浆或混凝土界面处理剂,并及时浇灌混凝土。

2.3.2 变形缝的防水变形缝防水由于结构不同刚度、不均匀受力及考虑到砼结构胀缩而设置的变形缝,它是防水处理也是结构自防水中的关键环节,变形缝部位采用中埋式注浆止水带及背贴式止水带加强防水,同时在结构内侧的变形缝采用聚氨酯密封胶进行嵌缝密封。

(1)、止水带部位的混凝土要浇筑密实并充分振捣,保证止水带部位混凝土的密实性是变形缝防水的关键,将切实做好,止水带的安装见图11,止水带在底板转角处的做法见图12。

图11(一)中埋式止水带在顶板变形缝的安装图图11(二)中埋式止水带在侧墙变形缝的安装图图11(三)中埋式止水带在底板变形缝的安装图图12 中埋式止水带在底板转角的做法图(2)、在进行缝内双组分聚硫橡胶嵌缝前,要求对缝内进行清理,使缝内混凝土表面保持干净、干燥、无起皮、油污、掉砂等现象,并检查缝两边构件有无蜂窝、麻面、裂口等缺陷,同时清除槽内浮渣、尘土、积水,必要时用树脂砂浆修补。

变形缝处除设置止水带以及密封胶等止水构件外,在顶板以及侧墙设置接水槽,将少量渗水引入侧沟排除。

橡胶止水带采用细铅丝固定于结构钢筋上,固定点间距不得大于30cm,固定部位应牢固可靠,以免浇筑和振捣混凝土时止水带移位而影响防水效果。

底板与顶板的止水带采用盆式安装方法,以利于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气体顺利排出,振捣时严禁振捣棒接触橡胶止水带。

3、橡胶止水带采用粘接搭接,搭接长度为10cm,搭接部位要牢固可靠,以免在浇筑混凝土时断开;橡胶止水带在转角部位的转弯半径不得小于20cm。

橡胶止水带的接头部位不得留置在案转角部位,在浇注变形缝一侧的混凝土时,为防止另一侧橡胶止水带受到破坏,模板的挡头板应做成箱形。

4、顶板部位的橡胶止水带采用盒式安装方法,同时止水带部位的混凝土应振捣密实,以保证变形缝部位的防水效果;边墙和侧墙部位预留30×200mm的凹槽,结构施工完毕后在凹槽内安装不锈钢接水槽。

5、变形缝处顶板外侧、密贴式围护结构的侧墙外侧和底板下侧各加设背贴式止水带,背贴式止水带施工及安装方法同施工缝背贴式止水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