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7 中亚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读中亚气候类型分布图,完成1~2题。
1. 甲、乙两地的气候类型分别是A.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B. 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山高原气候C.亚寒带针叶林气候、高山高原气候D.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温带季风气候2. 甲、乙两地的气候类型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分别是A.纬度位置和地形B.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C.海陆位置和地形D.海陆位置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答案】1. B 2. C【解析】1. 中亚深居内陆,降水稀少,大部分地区气候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中亚东南部地形以山地和高原为主,形成了高山高原气候。
因此,甲、乙两地的气候类型分别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和高山高原气候。
2. 据上题分析可知,影响甲、乙两地气候形成的主要因素分别是海陆位置和地形。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
读图,完成3~4题。
3. 以甲地优势农产品作为原料,适合发展A.麻纺工业B.棉纺工业C.制糖工业D.食品工业4. 甲地发展优势农产品种植的主要制约因素是A.土壤B.水源C.光照D.地形【答案】3. B 4. B【解析】3. 甲地位于阿姆河沿岸,是中亚主要棉花产区之一,以棉花为原料,适合发展棉纺工业。
4. 甲地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灌溉水源是棉花种植的主要制约因素。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
读图,完成5~6题。
5. 甲、乙、丙植被带的典型植被依次是A.森林、草原、荒漠B.草原、荒漠草原、荒漠C.森林、高山草甸、荒漠D.荒漠、荒漠草原、草原6. 丁地降水量及主要水汽来源是A.大于300 mm;大西洋B.大于300 mm;印度洋C.小于300 mm;印度洋D.小于300 mm;北冰洋【答案】5. B 6. A【解析】5. 森林分布区年降水量一般大于400毫米。
根据图的相关信息可知,图示区域为中亚地区,气候干旱是其基本特征,从图中的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来看,甲植被带年降水量大于或接近300毫米,乙、丙植被带的年降水量都在300毫米以下,故甲、乙、丙植被带的典型植被依次是草原、草原荒漠、荒漠。
6. 丁的东南方向是海拔较高的山地,正处在来自大西洋湿润气流的迎风坡上,降水相对较多。
结合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来看,丁的年降水量应在300毫米以上。
在帕米尔高原的那一边,有着中亚唯一的内陆高山国家——塔吉克斯坦。
该国拥有整个中亚地区60%的水资源,境内山地和高原约占90%,其中约一半在海拔3 000米以上,有“高山国”之称。
结合下图,回答7~8题。
7. 塔吉克斯坦成为中亚地区水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原因是A. 地处山地和高原,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多B. 离海洋较近C. 纬度较低D. 有很多大河流经8. 中亚地区的降水,水汽主要来自①太平洋②大西洋③印度洋④北冰洋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②④【答案】7. A 8. D【解析】7. 塔吉克斯坦位于亚欧大陆内部,距海洋远,降水稀少,地表径流较少;因境内地形以山地和高原为主,所以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较多,成为中亚地区水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故A正确,B、D错误。
读图可知哈萨克斯坦位于中纬度,故C错误。
8. 中亚位于内陆地区,其东部和南部距海洋远且有地形阻挡,太平洋和印度洋水汽难以到达该地;位于中纬度,且西部和北部地形较为平坦,西风带和偏北风将大西洋和北冰洋水汽带到此处,形成降水。
故D正确,A、B、C错误。
二、综合题。
9.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2分)吉尔吉斯斯坦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国家,境内河湖广布。
该国的伊塞克湖是世界上著名的高山深水湖泊,湖水终年不冻,有“热湖”之称,湖泊东岸积雪时间长。
(2)简述吉尔吉斯斯坦的地形地势特征。
(4分)⑶简析伊塞克湖东岸积雪量大的自然原因。
(4分)【答案】(1)位于东半球,北温带;地处亚欧大陆的中部(深居内陆);与中国、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接壤;处在连接亚欧大陆的交通要道上。
(任答两点4分)(2)南北两侧为东北—西南走向的山地,中部为东北—西南方向延伸的河谷;东北高、西南低;地势起伏较大。
(任答两点4分)(3)湖水蒸发形成的水汽较充沛;湖泊位于盛行西风带,西风经过湖面增温增湿;水汽在湖泊东岸受山地抬升,形成降雪;湖泊东岸海拔较高,气温较低。
(任答两点4分)【解析】(1)描述地理位置包括半球位置、纬度位置(要强调热量带、中高低纬度带)、海陆位置及相关位置。
吉尔吉斯坦位于东半球,中纬度北温带;地处亚欧大陆的中部深居内陆;与中国、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接壤;是连接亚欧大陆的交通要冲。
(2)地形特征是看其地形类型和地形走向;地势特征是描述其起伏状况。
南北两侧为东北—西南走向的山地;中部为东北—西南延伸的河谷,河流自东北向西南流;地势南北高、中部低;东北高、西南部低;地势起伏较大。
(3)伊塞克湖是世界上第二大高山深水湖泊,湖水终年不冻,有“热湖”之称,湖水温度较高,蒸发形成的水汽充沛;湖泊位于盛行西风带;西风经过湖面增温增湿;在湖泊东岸受山地抬升,凝结降雪,湖泊东岸海拔较高,气温较低,导致湖泊东岸积雪时间长。
10.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阿拉木图是哈萨克斯坦乃至整个中亚的金融、科技和教育文化等中心,中亚第一大城市。
上世纪末,哈萨克斯坦将首都从阿拉木图迁往阿斯塔纳。
阿斯塔纳接近哈萨克斯坦国家版图的中部,从1950年起逐渐发展起来,成为重要的公路和铁路枢纽。
读哈萨克斯坦简图,完成下列问题。
