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安全风险管理制度

安全风险管理制度

安全风险管理制度
1.目的和适用范围
1.1工程项目实行风险控制的目的就是要以最经济、科学合理的方式消除项目施工中的风险所导致的各种灾害及事故后果。

通过对施工过程中的危害进行辨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从而针对存在的风险做出客观而科学的决策,预防事故的发生,实现安全技术,安全管理标准化和科学化。

1.2本制度适用于生产机械设备、设施、储存的风险评价与控制,适用于施工现场,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和非正常情况,包括项目工程范围内各个施工阶段的风险管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以及风险信息的更新。

2.职责
2.1单位负责人直接负责风险管理和风险评价的领导工作,组织制定风险评价程序,明确风险管理的目的和范围。

2.2成立风险管理组织机构,进行风险评价,确定风险等级
组织机构:组长:本单位或项目负责人
副组长:专门负责安全的人员
成员:各部门负责人
2.3分管安全的领导对风险管理人员进行教育和培训,并组织风险管理人员进行定期的风险巡查,处理施工或日常巡查中排查出的安全风险问题。

2.4安全员负责安全管理归口,负责定期进行风险信息更新。

3.内容
3.1风险分级制。

根据后果的严重程度和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来进行风险评价,其结果从高到低分为:1级、2级、3级、4级(即红橙黄蓝)。

分级标准见表
风险控制措施表
4.管理制度
4.1通过风险评价工作确定的危险源、风险点,造册登记、绘制一览图上墙、任何部门和个人无权擅自撤销已确定的危险源及风险点,或者放弃管理。

4.2对所有的危险源、风险点必须悬挂警示牌并保持警示牌完整无缺,因工作需要调整的负责人,应在警示牌上更正。

4.3各级管理者要按照管理要求实施管理监督工作。

工作人员应严格执行安全风险控制措施。

4.4各类风险点、危险源应列为各级安全检查的重点,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暂时不能解决的,应及时采取临时措施,并向上级管理部门反映情况。

4.5凡属高压、高空、有毒等危险作业,必须有安全措施和专人负责。

4.6 凡在各风险点、危险源发生事故时,必须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对风险点、危险源的管理情况进行调查,如果确属管理失控造成事故,将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加倍处罚。

4.7 建立健全风险教育培训和交底制度。

必须每年组织对全员进行风险源的学习培训和教育,并对风险管理人员进行风险管理技术交底。

4.8 建立风险巡查机制,风险管理人员必须每日对风险源进行检查,并认真做好巡查记录。

对于新发现的风险点、危险源必须及时上报风险管理机构,以确定级别,迅速制定相应
控制措施。

4.9 针对1级、2级和3级风险必须建立应急预案和应急响应机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