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英语听力教学论文

高中英语听力教学论文

浅谈高中英语听力教学
【摘要】本文阐述了进行听力教学训练的方法,并列举了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的影响学生理解听力内容的因素。

【关键词】听力训练教学要素
在高中英语听力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注意训练学生的方法,做到有的放矢,还要从心理学的角度注意响学生听力学习的因素。

一、教师可以采取的训练方法
1.模仿性训练:让学生听录音带进行规范性模仿,接触标准规范性的语音语调,力求有一个较好的语音基础。

掌握好单词发音、多音节词重读音节、英美语在发音上的区别。

2.指导性训练:指导学生听课文录音带,在听音过程中完成对课文大意整体的初步理解。

3.理解性训练:用英语解释生词是英语课堂教学的一项基本原则,教师可根据课文的积极词汇常用用法,即可录音播放,也可口头表达或伴随形体语言,让学生根据所听到的英语释意做出回答或猜测。

英语解释一般是浅显易懂的语言或同义词,对学生来说应无太大的理解障碍。

4.细节性训练:根据课文中的重点句式、难点或理解测试的需要,可录音播放,借助于板书或其他电教媒体,指导学生逐渐深入进行听力训练。

5.记忆性训练:英语学习中一重要过程是识记。

课文材料在较熟悉的情况下,反复跟读,印象深,记忆牢、语感强、提高快、效
果好,是提高听力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

从”听”进去到”读”出来,目的是培养学生有意识去捕捉语言信息。

运用”跟读”形式,学生需要全力集中注意力,就有一个吸收(听清楚)——储存(记忆语句、语音语调轻重缓急的体现)——反馈(准确完整地背诵)这一过程,整个过程集理解、记忆、表达于一体,是一次高质量的输出。

许多专家学者及老师给与”跟读”形式以较高的评价,只是中学英语听力教学对此一直是一误区。

二、影响学生听力的一些主要因素
(一)学习动机
苏联心理学家曾把学习动机分为两类:(1)直接的或称局部的、狭义的学习动机,这类动机与学习活动本身的内容及完成的过程密切联系,如求知需要、认识兴趣等。

具有此类目的的学生,主要是对目的语国家的社团感兴趣,学习好外语为的是更好地融入目的语国家的社团而与他们进行交际,欣赏目的语国家社团的文化艺术。

(2)间接的、广泛地与社会要求相联系的学习动机,如为了将来的工作而学习。

具有此类目的的学生,学习好外语目的是想利用外语这个工具去寻找好的职业,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

(二)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许多教师采用”听录音,对答案”式的训练方法,基础好的学生在这样的训练中还能听到零星的单词或短语,基础差的同学则会一无所获,因而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继而对听力越来越不感兴趣,最终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

(三)语言知识
语言知识对于正确理解语义和弥补漏听的语音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听力理解的基础,如果学生存在语音、语法、词汇方面的不足,将会严重影响到学生对所听语言材料的正确判断。

据笔者观察,高中生普遍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 对语音方面的特点、规律掌握不好
在英语连贯的发音过程中,往往由于弱读、同化、连读、音素省略和爆破音的关系,会发生音变,从而使学生在听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士讲话或录音时感到困难。

2. 语法方面存在不足
学生由于语法知识欠缺或运用不熟练,在听力中测试中经常出错,他们往往抓不住所听材料的中心,不能分辨内容的主次,抓不住关键词,因而错误理解句意。

3. 词汇储备不足,对习惯用语和固定用法掌握不牢
词汇是构筑语言的基本材料,掌握一定量的词汇是获取语言知识,提高语言交际能力的必备条件,是语言信息传递的载体。

一个学生的听、说、读、写要达到一定的水平,必须拥有相应数量的必备词汇,美国语言学家 robert lado 指出:”听、说、读、写四种技能对于必备词汇(minimum vocabulary)的要求不尽相同,在口语和写作中,学生用词上有选择权,可以用学过的,熟悉的词汇代替生疏的词汇,但是在听力训练中,无法进行这样的词汇选择……”由于听力词汇的不可选择性,听能对学生的词汇的掌握有
很高的要求。

如果词汇掌握差,就会导致对信息处理无法进行,无法达到听力理解的目的。

所以词汇的掌握水平直接影响听力水平。

(四)理解能力
听力理解有两个层次,第一层次表层理解能力是理解直接提供的信息,包括对语音的辩识能力,对时间、日期、价格、号码的短时记忆能力及对简单句子的理解力和快速反应能力,此种理解无法琢磨说话人的感情态度,无法体会对方的意图。

第二层次的理解是对所听材料进行简单的推理,如推理对话时间、地点、场合及讲话人的身份、关系等,还要了解对方的情感和言外之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