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 唤醒与运动操作

第二章 唤醒与运动操作



12


1.唤醒于运动成绩之间是线性关系。 2.操作成绩=内驱力状态×习惯强度。 3. 内驱力状态 —— 生理唤醒;习惯强度 — —完成专门技能任务时正确反映于错误反 应的等级序列。 4.适用于需要高度体能、努力和坚持性的 体育活动。
2015/11/16
体育学院研 《体育运动心理学》
13
体育学院研 《体育运动心理学》 39
2015/11/16

(二)运动表象的形式 1.内部表象和外部表象 2.模仿表象 3.情景表象和动作表象
2015/11/16
体育学院研 《体育运动心理学》
40


(三)运动表象的形成过程 视觉表象——动觉表象
2015/11/16
体育学院研 《体育运动心理学》
16


二、可变性动机的概念 1.可变性动机状态:是一种假设的交 替性状态,在这些状态下,一个人可 以在一段时间体验不同的动机。 2.双稳定性:目标定向——非目标定 向。
2015/11/16
体育学院研 《体育运动心理学》
17


三、体育运动中动机逆转的三种动因: 1.偶然事件 2.需要的满足 3.饱和效应
第二章 唤醒与运动操作
倒U型假说与运动成绩 唤醒水平与操作成绩关系的其他理论 唤醒水平与情绪体验的关系 心理状态对比赛成绩的影响
2015/11/16 体育学院研 《体育运动心理学》 1
第一节 倒U型假说与运动成绩

一、倒U型假说 唤醒水平与工作效率的关系

工 作 效 率

2015/11/16
唤醒水平
2015/11/16
体育学院研 《体育运动心理学》
7
二、注意在倒U关系中的作用

(一)注意范围与信息利用理论
唤醒的升高会逐渐限制来自外部环 境的信息范围,注意能力则随着唤醒水 平的增高而下降。
2015/11/16
体育学院研 《体育运动心理学》
8

(二)唤醒水平与注意范围的关系 ―――――――――――― ――无关信息 ++++++++++++ ++有关信息 ++++++++++++ ++ ++ ―――――――――――― ―― ――

认知调节训练 1.合理情绪调节训练
核力情绪疗法是20世纪50年 代由艾利斯在美国创立,它是认知疗 法的一种,因此采用了行为治疗的一 些方法,故又被称之为认知行为疗法。
2015/11/16
体育学院研 《体育运动心理学》
45




合理情绪疗法的基本理论主要是ABC理论,这一理论又是建立在艾 利斯对人的基本看法之上的。艾利斯对人的本性的看法可归纳为以下 几点: (1)人既可以是有理性的、合理的,也可以是无理性的、不合理的。 当人们按照理性去思维、去行动时,他们就会很愉快、富有竞争精神 及行动有成效; (2)情绪是伴随人们的思维而产生的,情绪上或心理上的困扰是由 于不合理的、不合逻辑思维所造成; (3)人具有一种生物学和社会学的倾向性,倾向于其在有理性的合 理思维和无理性的不合理思维。即任何人都不可避免地具有或多或少 的不合理思维与信念; (4)人是有语言的动物,思维借助于语言而进行,不断地用内化语 言重复某种不合理的信念,这将导致无法排解的情绪困扰; (5)情绪困扰的持续,实际上就是那些内化语言持续作用的结果。 正如艾利斯所说:“那些我们持续不断地对自己所说的话经常就是, 或者就变成了我们的思想和情绪。”
体育学院研 《体育运动心理学》 32



2015/11/16

放松训练

一、概念:放松训练是以一定的暗示语集 中注意,调节呼吸,使肌肉得到充分放松, 从而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的方法。
二、放松训练的作用



1.放松与暗示效应 2.身体放松与心理放松
2015/11/16
体育学院研 《体育运动心理学》
体育学院研 《体育运动心理学》 37

2015/11/16

五、使用放松技术的时机
1.表象练习之前 2.训练课结束之后 3.赛前、赛中过于紧张时 4.系统脱敏练习之前


2015/11/16
体育学院研 《体育运动心理学》
38

表象训练




一、运动表象:在运动感知觉的基础上所 产生,在头脑中重现出来的动作形象或运 动情景。 (一)运动表象对运动技能的作用 1.定向作用 2.完善与巩固 3.最佳竞技状态 4.表象训练的基础
2015/11/16
体育学院研 《体育Leabharlann 动心理学》4

2. 关于危急情境下运动员的表现的研究: (现场试验) ( 1 )情境危急程度适中时,运动员的操 作成绩表现优于情境危急高或低时。 (2)在适中的唤醒条件下,运动员的表 现最佳,稍低或稍高唤醒条件下,表现一 般,非常低或非常高唤醒条件下,表现最 差。
焦虑 高
2015/11/16
体育学院研 《体育运动心理学》
15



