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导处教师继续教育学习学分登记实施方案
一、背景及目的
随着社会发展和经济进步,教育领域也呈现出快速变化的态势。
学科知识不断更新,教育理论不断创新,教学方式也在不断拓展与
改进。
为了适应这种变化,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对其进行
持续、系统的教育培训和学习显得尤为重要。
为此,教导处制定了
教师继续教育学分登记实施方案,旨在规范教师的教育培训活动,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二、适用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所有在校任教的教师,包括正式编制和临时任职
的教师。
三、总体要求
(一)学分要求
1.教育培训学分
每位教师每学年教育培训学分要求为最少10分。
2.科研学分
每位教师每学年科研学分要求为最少5分。
3.教学工作学分
每位教师每学年教学工作学分要求为最少5分。
(二)学分来源
1.教育培训学分
教育培训学分来源于教育部门和学校组织的各类培训、研讨、
讲座、论坛等教育培训活动。
2.科研学分
科研学分来源于个人或团队开展的科研项目、论文发表、科研
成果获得等活动。
3.教学工作学分
教学工作学分来源于教学质量考核、教学案例分享、论文发表
等活动。
(三)学分认定
1.教育培训学分
学校应根据每位教师参加的培训、研讨、讲座、论坛等教育培
训活动情况,对其进行学分认定。
认定原则为:每学时0.5学分,
不足1学时按1学时计算。
2.科研学分
个人或团队科研项目的获奖、论文发表、科研成果获得等根据
具体情况认定学分。
获奖的论文、科研成果根据奖项等级相应认定
学分,即一等奖5学分,二等奖3学分,三等奖2学分;论文被SCI、SSCI、EI收录的,认定2学分;其他发表的论文认定1学分。
3.教学工作学分
根据每位教师的教学计划完成情况、教学质量考核结果、教学案例分享及论文发表情况等进行认定。
具体认定标准学校应另行制定。
(四)学分汇总
学校要将每位教师的教育培训学分、科研学分、教学工作学分进行汇总统计,形成每位教师的学分档案,作为评价该教师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的重要依据。
四、实施步骤
(一)学年初,学校应将本方案的内容和要求通知全体教师,并将学分认定的具体要求和标准进行解释说明。
(二)教育培训学分、科研学分、教学工作学分均采用积分制计分,学校应开设专门的学分登记系统,对每位教师的学分情况进行统计和记录。
(三)学校应定期组织教育培训、研讨、讲座、论坛等活动,并邀请具有丰富经验和水平较高的专家和学者来校讲学,以提高教师的教育培训水平和研究能力。
(四)学校应组织各类教学评价与监控活动,对每位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考核,以激励教师持续改进教学质量。
(五)学校将每位教师学分档案定期报告给相应部门,作为评价该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的重要依据。
五、总结与展望
本方案的实施,将有利于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推进学校教育质量不断提升,形成全员参与、全方位推进的教师培训机制,使教师队伍更加健康和稳定,满足学校和社会对于优秀教育人才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