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平面设计基础知识

平面设计基础知识

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提出标志设计的三大要素:1.速度。

就是在现代生活节奏快速的情况下,标志设计要一目了然,简练明确。

2。

准确性。

也就是反映内容的准确性,公司、集团、商社、商品的性质特点,要紧紧地把握住.3.信息量。

就是反映内容的广度和深度。

我认为还应补充一条,即形式美感,我见过有些设计基本具有简练、准确和有一定的信息量,但是不美。

有些是外形不美,有些黑白不匀,总之是不符合形式法则和造型规律,这样就使标志设计丧失了艺术感染和视觉冲击的力量。

设计商标和徽志,首先要考虑一些重要原则。

下面试探讨几个要点:1.识别性。

商标须有独特的个性,容易使公众认识及记忆,留下良好深刻的印象.但相对来说,若商标与别人的相类似,看去似曾相识,没有特征而面目模糊的设计,一定不会使人留有印象。

2.原创性。

设计贵乎具有原创的意念与造形,商标亦如是。

原创的商标必能在公众心中留下独特的印象,也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原创可以是无中生有,也可以在传统与日常生活中加入创意,推陈出新.3.时代性。

商标不可与时代脱节,使人有陈旧落后的印象。

现代企业的商标,当然要具有现代感;富有历史传统的企业,也要注入时代品味,继往开来,启导潮流。

4。

地域性。

每一个机构企业都具有不同的地域性,它可能反映于机构的历史背景,产品或服务背后的文化根源,与市场的范围和对象等。

商标可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但相对来说,也可以具有较强的国际形象.5.适用性。

商标须适用于机构企业所采用的视觉传递媒体。

每种媒体都具有不同的特点,或者具有各自的局限性,商标的应用须适应各媒体的条件。

无论形状、大小、色彩和肌理,都要考虑周详,或者作有弹性的变通,增强商标的适宜用性.台湾魏正(台湾艾肯形象策略公司总经理)艾肯认为好的标志设计,基本上需具备三大精神:1。

主张性。

将企业所追求的理想主张予以明确化,再转化为易懂的图形,并以最合适的题材来作为创意的表现,最后形成企业独有的价值与文化。

2。

国际性.此指的是以本土为出发点,而不是以欧美日的观点来作为诉求,让人一眼便能感受到中国(台湾)的企业或品牌,逐渐形成好感的印象。

简言之,即以本土文化为“意",用西方美学作“形”的构成表现,来迎向国际化.3.力动性。

从正派、诚信、踏实的形象转化至创新、挑战、积极的现代企业。

四平八稳的标志已不能成为企业经营的象征。

如何将现代的诉求表现在标志上,则非力量与动感不可。

日本胜冈重夫(日本蕃茄银行商标设计者)一个好的商标必须具备广度、高度及长度3个要素:1.广度。

指的是能在名片、帐票类、看板、存折、卡片或是赠品上,都能作广度展开运用的形状.有些设计看板应用时非常漂亮,但一旦用在存折或卡片上,就糊成一团,这样的商标就是不好的,必须能在企业所有的沟通宣传工具上,都能展开运用,才是一个好的商标设计。

2。

高度。

指的是具有国际性的感觉,以及在造型的色彩和形状方面,能有很高的完成度。

3。

长度。

指的是时间的延展性。

即是一个商标不能才两三年,就被人认为是陈旧过时的设计,而是必须能与企业共存、发展。

因此商标最少要具备10-20年的适用性才行。

设计心理学1。

不是你的错你在使用某物品时遇到麻烦,那不是你的错,而是设计出了问题2.设计原则o概念模型o反馈,显示操作的结果也是设计中的一个重要方面o限制因素,要想使物品用起来很方便几乎不出错,最牢靠的方法是让该物品不具备其他功能,从而限制用户的选择范围o预设用途,优秀的设计人员总是设法突出正确的操作方法,同时将不正确操作隐匿在用户的视线之外。

3.观察力要想设计出以人为中心,方便适用的产品,设计人员一开始就要把各种因素考虑进去,协调与设计相关的种类学科,没必要因追求产品的易用性而牺牲艺术美,反之亦然。

设计原理·可视性:用户一看便知物品的状态和可能的操作方法.用声音增强可视性要想合理利用声音,必须了解声音与所要传达的信息之间的自然关系。

如果有声音,即使人的注意力集中在别处,也可以听见,但声音常常会起到干扰作用。

·正确的概念模型:设计人员操作提供给用户一个正确的概念模型,使操作键钮的设计与操作结果保持一致。

一个好的概念模型便我们能预测操作行为的效果,如果没有,我们在操作时就只能盲目地死记硬背,照别人说的去做,无法真正明白这样做的原因、结果如果,以及出了差错应该怎样处理。

·正确的匹配:用户可以判定操作与结果,控制器与其功能、系统状态和可视部分之间的关系自然匹配可以减轻记忆负担。

自然匹配应该就是逻辑限制因素.·反馈原则:用户能接收到有关操作结果的完整、持续的反馈信息.用户的每一项操作必须得到立即的、明显的反馈。

如果用户看不到任何反馈,结果可能是:o所需操作步骤太多,用户记不清楚已经完成了哪一步.o很难记得下一步如何操作.o不易确定刚才输入的信息是否正确,万一发生错误,要想纠正也不容易采取行动的七个阶段:1.确定目标2.确定意图3.明确行为内容4.执行5.感知外部世界状况6。

