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古代宗法制的产生及其影响

中国古代宗法制的产生及其影响

中国古代宗法制的产生及其影响王明娇,池州学院历史与社会学系09级综合文科教育专业摘要:宗法制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制度之一,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甚至在当今社会宗法制的影响依然很大。

本文将系统的阐述何为宗法制?宗法制是怎样产生的?以及在漫长的中国古代社会中,宗法制又是如何演化发展的?最后将再着重阐述一下宗法制的现代启示与影响。

使读者对宗法制有一个更深刻全面的了解。

关键词:中国;宗法制度;影响The product of the patriarch system and it is influence ofChinese ancientWangMingJiao (history and social department, Chizhou College, Anhui)[Abstract] As a traditional cultural of china, the patriarch system have very important influence on Chinese history .and even have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oday .in this article I will tell you what is the patriarch and how it is product. In Chinese long history, how the patriarch system change and develop. Last, I will expound the patriarch system isrevelation and influence of today .let reader understand the patriarch system deeply.[Keywords] china: the patriarch system: influence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世界上任何国家所无可比拟的深厚文化底蕴。

而宗法制作为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思想文化之一,对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宗法制在演化过程中逐渐与儒家思想相结合,成为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核心,并与政治挂钩,形成了家国同构的特殊政治体制,成为统治者统治人民的重要手段。

那何为宗法制度呢?下面就听我娓娓道来吧。

一、宗法制的起源及其演变讲到宗法制的起源与影响,首先我想就宗法制的概念作一下阐述。

宗法制度的核心是血缘,宗法制是以血缘为纽带,以血缘亲疏来规定宗族成员之间的不同继承顺序,以及享有的不同权利和履行不同的义务,标榜尊祖敬宗,维系血缘亲情。

中国宗法制起源很早,早在原始社会的父系氏族社会,宗法制就已开始萌芽了。

在父系氏族社会父家长拥有极其重大的权利,他对家族的各个成员拥有很大的支配权,甚至对他们有生杀予夺的大权。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在,在父系氏族社会后期,人们除了解决自己的温饱问题外还有了剩余产品,于是在此基础上便又产生了私有财产。

在父家长生前这些财产都归父家长所有,父家长死后这些财产需要有人来继承,于是便产生了一些习惯规定的继承顺序。

同时由于父家长生前的威严及子孙后代想得到父家长亡灵的庇护,以及对父家长的崇拜和敬畏使他们在父家长死后举行各种仪式来祭奠他。

①这些都是宗法制萌芽的早期表现。

在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首领的推选采用的是“禅让制”。

但禹死后,其子启即位,并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王朝。

与此同时也意味着传统的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礼记》:“大人世及以为礼”。

(以子继父为世,以弟继兄为及),至此王位世袭制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一项定制,为历代统治者所沿用。

王位世袭制不仅指夏王室也包括夏王以下的各级大小奴隶主贵族。

王位世袭制与血缘宗法制是紧密相连互为影响的,宗法制在逐渐形成中。

对商代宗法制的认识,主要是通过对殷墟甲骨文的研究。

陈梦家先生认为,殷墟卜辞中有“大世”、“小世”之类的名称,即宗法中的“大宗”、“小宗”。

②而杨升南先生通过对“世”、“宗”二字含义与用法的分析,认为商代王位继承制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正统,从而证明了商代宗法制的存在。

商纣王与微子启同为帝乙之子,微子启为帝乙的长子但最终帝乙却立商纣王为储君原因无他,只因商纣王为皇后所生,是帝乙的嫡子,而微子启是庶出,所以立嫡子为王。

这反映了在商代嫡长子继承制已经开始确立。

但宗法制的真正形成是在西周。

历史上周武王联军与商朝军队在牧野展开激战。

由于商纣王实行残暴的统治,商朝军队在战争中阵前倒戈,再加上周武王联军的势如破竹,最终牧野之战以周武王的大获全胜和商纣王的自杀而告终。

此后,周武王建立了西周王朝。

周初实行分封制,分封七十一国而姬姓独占五十三,其余则为功臣以及殷商的遗民贵族(如微子启等)。

这从另一方面反映了宗法制中的“亲亲”原则,以亲缘关系为核心,任人唯亲。

不仅如此,周初的分封制还遵循着一个重要原则,那就是嫡长子继承制。

在严格区分嫡庶确立嫡长子继承制的前提下进行分封。

《礼记大传》说:“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者为小宗”。

这句话表明了西周宗法制的状况。

钱宗范先生在其《中国宗法制度论》一文中说:“周王是周族的大组长,他分封子侄为诸侯,周王成为天下之大宗,诸侯对周王来讲是小宗,诸侯在封国内分封子侄为卿大夫,诸侯成为一国之大宗,卿大夫对诸侯来讲是小宗。

卿大夫在封邑内又分封子侄为士,卿大夫成为封邑内的大宗,士对卿大夫来讲是小宗。

通过宗法分封形成了自天子至士的宝塔式的宗法等级关系,凭借宗法上的亲亲尊尊、尊祖敬宗、孝悌思想巩固整个贵族阶级的统治地位。

”而阴法鲁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一书中对宗法关系作了如下示意③:《礼记大传》: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者为小宗。