逆转理论 1. 当我们考虑到主观体验到的唤醒和兴奋 状态时,会出现一种X关系。 2. 极高或极低的唤醒都可能同积极的情绪 体验相联系。 3 .不能体验到兴奋的高唤醒,事实上可能 是很令人紧张的。
2015/11/16
体育学院研 《体育运动心理学》
2015/11/16
体育学院研 《体育运动心理学》
21
第四节 心理状态对比赛的影响
运动员的心理能量和竞赛表现的关系
2015/11/16
体育学院研 《体育运动心理学》
22

一、赛前、赛中、赛后的心理调节
2015/11/16
体育学院研 《体育运动心理学》
23

一、赛前状态 1.赛前过分激动状态 2.赛前淡漠状态 3.赛前盲目自信状态 4.战斗准备状态




2015/11/16
唤醒水平
体育学院研 《体育运动心理学》

9



1.激活水平很低,敏感性很低,大量信息, 不管是有关的还是无关的,都被注意。 2.激活水平提高,敏感性提高,无关信息 被过滤掉,集中注意于有关信息。 3 .激活水平过高,敏感性过高,使注意范 围变得过窄,许多有关信息也被忽略。
2015/11/16
体育学院研 《体育运动心理学》
26


2.失败时的心理状态 (1)增力情绪状态: 总结经验、克服缺点——加强训练 (2)减力情绪状态: 自暴自弃、意志沮丧——退出训练
2015/11/16
体育学院研 《体育运动心理学》
27

四、心理训练 (一)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指训练运动 员为完成专项运动所需要的心理因素 得到稳定地加强和提高,并学会调节 心理状态的各种方法,以便在训练和 比赛中促进身体和技术水平得到正常 或超常发挥。
2015/11/16
体育学院研 《体育运动心理学》
28


(二)心理训练注意的要领 1.预防为主并调控在先 2.长期坚持且系统训练 3.积极主动和自觉配合 4.与专项训练相结合 5.用量化指标评定训练效果
2015/11/16
体育学院研 《体育运动心理学》
29
(三)心理训练的方法
2015/11/16
2015/11/16
体育学院研 《体育运动心理学》
24


二、赛中状态 1.运动情绪的兴奋与振奋状态 2.运动情绪的陶醉于悔恨状态 3.运动情绪的竞争状态
2015/11/16
体育学院研 《体育运动心理学》
25


三、赛后状态 1.胜利时的心理状态 (1)增力情绪状态: 荣誉感、自豪感——加强训练 (2)减力情绪状态: 骄傲自满、盲目自信——懈怠
体育学院研 《体育运动心理学》

2


(一) 对倒U假说的解释 1. 人处于较低唤醒水平时,工作效率较低; 2. 人处于中等唤醒水平时,工作效率较高; 3. 人处于较高唤醒水平时,工作效率下降。
2015/11/16
体育学院研 《体育运动心理学》
3




(二)支持倒U假说的证据 1. 关于焦虑水平与应激水平的验证:(实验室试验) ( 1 ) 中等特质焦虑水平的被试运动表现显著优于 低和高特质焦虑的被试。 (2 ) 中等应激水平情况下的被试运动表现优于低 和高应激水平情况下的被试。 ( 3 ) 高特质焦虑水平的被试在低应激水平情况下 表现最好。 ( 4 ) 低特质焦虑水平的被试在高应激水平情况下 表现最好。
2015/11/16
体育学院研 《体育运动心理学》
5

(三)唤醒水平与任务难度的关系:

不同体育项目的最佳唤醒水平参考点
射击 体操 高尔夫 网球 足球 铅球 拳击


工 作 效 率

2015/11/16
唤醒水平
体育学院研 《体育运动心理学》

6



1. 高唤醒水平是耐力、力量和速度性运动 项目取得佳绩之所需; 2. 高唤醒水平会对复杂运动技能活动、精 细肌肉活动、要求协调性、稳定性以及一 般注意力的运动活动产生干扰; 3. 对于所有运动任务而言,稍高于平均水 平的唤醒比平均水平或低于平均水平的唤 醒更适合。
2015/11/16
体育学院研 《体育运动心理学》
18



四、情绪体验中的其他状态 1、意识异化状态:在操作活动中注意力 集中在很有限的刺激领域,可以从容地满 足活动的要求,常常暂时忘却了自我,从 而体验到的一种特殊的愉快感受。 2、流畅自如的体验是非目标定向的一种 特殊形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