解释外部世界状况7.评估行为结果执行和评估阶段的鸿沟:·执行阶段的鸿沟是指用户意图与可充许操作之间的差距·评估阶段的鸿沟是反应出用户在解释系统工作状态、决定自己所期望的电影票和意图是否达到时需要作出的努力两种类型的知识: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常用限制因素的类别·物理结构上的限制因素·语意上的限制因素·文化的限制因素·逻辑限制因素失误的类别·撷取性失误 (capture errors)如果两个不同的动作在最初阶段完全相同,其中一个动作你不熟悉。

但却非常熟悉别一个动作,就容易出现撷取性失误,而且通常都是不熟悉的动作被熟悉的动作所“抓获”。

·描述性失误(description errors)假设本来预定要做的动作和其他动作很相似,如果预定动作在人们的头脑中有着完整精确的描述,人们就不会失误,否则人们就会把它与其他动作相混淆。

·数据干扰失误(data-driven errors)·联想失误(associative activation errors)如果外界信息可以引发某种动作,那么内在的毗邻和联想同样能做到这一点.由于一些观念和想法产生的联想也会引起失误·忘记动作目的造成的失误(loss—of—activation errors)这种失误是由于激发目标的机制已经衰退,说得通俗一点就是健忘。

·功能状态失误(mode errors)在使用多功能物品的过程中,因为适合于用某一状态的操作在其他状态下则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从失误研究中得出的设计经验:1。

采取措施,防止失误发生。

2。

失误发生后,要能够察觉到问题所在并加以纠正人类思维的一些:1。

记忆的结构单位具有逻辑性和条理性的2.人类的记忆且有连锁性,每一个记忆单位都是与其他多个单位相关联,从而形成网络3。

当应用某一个记忆框架的信息去推理另一个记忆框架的特征时,就开成了推荐性思维。

与差错相关的设计原则:·了解各种导致差错的因素,在设计中尽量减少这些因素·使操作都能够撤消以前的指令,或都增加那些不能逆转的操作的难度·使操作者能够比较容易地发现并纠正差错·改变对差错的态度,要认为操作者不过是想完成某一任务,只是采取的措施不够完美,不要认为操作者是在犯错误处理差错:强迫性功能是一种物理限制因素,因为用户如果不执行某一项操作,就无法进行下一步的操作。

强迫性功能具有很强的约束力,使人们很容易发现操作中的差错。

强迫性功能几乎总是给用户带来不便。

设计都应该尽量降低不便的程度,同时保留这种设计的安全性能,有效地防止悲剧的发生。

歧途:1.设计人员不是典型的用户2。

设计人员的客户未必是产品的用户3.为特殊人群设计,每个人都不一样,所谓的典型的人并不存在.设计人员所面临的两种诱惑:1.功能主义,设计人员或用户总想增加产品的功能,结果导致功能过于繁杂,使人无法明白,也不知道怎样操作2。

外观崇拜,设计人员甚至是用户,都有可能受到诱惑,去盲目崇拜复杂性.将任务化繁为简的七个原则:·应用储存于外部世界和头脑中的知识三个概念模型:设计模型<—系统表象〈—>用户模型·简化任务的结构o不改变任务的结构,提供心理辅助手段o利用新技术,把原本看不见的部分显现出来,改善反馈机制,增强控制能力o自动化但不改变任务的性质o改变任务的性质o不要夺走用户的控制权—过度自动化导致问题·注重可视性,消除执行阶段和评估阶段的鸿沟·建立正确的匹配关系o操作意图与可能的操作行为之间的关系o操作行为与操作效果之间的关系o系统实际状态与用户通过视觉、听觉和触觉所感知的系统状态这两者间的关系o所感知这两者间的关系o所感知到的系统状态与用户的需求、意图和期望之间的关系·利用自然和人为的限制性因素·考可能出现的人为差错·若无法做到以上各点,就采用标准化用户必须经过培训,才能熟悉标准化的设计。

标准化可以简化人们的生活,每个人只需要学习一次,就知道所有经过标准化的物品。

但要掌握标准化的时机。

故意增加操作难度:·隐藏关键的部分,使用户看不出相关操作信息·在任务执行阶段利用不自然匹配关系,使控制器和受控物这间的关第具有任意性·增加操作难度·用户必须把握非常精确的操作时机和操作步骤·不提供任务反馈信息·在任务评估阶段利用不自然的匹配关系,使用户名难以理解系统所处的状态平面设计必读当今,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设计的领域在扩大,这是一个需要设计的世界。

拒最新的统计资料显示,中国目前已有正规的设计学院教学机构700多所,并且还在不断的增加当中。

就学人数则呈倍数增长,这使本以师资力量和质量缺乏的设计教育更是疲于应付,力不从心况且中国本身并不具备理论方面的基础,对设计的理解和认识水平太底造成设计教育水平低劣的事实,设计师成为没有原则惟利是图的九流之辈。

并间接对我们的生存空间造成巨大的视觉污染。

谁为我们的视觉空间负责?!本文虽从大设计概念出发,但在论述过程当中更偏向于平面设计方向,总结设计、平面设计的知识结构,平面设计的技巧,平面设计的设计元素,平面设计的手法,平面设计的风格等等,根据我个人的认识,并结合很多资料,进行一些浅显的讨论,目的是为了能够揭示设计的基本问题及核心精神.对设计师个人起着普遍意义和作用的问题的总结,使设计人员能够明白这一职业自己的知识结构、素养、原则、职业道德、责任等等。

论文中的内容,为避免教条化,请考虑到理论与实践当中的差距作为对设计的认识、思维的方法论,其只具有一般性的指导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