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新人教版部编本三年级上册语文《灰雀》教学实录一、教学设计说明《灰雀》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五组中的一篇课文。
课文叙述了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一个小男孩放鸟归园的故事,体现了列宁对孩子的爱以及孩子改正错误由喜欢鸟到真正爱鸟的变化过程。
课文以生动具体的语言,简短、含义深刻的对话描写,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语言文字训练材料。
《灰雀》一课教学力求以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意在体现语文课堂教学如何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教学设计力求面向全体,全面育人,牢固地树立主体意识、训练意识及创新意识。
本课教学突出以“爱”的情感为主线索,凭借列宁爱鸟、爱孩子的故事,唤起人与大自然、人与人之间的真爱。
教学过程力求在优化课堂结构,改革阅读教学方法上有所突破、创新。
1.确定学生的主体意识。
教师是服务者,成功的教学是在教师主导下,学生潜能的最大发挥。
针对三年级学生认知特点,我们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即局部)质疑问题,通过读书自己解疑,通过交流与老师共同解疑,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得到培养。
在课文2-10自然段的学习中,我们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
(l)自读自悟:学生通过自己读书了解灰雀哪儿去了和列宁爱鸟的心情;(2)质疑启思:学生读书质疑,读书解疑,师生交流共同解疑,抓住重点词联系上下文体会列宁爱鸟之情对孩子的感染、教育,最后通过朗读进一步体会;(3)读议领悟:通过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在交流中体会列宁对孩子的爱。
在本节课中,恰当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改进教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突破重点难点,发挥多媒体的综合功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确定课堂的训练意识。
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必须靠训练。
为了使教学重点鲜明突出,环节简单实用,我们重其所重,轻其所轻,以课文2—10自然段为训练重点,将读、思、议、练贯穿全过程。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可惜”“自言自语”等,联系上下文理解,落实课后作业。
为使认知和情感和谐,我们以读为本,加大读书的质量。
课文第二段我们设计了以读导情,以议悟情,以情激情的教学方法,唤起学生的情感活动,使师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使情感升华。
将情感贯穿于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中,也是我们的一些新的探索。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质疑问题、自读解疑和读议领悟的过程中,给予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的空间,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培养创新意识。
二、教学实录与评析一、情景引入(多媒体: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
)师: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多么惹人喜爱。
列宁每天散步都来到这儿,和它们打打招呼,问候问候它们。
[借助“课件”演示和老师的解说,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形象快捷地复习了上节课(讲读第一自然段)的内容。
](多媒体动画:列宁在树下仰望两只灰雀,那只胸脯深红色的灰雀已不见了。
)师:一天,列宁又来到白桦树下,发现那只胸脯深红色的灰雀,怎么了——生:不见了!(齐)[借助课件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自然地过渡到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课件”制作得巧妙。
]二、学习第3-10自然段1.提出学习要求。
师:列宁在周围的树木中找遍了,也没找到。
这时,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
列宁和小男孩说了些什么(要求:自由轻声读一读课文3-10自然段,用“”画一画列宁说的话,再体会体会列宁这时的心情。
)师板书(旁批):读、画、体会(师巡视,辅导)[教给读书勾画方法,提出学习要求,让学生自读自悟,初步感受。
](检查学生自读情况:一名学生非常清楚地读出了3、5、7、9自然段中列宁的话。
师相机出示字幕:课文3、5、7、9自然段。
)[实际上是引导学生抓住了重点句。
]2.自读体会。
师:四处找遍了也不见鸟儿踪影的列宁,这时说的每一句话都包含着什么样的心情呢自己再读读列宁说的话,体会体会。
[引导学生边读边体会重点句。
](学生自读后抽查)生:我体会出列宁非常着急。
生:我体会出列宁惋惜的心情。
生:我体会出了列宁对灰雀的关心。
师:你们对哪句话体会得更深些,想读给大家听听吗(四名学生各读一句,两名学生重复了别人的朗读。
)3.师相机评价指导学生读的四句话,进一步体会列宁的心情。
[通过对学生自读自悟的评价,矫正自读中的偏差,进一步理解句子,体会感情。
]4.比较体会。
(多媒体:课后第二题(2)的句子。
)[很自然地结合课后练习,落实语言文字训练。
]师:老师也仔细体会了这句话。
来,仔细听听老师读的哪句话更能表达列宁失去鸟儿非常惋惜的心情。
(师读)生:第二句。
(齐)(抽生读)师:我们一起来体会体会。
[教师范读,用比较的方式让学生去悟、去体会。
这样以读代讲,适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
