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显微镜的操作与金相组织观察 一、 实验目的: 1. 了解掌握普通光学金相显微镜基本原理。
2. 掌握普通光学金相显微镜基本操作。
3. 分辨已制备好的标准试祥组织。
二、 实验设备及材料: 1. 台式金相显微镜;
2. 已制备好的标准试祥。
三、 实验内容: 1. 掌握金相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 观察标准试样的组织,调整粗调及微调手轮,掌握显微镜的聚焦方法
3. 分别调整视场光栏和孔径光栏,观察其对显微镜分辨率的影响规律。
4. 调整物镜与目镜的匹配,理解有效放大倍数。
5. 分别用100X及400X观察标准试祥组织,并描绘示意图。
四、 实验报告要求: 1. 实验目的
2. 实验设备及材料
3. 实验内容
4. 讨论
(1) 简述金相显微镜的放大原理。 (2) 简述影响显微镜成像质量的因素有哪些。 (3) 如何提高显微镜的分辨率。 (4) 画出观察组织的示意图。示意图按统一规格画,并用箭头标明各组织 材料: 放大倍数: 实验二:金相试样制备技术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试样的制备原理,熟悉制备过程。
2. 初步掌握显微试样的制备方法。
二、实验设备及材料: 砂轮机、抛光机、加工好的碳钢试样、砂纸、抛光膏、无水乙醇、浓硝酸。 三、实验内容 1. 每人制备一块碳钢的金相显微试样,按照下面步骤:砂轮机粗磨 T砂纸从粗到细磨
制f机械抛光f化学腐蚀。 2. 观察金相制备试样,分析所制备试样存在的缺陷。
四、实验报告要求: 1. 实验目的
2. 实验设备及材料
3. 实验内容
4. 讨论
(1) 简述金相试样的制备原理和过程。 (2) 分析试样制备过程中出现缺陷的原因, 结合自己试样中的缺陷讨论如何制备出高质 量的显微试样
编号: 组织: 实验三:金相显微摄影及图像分析
、实验目的: 1. 掌握 Olympus GX51 金相显微镜的使用。
2. 掌握数码显微摄影技术,学会数码显微摄影方法。
3. 学会使用 DT2000 金相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图像分析。
二、实验设备及材料: 1. Olympus GX51 金相显微镜;
2. DT2000 金相图像分析系统;
3. 已制备好的标准试祥。
三、实验内容: 1. 每人用已制备好的标准试祥拍摄不同倍数的两张数码显微组织照片,了解不同放大倍 数、光圈、滤
色片、数码相机参数选择等因素对拍摄照片的影响。 2. 学会显微摄影放大倍数的标定方法,并在照片上进行标定。
3. 掌握数码照片的修饰方法。
四、实验报告要求: 1. 实验目的
2. 实验设备及材料
3. 实验内容
4. 讨论
(1)简述拍摄显微照片的过程及注意事项。 (2)附上两张自己拍摄的显微组织照片并附上标尺和放大倍数。实验四: X 射线衍射物相定性分析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 X 射线衍射仪的结构与使用。
2. 熟悉 X 射线衍射物相定性分析的原理和实验方法
3. 掌握X射线衍射分析软件Jade的基本操作。
二、实验设备及材料: 1. 德国布鲁克D8 Advanee X-射线衍射仪;
2. Jade6.0 软件;
三、实验内容: 利用Jade6.0软件通过图形对比方式检索样品中购物相, PDF卡片检索的步骤包括: 1. 给出检索条件。检索条件主要包括检索子库、样品中可能存在的元素等。
2. 计算机按照给定的检索条件对衍射线位置(角度)和强度进行匹配,计算匹配品质因
数(FOM )。匹配品质因数的定义为:完全匹配时, FOM = 0,完全不匹配时,FOM = 100。 将匹配品质因数最小的前 100 种物相列出一个表。 3. 操作者观察列表中各种物相 ( PDF 卡片) 与实测 X 射线谱的匹配情况作出判断。 检定 出一定存
在的物相。 四、实验报告要求: 1. 实验目的
2. 实验设备及材料
3. 实验内容
4. 讨论
(1)简述采用Jade6.0软件进行物相鉴定的步骤。 ( 2)说明物相鉴定的依据,多相样品的物相定性分析中存在哪些困难。实验五:扫描电镜表面形貌观察 一、实验目的: 1 • 了解扫描电子显微镜的基本工作原理,初步学习FEI Inspect S50扫描电镜的操作方法; 2.通
