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河南省2022年编导统考真题(附答案)

河南省2022年编导统考真题(附答案)

河南省2022年编导统考真题(附答案)河南省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编导制作类省统考题|卷【一】单项选择题(题1分、共20分)01、以下不属于楚辞的篇目是(A)A.《江汉》B《天问》C《离骚》D.《九章》02、不属于鲁迅小说集的是(D)A《呐喊》B《故事新编》C《彷徨》D《野草》03、(B)是我国古代一种文体,它讲究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性质A比B赋C铭D兴04、曹操(D)记述了汉末军阀混战的现实,揭示了人民苦难。

堪称"汉末实录"的"史诗。

A.《苦寒行》B《短歌行》C.《对酒》D《蒿里行》05、“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出自(A)A.《孟子》B.《道德经》C《庄子》D.《论语》06、"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的作者是(C)A李白B苏轼C王安石D杜牧07、不属于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十七年电影"的是(D)A《渡江侦察记》B《铁道游击队》C《青春之歌》D.《红灯记》08、《二刻拍案惊奇》的作者是(A)A凌濛初B宋献宗C冯梦龙D张笛君09、(C)代表中国古代讽刺小说高峰,以小说评价现实生活A《官场现形记》B《狂人日记》C《儒林外史》D.《老残游记》10、不是理学创始人的是(B)A周敦颐B朱熹C邵雍D.张载11、“孤岛文学”是指从1937年到1941年存在于(A)租界文学A上海B汉口C广州D天津12、《人间词话》作者(A)A王国维B陈寅恪C姜夔D吴构13、“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用关丽的雪花”下相信术来”的作者是(B)A海子B食指C顾城D舒婷14、下列2021年诺奖文学家获得者是(D)A鲍勃迪伦B村上春树C莫言D阿卜杜勒拉扎克15、与明成祖朱棣无关的是(C)A靖难之战B郑和下西洋C实行一条鞭法D编修《永乐大典》16、属于中国古代社会上地制度的是(C)A井田制B屯田制C摊丁入亩D均田制17、瘦体是(A)创立的A赵佶B赵恒C赵桓D赵光义18、不是启蒙运动代表人物(C)A孟德斯鸠B卢梭C薄伽丘D.伏尔泰19、不是女性作家的作品是(A)A.《茶花女》B《汤姆叔叔的小屋》C《尼罗河上的惨案》D《艾格尼斯格雷》20、有口戏之祖之称的是(B)B.A京剧B昆曲C徽剧D豫剧【二】多项选择题(少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何题2分,共10分)21、五声音阶,汉族古代音律,中国古代文献通常称为“五声”“五音”等,包括(ABCDE)A宫B商C角D徵E羽22、下列不属于巴金《爱情三部曲》的作品有(ACE)A.《家》B《雾》C《春》D《电》E《雷雨》23、《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将”中的女将有(ABE)A顾大嫂B扈三娘C仇琼英D庞秋霞E孙二娘24、下列作品,不属于第五代导演的作品有(ACD)A《南京!南京!》B《黄土地》C《青红》D《牧马人》E《活着》25、简·奥斯汀的小说作品(BCD)A《简爱》B《理智与情感》C《傲慢与偏见》D《爱玛》E《呼啸山庄》【三】判断题(请对下列各题做出判断,正确的填涂A,错误的填涂B。

每题1分,共10分)26、法家是诸子百家之一,以富国强兵为目的,其思想包括伦理思想、社会发展思想、政治思想以及法治思想等诸多方面。

伦理思想指的是建立在人性观基础上的诚信观和义利观。

(A)27、雨果是法国现代小说之父,写的《人间喜剧》。

(B)28、荷兰的画家伦勃朗善于运用光和影,描绘人物的内心变化。

(A)29、东晋作家干宝的《搜神记》是,志怪小说集大成之作,开创了神话小说的先河。

(A)30、《梦溪笔谈》的作者是陈河。

(B)31、唐朝时期边塞诗派代表人物有高适、李颀、岑参、王昌龄、王之涣。

(A)32、莎士比亚的《第十二夜》塑造了尖酸刻薄放高利贷的吝啬鬼夏洛克这一形象。

(B)33、戏曲中丑角又被称为豆腐块小花脸。

(A)34、楷书四大家是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王羲之。

(B)35、新闻是指最近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件的报道。

(A)【第二部分:影视作品分析(80分)】纪录片:《张桂梅》36、哪些细节体现了张桂梅对学生和教育事业的爱?(15分) 参考答案(仅供参考):(一)对学生爱的细节有:①张去家访,发现学生在地里掰包谷,随后张掏出400元让家长去雇工来做张带走学生做作业;②张拖着患病的身体,且走路虽慢但很有力量,时时督促学生认真学习、休息等;③这么多年来,张不断要求学生多耗时间、多吃苦,才能赶上其他学生十几年的不懈努力;④学生深夜都休息后,张一个人回宿舍休息一女生弄丢生活费,张前去安慰并给予学生钱并叮嘱考上大学后需还,其实是张对学生的激励;⑥张把工资分给学生花都可以,也不让学生辍学,把自己吃的东西减到最低⑦张定了一条规矩:走出女高,不准回来,走的越远越好,不需要报答(二)对教育事业爱的细节有:①159个人9个专科150个以上本科70个一本17个600分以上,对华坪县是好成绩,但张不满意②张对升学率的要求是:人人都上一本,10%左右上重点,有那么一两个上清北③张所办女子高中就是不收费,就是想上山里和孤儿院的这些女孩子翻身;④张为办女子高中,四处找钱,结果没找着,而且被人吐口水、谩骂、甚至放狗咬;⑤因参加党代表会议,县里让张买正装,后来张为了教学却买了电脑⑥张因一条破牛仔裤事件被媒体报道后,市里县里各给100万,解决女子高中筹建期间的经济问题;⑦张去做节目,希望那个企业家能多给一点钱,结果没能见哥哥最后一面,因已火化,且没能回东北;⑧张从办女高12年,东北的三位亲属去世一个没见着,这是她一生的遗憾。