(2)指出哈萨克斯坦气候最突出特征,并简述其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3)据材料推测哈萨克斯坦迁都的原因。
【答案】(1)位于北温带;深居亚欧大陆中部、远离海洋;跨亚欧两大洲;地处古丝绸之路和现代亚欧大陆桥必经之地。
(2)特征:干旱。
影响:气候干旱导致河流稀少,河流短小,水量小;植被稀疏,多荒漠;土壤发育程度低,土壤贫瘠;风蚀地貌、风积地貌分布广泛。
(3)分散阿拉木图的城市职能,缓解阿拉木图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用地紧张、环境恶化等);阿拉木图地处东南部边界,迁都阿斯塔纳,有利于加强对全国的管理,促进均衡发展。
【解析】第(1)题,哈萨克斯坦地理位置可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邻位置、交通位置等方面阐述。
第(2)题,哈萨克斯坦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最突出的特征是干旱。
受其影响,河流稀少,径流量小;植被稀疏,多荒漠;土壤发育程度低,土壤贫瘠;风力作用强,风蚀地貌、风积地貌分布广泛。
第(3)题,阿拉木图是中亚第一大城市,迁都有利于缓解阿拉木图城市化问题;读图可知,阿拉木图偏居一角,阿斯塔纳接近哈萨克斯坦国家版图的中部,交通便利,迁都有利于加强对全国的管理,促进均衡发展。
11. 中亚五国地理位置独特,在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方面具有高度的共同性。
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下图为中亚地形图。
材料二中亚地区水资源缺乏,且分布极不平衡,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两国拥有的地表水资源超过整个中亚地区的2/3。
哈萨克斯坦的巴尔喀什湖因“一湖两水”而独具特色。
(1)简要分析中亚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2)乌兹别克斯坦盛产棉花,素有“白金之国”的美誉。
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分析该国大面积种植棉花对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
【答案】(1)位置:地处亚欧大陆中部,距海较远;地形:地势东高西低,地形以平原与丘陵为主;气候:大部分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降水稀少;河流、湖泊:多为内流河、内陆湖,河流水量小,湖泊多为咸水湖;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
(2)过度开垦导致土地荒漠化严重;过度引阿姆河河水灌溉,导致咸海面积萎缩,河流断流;不合理灌溉导致土壤盐渍化。
【解析】本题考查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分析和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从位置分析,地处亚欧大陆中部,距海较远;从地形分析,图中图例表明,地势东高西低,地形以平原与丘陵为主;从气候分析,因深居内陆,其气候类型为温带大陆性气候,特点是冬冷夏热,降水稀少;从河流、湖泊分析,因降水少,所以其河流多为内流河、内陆湖,河流水量小,湖泊多为咸水湖;从植被分析,因气候干燥,所以植被为草原、荒漠。
(2)因该地气候干燥,大面积开垦棉花,会破坏植被,导致土地荒漠化严重;大面积种植棉花,会过度引阿姆河河水灌溉,导致咸海面积萎缩,河流断流;又因灌溉方式不当,导致地下水位上升,蒸发旺盛,易导致土壤盐渍化。
12. 如图所示的平原地区在20世纪60年代频发沙尘暴。
因沙尘中含有较多的盐尘,该地区的沙尘暴被称为“白风暴”。
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R1和R2两河的主要补给是,影响流量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2)该地区为了发展农业,大量引河水灌溉。
不合理灌溉会导致地下水位上升。
简要分析在该地区不合理灌溉对土壤的影响,并说明其发生过程。
(3)大量引R1、R2河水灌溉会对L湖产生什么影响?(4)分析“白风暴”中盐尘的主要来源。
【答案】(1)高山冰雪融水和降水气温(温度)。
(2)导致土壤盐碱化(次生盐碱化、盐渍化),当地下水位上升至土壤层,因蒸发旺盛,水中的矿物质(或盐分)(在土壤或地表)不断积累。
(3)(入湖水量减少,)湖水水位下降,(湖岸线后退,)湖的面积缩小,含盐量增加。
(4)“白风暴”中的盐尘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开垦的耕地及其周围地区因次生盐碱化而在地表和土壤中积累的盐分;二是湖面缩减露出的湖底部分所含的盐分(L湖是咸水湖)。
【解析】以中亚为背景考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意在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具体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能力。
(1)结合图示经纬网和湖泊轮廓判断,该地为中亚地区,湖泊为咸海,因此该地气候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较少,东部有高大山脉冰川融水较多,因此河水补给以冰雪融水为主,其次是降水,影响冰雪融水的因素是气温。
(2)由不合理灌溉会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形成的是土壤盐碱化现象,当地下水位上升至土壤层,因蒸发旺盛,水中的矿物质(或盐分)(在土壤或地表)不断积累。
(3)该地降水少,L湖湖水的来源主要是R1、R2河,因此大量引R1、R2河水灌溉会导致湖水水位下降,湖泊面积缩小,再加上湖区蒸发量大,含盐量增加。
(4)该地气候干旱,蒸发旺盛,且湖泊为内流湖,湖泊含盐量高,出露的湖底盐分暴露出来,是盐尘的来源,此外还来自土地盐碱化中土壤表层积累的盐分。
13. 读中亚油气资源分布图和哈萨克斯坦原油出口量(含预测)及出口方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列举两种中亚储量丰富的新能源。
(2)指出哈萨克斯坦原油输出的主要运输方式,并简述该方式的主要优点。
(3)简述中亚和我国合作开发油气资源的条件、意义。
【答案】(1)太阳能、风能。
(2)方式:管道运输。
优点:运输量大;损耗小;安全性高;连续性强等。
(3)条件:中亚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中国资金充足、技术力量强、油气市场广阔。
意义:对中亚,合作开发,可以拓展中亚油气出口渠道,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快社会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