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层社会治理的概念

基层社会治理的概念

基层社会治理的概念
引言
基层社会治理是指以社区为基础单位,通过社会组织、社区居民自治和政府部门的协同作用,维护社会秩序、解决社会矛盾、提供公共服务的一种方式。

在中国,基层社会治理扮演着重要角色,对于维护社会稳定、推动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基层社会治理的概念、特点、实施途径及存在的问题,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基层社会治理的特点
1.多元主体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是一种多元参与的治理模式,包括政府、社会
组织和居民自治三个主体,并强调他们之间的协同合作。

2.底层问题导向:基层社会治理注重解决基层社会存在的实际问题,关注群众
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诉求,强调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

3.综合施策:基层社会治理以综合施策为特点,注重整合资源、协调各方力量,
形成治理合力。

4.社会化服务:基层社会治理强调社会化服务,通过社区社区服务中心、社工
队伍等提供居民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

基层社会治理的实施途径
1.加强社区自治建设
–建立社区自治组织,提高社区居民自治能力。

–完善社区居民参与机制,鼓励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决策与管理。

–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增强社区凝聚力和认同感。

2.健全社会组织服务体系
–支持社会组织发展,鼓励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

–完善社会组织评价考核机制,提高其治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加强社会组织间的协同合作,形成合力。

3.政府部门的职责与作用
–增加政府对社区治理的支持力度,提供必要的资源保障。

–加强政府对社区居民和社会组织的指导和管理。

–加强政府职能转变,从”管理者”向”服务者”转变。

基层社会治理存在的问题
1.资源不足:当前基层社会治理中普遍存在资源不足的问题,特别是财政支持
不足。

2.信息不对称:基层社会治理过程中,信息不对称问题比较突出,制约着政府、
社会组织和居民自治的有效互动。

3.机制不完善:基层社会治理存在体制机制不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权
责不明确等问题。

4.创新能力不足: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创新能力不足,对于新问题、新矛盾的
化解能力有限。

基层社会治理的未来展望
1.完善治理体系:建立和完善基层社会治理的法律法规体系,明确各方责任,
提升治理能力和效果。

2.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加大政府对基层社会治理的财政投入,提供必要的资源
与支持。

3.推进信息化建设:加强信息化建设,提升信息公开度,增强社会组织和居民
的获得感和参与感。

4.培育社会组织:鼓励多样性社会组织的发展,提高社会组织的治理水平和服
务能力。

5.强化专业化队伍建设:加强社区社工队伍建设,提高基层社会治理的专业化
和专业水平。

6.积极探索创新实践:鼓励和支持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实践,推动基层社会治
理的现代化和智能化发展。

结论
基层社会治理作为一种多元参与、底层问题导向、综合施策、社会化服务的治理模式,在中国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基层社会治理仍面临资源不足、信息不对称、机制不完善等问题。

为了进一步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的发展,需要完善治理体系,加大政府支持力度,推进信息化建设,培育社会组织,强化队伍建设,并积极探索创新实践。

只有这样,基层社会治理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