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微生物分类3篇

微生物分类3篇

微生物分类
微生物分类是微生物学中的重要内容,它是根据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长、代谢等特征对微生物进行归类的科学。

目前,微生物分类主要依据它们的形态、细胞组织、生化特征等方面进行划分。

本篇文章将分别从这三个方面介绍微生物的分类。

一、形态分类法
形态分类法是微生物学最早也是最常用的分类方法之一,它是按照微生物的形态、大小、颜色等特征进行分类。

目前,微生物主要按照细胞形态和大小,分为细菌、放线菌、蓝藻、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五大类。

1.细菌类(Bacteria)
细菌类是最常见的微生物类别,按照形态分类,细菌可分为球菌、杆菌、弧菌、螺旋菌等。

其中,球菌通常为圆形细胞,有些在环境中呈链状或群体生长;杆菌形状为长条状,可直立生长或弯曲;弧菌为弯曲状;螺旋菌为螺旋形。

2.放线菌类(Actinomycetes)
放线菌类是一种多分枝的革兰氏阳性细菌,可发生分枝生长。

放线菌通常生长在土壤中,是分解有机物质的重要微生物之一。

放线菌可以通过放线菌属、棒状放线菌属、链霉菌属等不同的属分类。

3.蓝藻类(Cyanobacteria)
蓝藻类是一种原核生物,在很长时间以来被认为是藻类,后发现其结构与细菌类似。

蓝藻类生长在水体中,可以通过吸
收阳光和CO2进行光合作用。

蓝藻类细菌有许多属,包括蓝藻属、剧毒蓝菌属、假单胞菌属等。

4.原核生物类(Prokaryotes)
原核生物类是一个概括性的类别,它包括细菌和蓝藻两
大类原核生物。

这两类原核生物没有细胞核、内质网和线粒体等器官,其遗传物质直接位于细胞内质中,是最简单的生物体。

5.真核生物类(Eukaryotes)
真核生物类包括原生生物、真菌、植物和动物等类别。

与原核生物不同的是,真核生物细胞拥有完整的细胞核、内质网和线粒体等器官。

真核生物也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二、细胞组织分类法
细胞组织分类法是根据微生物的细胞器官和功能进行划
分的分类方法。

在细胞组织分类法中,细胞器官、代谢产物等特征在分析分类过程中都具有重要作用。

1.细胞内共生微生物类(Endosymbiotic)
细胞内共生微生物类是指生活在宿主细胞内的微生物。

这类微生物可进入宿主细胞,与宿主细胞互惠互利共生。

常见的细胞内共生微生物类包括嗜氧菌、细菌类、滴虫属等。

2.光合生物类(Photosynthetic)
光合生物类是指通过光合作用制造自己生命必需物质的
微生物。

蓝藻、藻类、光合细菌等都属于光合生物类。

3.厌氧微生物类(Anaerobic)
厌氧微生物类是指在缺氧环境中可以生长和生存的微生物。

有些厌氧微生物可产生极端环境中的酶、抗氧化剂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帮助厌氧微生物在特殊环境下生存。

产气菌、硫酸还原菌等都属于厌氧微生物类。

4.异养微生物类(Heterotrophic)
异养微生物是指靠外部供给能量和有机物质生存的微生物。

它们可以通过吸收有机物、分解废料等方式获得营养生长。

大多数细菌类都属于异养微生物类。

三、生化分类法
生化分类法是根据微生物代谢途径和代谢物质分类的方法。

代谢特征在微生物分类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反映微生物的生存环境及其生理特征。

1.好氧微生物类(Aerobic)
好氧微生物类是指在氧气充足的环境中能够生存和生长
的微生物。

它们能够使用氧气进行呼吸作用,从而产生能量和代谢物质。

蓝藻、细菌类和真菌等都属于好氧微生物类。

2.厌氧微生物类(Anaerobic)
厌氧微生物类是指在缺氧环境中可以生长和生存的微生物。

这类微生物通常利用硫酸盐、硝酸盐、铁离子和二氧化碳等代替氧气进行代谢活动,从而生成能量和代谢物质。

产气菌、硫酸还原菌等都属于厌氧微生物类。

3.自养微生物类(Autotrophic)
自养微生物是指能够利用无机物质(如CO2等)生产有
机物质、细胞组织并自行生存的微生物。

这类微生物生产自己所需要的物质,不需要外界供给,通常在环境中起到了很好的保洁作用。

蓝藻、光合细菌和硅藻等都属于自养微生物类。

总结
微生物分类是微生物学研究中的一个基本内容,目前,
微生物分类主要依据形态分类法、细胞组织分类法和生化分类法进行划分。

形态分类法的优点在于简单直观,容易进行分类;细胞组织分类法的优点在于反映微生物实际的生存状况和代谢情况;生化分类法的优点在于其分类精度比较高。

不同的分类
法各有优点和局限性,综合应用多种分类方法可以更完整地了解微生物的生态环境和生存特征,促进微生物学的研究进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