]5·引导概括。
师: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关心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
用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生纷纷举手,跃跃欲试。
)师:一齐说!生:爱师:孩子为什么捉走灰雀生:他喜欢灰雀。
生:他怕灰雀冻伤了。
师:列宁爱灰雀,孩子也爱灰雀,他们的爱有什么不同你更赞同谁的请大家讨论讨论![这个问题值得讨论,有利于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爱”的含义,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认识。
]师巡视,并加入讨论,然后检查讨论情况。
)生:我更赞同列宁的爱。
因为孩子把灰雀捉回家,关在笼子里,灰雀就失去了自由。
生:我也赞同列宁的爱。
因为列宁每天来这儿看灰雀,还给它带来好吃的,只是欣赏它,不去捉它,列宁是真正爱灰雀。
生:再说,灰雀应该是给大家看的。
生:灰雀离开了伙伴也会寂寞的。
师:我明白大家的意思了。
列宁爱鸟,给它自由;孩子爱鸟,把它捉回去,让它失去了自由。
列宁是真正的爱鸟。
师板书:6.导读激情,深入体会。
师:列宁爱鸟的真情对孩子起了什么作用让我们一起来边读边体会。
(多媒体字幕:3-10自然段内容。
)(师导读,生接读。
)师:鸟儿不见了,列宁着急地问——生:“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师:注意体会列宁着急的心情。
再来一次。
(生再接读)师:男孩吞吞吐吐地说——生:“没看见,我没看见。
”(此处读得不好,师教读,生再读。
)师:可怜的小生命究竟怎样了,列宁担忧地说——生:“那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
天气严寒,它怕冷。
”师:列宁爱鸟的情触动了孩子的心——生: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
师:面对孩子的沉默,列宁自言自语地说——生:“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
”师:列宁爱鸟的情打动了孩子的心,他看看列宁,再也忍不住了。
说——生:“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
它还活着。
”师:真像孩子说的那样吗列宁又关心地问——生:“会飞回来”(这里学生没有读好,师指导再读,直到读好。
)师:列宁爱鸟的情深深打动了孩子的心,他坚定地说——生:“一定会飞回来!”(师运用手势,指导学生加重语气,再读再体会。
)[采用导读的方法,使学生体会到是列宁对灰雀的真爱打动了孩子,孩子在列宁“爱”的启发下,决心放回捉去的灰雀。
本课难点迎刃而解。
]师:是谁让孩子懂得了真爱生:列宁。
(齐)师: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孩子决定怎么做学生:放鸟归园。
(齐)板书:7.分角色朗读。
师:咱们来读好这段话,体会这种爱。
((1)全班分成两个大组。
一组读列宁说的话,一组读男孩说的话,师读叙述语。
(2)去掉叙述语,直接朗读“对话”。
)(多媒体字幕:3—10自然段去掉叙述语言。
)师:这一老一小的话多有意思,你们也和孩子一样懂得了真正的爱鸟吗谁体会得好,想读好这段对话生:我请XX和我一起读。
师:体会得太好了,你们同桌也学他们的样读读吧。
(同桌对读,再分大组对读。
)[上述多形式、分层次的读,使学生经历“自读感知—导读启思—悟读明理”的实践过程,逐步达到了“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教学目标。
]三、学习第11一13自然段(多媒体动画:列宁和男孩在看三只灰雀欢蹦乱跳地唱歌。
)1.师:听,三只灰雀又在枝头欢蹦乱跳地歌唱。
不过,树下它又多了一位真正的好朋友。
(多媒体字幕:课文第12自然段内容。
)(师叙述12自然段。
)师:听到这儿,你有什么问题[采取质疑问难的方式,激励学生探究问题。
]生:列宁为什么微笑生:鸟儿不会讲人话,列宁为什么要问它生:鸟儿会回答吗2.师:是啊,老师也弄不明白,列宁为什么不问会说话的男孩,却问不会说话的灰雀呢讨论讨论吧。
[老师用假装糊涂的方式把学生的质疑引导到有深度、有思维价值的问题上,激起学生主动解疑的欲望。
并用讨论的方式让学生相互启发,给学生留出的时空恰到好处。
](生同桌讨论,师巡视并加入讨论。
)生:因为他知道男孩是诚实的。
师:为什么这样说呢生:因为男孩在列宁爱鸟之情感染下,把鸟放回来了。
师:像男孩这样知错并改错的孩子就是什么样的孩子生:诚实的孩子。
(齐)[既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又为进一步解决前面的疑问打下了基础。
]师:可是刚才那个问题老师还是没弄明白。
[老师继续“糊涂”,把释疑引向深入。
]生:列宁知道男孩是诚实的,他就不会问男孩了。
师:为什么呢生:因为列宁不想伤害男孩的自尊心。
[此时,疑问已由学生自行解决。
]师:你多了解列宁的心啊!是啊,列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可不愿伤害这个可爱的小男孩的心,这就是对孩子的——生:爱!(齐)[爱的教育,至此水到渠成。
没有采取说教,而是通过课文中人物(列宁)形象的魅力感染学生,在老师一次次的激励下学生自己解决了疑难。
]师板书:师:列宁爱孩子,幽默的话里含着多么深的爱,读——(生齐读12自然段,字幕中“微笑”一词闪动。
)[抓住含义深刻的词语,引导学生通过深入思考去贴近人物(列宁)的情感。
]师:列宁为什么而微笑生:男孩承认了错误。
生;鸟儿又回到了枝头唱歌。
师:你们一定也和列宁一样,为鸟儿重归大自然,为孩子改正错误放鸟归园而高兴吧!拿起书来,高高兴兴地读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激励学生美滋滋地朗读课文。
]四、总结师:学完课文,你想对这幅板书图说句什么话吗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吧生:小男孩,你改正了错误,我真为你感到高兴。
生:我们要爱鸟。
生:我们要爱护大自然!(师插话:99昆明世博会的成功举办,不是已经向世界各地的人们传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的爱吗)生:鸟儿又可以自由自在歌唱了。
生:这个故事真美!生:爱是温暖的家![学生的心声,反馈出“内化”的情况,教学已经收到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