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

百世不迁者,别子之后也。

宗其继别子者,百世不迁者也。

宗其继高祖者,五世则迁者也。

尊祖故敬宗;敬宗,尊祖之义也。

西周是我国宗法制系统化发展时期,经过这一时期的发展宗法制已基本定型。

但进入春秋以后,由于天子式微权利旁落到诸侯士大夫手中,诸侯不再像以前一样年年向天子朝觐纳贡,也不再在武装上誓死效忠周天子。

而是各自割据,诸侯之间相互征战扩展领地。

这样至战国时期便形成了战国七雄及众多小诸侯国割据混战的局面。

各国为了争霸相继都实行了变法运动,实施富国强兵的政策。

且春秋战国时期由于铁制工具的出现和使用,生产力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

而这一切都推动着传统宗法制的瓦解。

至秦汉时期又推行了郡县制、三公九卿制、推恩令等等这一系列措施的采取都极大的削弱了原有的贵族势力,冲击着旧有的宗法制度。

但这种冲击并不意味着宗法制的影响会逐渐消失,而是推动着宗法制向另一种形态转变发展。

到了魏晋南北朝以后,由于豪强地主势力迅猛发展,逐渐形成了一种宗法性的门阀氏族,而门阀的最主要特征便是按门第高低来选拔和任用官吏。

此外还派生出了婚姻当中的门第观念(男女双方讲究门当户对),士族免徭役等。

而这些宗法性的门阀士族对当时的社会有着极大的影响。

首先宗族组织在当地都是一些名门望族,拥有极大的权利和威望,甚至可以影响政府的决策以及地方选举。

同时宗族组织还可以拥有自己的武装——部曲。

一般宗族主都有自己的庄园,庄园的经济生产可供自给自足。

独立的经济和武装使得宗族组织的势力日益强大,形成一股地方割据势力,有的还和政府分庭抗礼。

宗法制发展到隋唐,由于科举制的兴起、庶族地主大量崛起,这沉重打击了宗法性的豪强地主,后经农民起义的冲击宗法性豪强势力更是荡然无存。

但到了宋代以后宗法制又重新崛起并有了新的发展,这主要表现在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理学强调三纲五常,主张世人应该“去人欲,存天理”,自觉遵守三纲五常的封建道德规范,这在一定程度上又推动了宗法制的转变。

北宋民间开始出自发组织的以父系血统为核心的宗族组织,父家长在宗族内宗族拥有极大的权力是宗族领袖。

并规定了严格的族规,修订家谱,建造祠堂,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重要力量。

而此后的宗法制也都是在此基础上延伸和发展的。

宗法制逐渐成为统治阶级统治和奴役人民的工具,并影响着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

二、宗法制的历史影响历史上宗法制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从其产生至现今社会它的影响从未消退,其影响并不是停留在一个方面而是渗透到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发展至后来宗法制不仅是统治着统治人民的工具更是人们维系亲情关系的关键。

人们通过血缘组织联接起来,形成一个有严格族规宗族内区分尊卑长幼顺序的家族,下面就来具体看看宗法制的影响。

(一)重视血缘血亲关系中国人历来重视血亲关系,不仅是因为亲情还有是因为它是维系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最总要纽带,宗族交往是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交往,并因此而形成了一个亲族圈。

除此之外对亲族的亲疏远近长幼关系也有严格区分。

如在汉语中严格区分了叔、伯、舅、姑父、姨夫、和婶婶、伯母、舅母、姑、姨,而在英语中则并无严格区分。

不仅如此,还用“表”、“堂”、“外”、“干”、“继”、“曾”、“元”等对亲疏进一步关系区分。

这些无一不表明着中国人对血亲的看重。

在古代社会它有一个重要表现形式那就是嫡长子继承制。

并且这种嫡庶之分在很早以前就确立了,而所谓的嫡庶之制这是指为了区分在多妻的情况下法定配偶的正妻和众妾在身份上的尊卑从而规定了正妻所生的嫡长子的优先继承权。

《郑伯克段于鄢》中记载:“生庄公及共叔段爱共叔段,欲立之,丞请与武公。

公弗许”。

虽然武公和妻子都喜欢共叔段,可是宗法制还是使武公立庄公为君。

由此可见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度的规则是上至国君下至平民都必须遵守和敬畏的。

没有人可以违背也没有人可以逾越。

(二)对伦理道德的规范宗法制对伦理道德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中国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主要是由三纲五常构成的,而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中有两个都是关于家庭内部关系的,而家庭在传统道德中又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这是关于宗法制的道德规范的一个有力表现。

宗法以宗族为基础,宗族以血缘关系为基础,血缘关系是一个人从生到死都脱离不开的重要人际关系。

④宗法制按血缘的亲疏远近来决定宗族成员的权利和义务关系,血缘关系近的继承的利益就越多,而血缘关系疏远的继承的利益也就相对较少。

同样这种血缘的亲疏所带来的继承顺序和利益分配的不同也直接导致了尊卑贵贱的不同等级秩序的出现。

这种等级秩序要求所有人都必须严格遵守,它不仅涵盖在家族家庭生活中,还涵盖了国家的政治生活。

首先在家族中所有宗族成员都必须遵守族规,尊重和遵守族长的命令。

而在家庭生活中子女必须严格听从父亲的命令,父亲对子女有管教甚至生杀予夺的大权,而子女则必须对父亲尽孝尽善,即三纲中的父为子纲。

妻子必须严格服从丈夫,丈夫对妻子不满可以休妻,而妻子则不能反抗是为夫为妻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