过对不同断口形貌的分析,掌握扫描电镜分析断口形貌的方法。 二、实验设备及材料: 1. FEI Inspect S50型扫描电子显微镜; 2.多种不向断裂机理下断裂的拉伸/冲击试样。
三、实验内容: 1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进行断口形貌像观察;
2. 对不同断口形貌像进行观察,初步进行断裂机理的分析。
具体步骤: (1) 试样准备。要求断口保存得尽量完整、特征原始,尽量不产生二次损伤。对断口上 附着的腐蚀介质或污染物,还需进行适当情理。当失效件体积太大时,还需分解或切割。 (2) 断口形貌观察。将准备好的样品用导电胶粘在样品座上,抽真空,观察断口形貌。 断口形貌观察一般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对断口做低倍观察,全面了解和掌握断口的整体形貌和特征,确定重点观察部位。 ( 2)找出断裂起始区,并对断裂源区进行重点分析。 (3) 对断裂过程不同阶段的形貌特征逐一进行观察,找出它们的共性与个性。 (4) 断裂特征的识别。发现、识别和表征断裂形貌特征是断口分析的关键。在观察未知 断口时,往往是和已知的断裂形貌加以比较来进行识别。 (5) 扫描电子显微镜断口照片的获得, 一般一个断口的观察结果要用如下几部分的照片 来表述:断门的全貌照片、断裂源区照片和扩展区、瞬断区的照片。 (6) 结合断口的宏观分析确定断裂起源和扩展方向,最终确定断裂机理。 四、实验报告要求: 1. 实验目的
2. 实验设备及材料
3. 实验内容
4. 讨论
(1)给出某个断口形貌从低倍到高倍的系列图像。 2)给出不同断裂机理断口形貌的图像,并对它们进行适当的比较分析 实验六:扫描电镜的背散射电子像观察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扫描电镜成分衬度像一一背散射电子像(BSED)的原理、特点及其在材料研究 中的应用;
2•利用FEI Inspect S50型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分析样品的背散射电子像。
二、 实验设备及材料: 1. FEI Inspect S50型扫描电子显微镜; 2.含多种化学成分的金属试样和深浸蚀后的金属试样。
三、 实验内容: 1.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进行背散射电子像观察;
2. 金相样品深浸蚀后的高倍组织观察。
四、实验报告要求: 1. 实验目的
2. 实验设备及材料
3. 实验内容
4. 讨论
( 1)说明扫描电镜成分衬度像——背散射电子像的特点,与二次电子像的异同。 ( 2)说明扫描电镜在金相组织分析中的特点及应用。实验七:能谱仪元素分析 、实验目的: 1.了解能谱仪的基本工作原理,学习能谱仪的操作方法; 2.对块状试样微区进行能谱定性、 定量分
析,获得有关试样所含元素种类、 浓度的数据 二、实验设备及材料: 1.OXFORD X-act/INCA150 型能谱仪; 2.含多种化学成分的块状金属试样。
三、实验内容: 1.对块状试样微区进行点扫描定量分析,获得所含元素种类、浓度的数据。 2.对块状试样微区进行线扫描和面扫描,获得元素的线分布和面分布的定性分析结果。 四、实验报告要求: 1. 实验目的
2. 实验设备及材料
3. 实验内容
4. 讨论 (1)简要说明能谱仪的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原理。
(2)简述块状样品进行能谱定性和定量分析时都要扣除哪些因素的干扰。实验八:光谱仪元素分析 、实验目的: 1.了解光谱仪的基本工作原理,学习光谱仪的操作方法;
2.对块状试样进行光谱定量分析,获得有关试样所含元素种类、浓度的数据。
二、实验设备及材料: 1.牛津 PMI-MASTER PRO 移动式火花直读光谱仪;
2.块状金属试样。
三、实验内容: 1.掌握 PMI-MASTER PRO 移动式火花直读光谱仪的操作,会进行标准样块的校准 2.对块状试样
进行光谱定量分析,获得所含元素种类、浓度的数据。 四、实验报告要求: 1. 实验目的
2. 实验设备及材料
3. 实验内容
4. 讨论
(1)简要说明光谱仪定量分析的原理。 (2)简述牛津 PMI-MASTER PRO 移动式火花直读光谱仪的操作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