张心中追求的好事,也是始终强调的:追求教育的公平性。

37、片中字幕有什么作用,请举例说明。

(20分)答案参考:①起到了"提示即将讲述事件"的作用比如:(1)字幕"她们连起跑线都没找到在哪儿",而后讲述的事件是:张去家访(2)字幕一个穿破牛仔裤的女代表",而后进述的事件是市里具里各给100万。

(3)字幕"一个女生丢了生活费",而后讲述的事件是:张前去安慰并解决②字幕塑造了张"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的教育理念,以及对教育事业深深的爱;比如:(1)字幕"她立志用教育斩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帮助1804名山区女学生圆梦大学";(2)字幕"我就希望女高人人上一本"(3)字幕"让她们往远处飞,不要老回头想这个地方"③本片没有使用解说词进行叙事,而是采用字幕与张同期声相互结合的方式叙事也成为了本片的一大亮点,更有利于对人物特质的呈现。

④本片字幕有十多处,贯穿全片,成为了本片的线索,利于叙事,利于凸显导演的意图,即"燃烧自己,烛照他人"的精神同时这些字幕激励着更多教育工作者在筑梦之路上坚守初心点亮他人。

37、请分析结尾的特点和作用。

(20分)答案参考:(一)结尾的特点:①张的同期声;②字幕强调;③节奏感较强抒情性较强的配乐④运动镜头拍摄的空镜头等;(二)结尾的作用:①用张的同期声"老惦记这个地方,我们培养她干什么,不要老想这个地方",加以字幕"安安心心去读书,走的远远的,飞的高高的",突出了张"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的教育理念;②还有字幕2020年,159个人9个专科、150个以上本科、70个一本、17个600分以上、与片头张讲述其成绩形成了呼应,这是张"致力教育扶贫,扎根边疆教育"的成绩缩影;③运动镜头拍摄的空镜头:女高走廊校舍、张的办公室门牌与"拼搏"二字、办公室内景"福"字特写张装裱的书法字迹"如果说我有追求那就是党和人民"。

这些空镜头组接在一起,凸显了张"燃烧自己,烛照他人"的精神,以及"为党为人民”的奉献精神;④加以节奏感较强、抒情性较强的配乐,对张的品质予以抒发和强调。

38、结合本片,谈谈你对张桂梅办学理念的理解。

(25分) 答题思路(本题为开放题,仅供参考)①教育方法:填鸭式教育②教育理念: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③教育情怀:致力教育扶贫,扎根边疆教育:④教育精神:燃烧自己,烛照他人;⑤当下意义:激励着更多教育工作者在筑梦之路上坚守初心、点亮他人。

【第三部分:材料作文(80分)】新闻评述(25分)40、2021年10月21日湖南省出台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根据目前存在的劳动教育,淡化弱化的现象。

以及部分青少年中出现的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情况。

《实施意见》强调,针对不同教育阶段的学生进行分学段课程设置,实现大中小学教育全覆盖。

参考答案:新华网评:劳动教育成就美好未来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在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每年有针对性地学会1至2项生活技能……近日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正在让劳动教育越来越实至名归。

劳动教育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过分。

从身体力行的劳动中获取经验与知识,正是人类文明起源和发展的主要方式。

大到创造力的发掘,小到生活常识的累积,都离不开劳动实践。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劳动教育不仅是教会学生们简单的洗衣做饭、打扫卫生,也要教育他们对知识躬身修行、用身体“丈量”世界。

劳动教育的重要性显而易见,但不少青少年仍然缺乏劳动意识与劳动知识,不想劳动、不会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的现象并不鲜见。

与德智体美相比,劳动教育受重视程度还不够高,经常处于“喊起来重要,教起来次要,考起来不要”的尴尬境地,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有的学校劳动教育教学内容和方式方法比较陈旧,与家庭和社会生活相脱节问题比较明显。

加强劳动教育,需要从上到下推进。

通过持续不懈的努力,使劳动教育成为社会共识。

此次发布的意见明确中小学劳动教育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本科阶段不少于32学时,并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等,意味着我国劳动教育有了“硬指标”。

接下来,就要不折不扣抓落实,在实践中让“硬指标”真正过硬。

加强劳动教育,不能止于课堂。

劳动教育不只是传授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价值观的导入和习惯的养成,这离不开家庭和社会的协同。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家庭潜移默化的影响尤其重要。

从这个角度来讲,每个家庭都应当树立崇尚劳动的良好家风,通过家长日常生活的言传身教,在孩子心中种下劳动光荣的种子,让他们养成从小爱劳动的好习惯。

生活靠劳动创造,美好人生也靠劳动创造。

期待劳动教育在校园、在家庭、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枝繁叶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