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供电系统.
1)国家规定的电压等级 交流 低压 24 V、36 V、127 V、220 V、380V 、660 V、 1140 V。 高压 3kV、6kV、10kV、35kV、63KV、110KV、 154KV、220KV。 超高压 330kV、500kV、750 kV。 直流 110V、220V、250 V、500V。 11kv。
移动变电所位置的几种布置方式
(3)设在下一个工 作面的回风平巷
与本工作面运输
平巷的联络巷内 (如图中3#移动
变电站)。这样
既能位于负荷中 心又不需增大巷 道断面,但是必
须在采掘可以衔
接情况下选用。
移动变电所位置的几种布置方式
(4)设置在运输平 巷入口处轨道上
山与材料上山联
络巷内(如图中 4#移动变电站)。
采区变电所
2)采区变电所的低压接线
(1)每台变压器的低压侧都装有一 台配有漏电保护的自动馈电 开关作为总开关; (2)每条低压配出线都设有自动馈 电开关作为分开关,控制和 保护配出线路,各变压器采 用分列运行。 (3)照明所需要的127V电压由照 明变压器综合装置提供。
3.采区变电所的硐室与设备布置
钻(照明)综合保护装置。
三台及其以上开关的配电点都需要设置自动馈电开关作为配 电点的总开关,以便检修时断电。
本节小结
井下各变电所确定原则:位于负荷中心;进出线方便; 运输方便;通风良好;围岩坚固;无淋水。采区变电所 还要减少搬迁。 移变:设在工作面平巷距工作面150~300米。 配电点:距回采面50~70米,距掘进80~100米。 主结线:主变电所为单母线分段;采区变电所单电源时
电抗器(L)
电容器( C )
线路、母线(W) 电缆及终端(X)
本节小结
系统电源
电力系统
发 电 厂 升 压 变 电 所 降 压 变 电 所 输 电 线 路
矿山供电系统组 成
典型的矿山供电系统
深井供电系统
地 面 变 电 所 井 下 中 央 变 电 所 采 区 变 电 所 移 动 变 电 站 工 作 面 配 电 点
这样也不需要增
大巷道断面,但 是距离工作面较 远,在供电质量
满足要求的情况
下方可选择。
2.移动变电站的主接线
移动变电站是由矿用隔爆变压器及其高、低压开关组成。 可采用单电源或双电源进线,经高压负荷开关或高压断路器接 到变压器一次侧,变压器二次侧经低压断路器配出。
四、工作面配电点
工作面配电点的任务是将采区变电所或移动变电站
采区变电所的硐室与设备布 置基本同井下主变电所,不 同的是底板不需抬高,不需 留有备用开关位置。高压设 备与低压设备在两侧分布; 也可将高、低压设备同侧布 置,由变压器隔开。图1-10 为采区变电所设备布置
采 区 变 电 所 硐 室 布 置
三、移动变电所
1.移动变电所位置
2.移动变电所的主接线
送来的1140V或660V电能分配到回采或掘进工作面
的用电设备 。
1.工作面配电点的位置及设备布置
2.配电点开关的设置
1.工作面配电点的位置及设备布置
回采工作面配电点一般设在距工作面50m~70m处的巷道中;
掘进工作面配电点距掘进头80m~100m。
2.配电点开关的设置
工作面配电点设有控制工作面各种设备的磁力起动器以及电
电。
3.供电电压等级依据供电功率及供电距离的大小而 定。 4.煤矿供电电源来自电力系统。
第一章 矿井供电系统
第二节 矿井供电系统
WL1
电源进线 35~110kV
WL2
QF
35~110kV
T1
35~110kV SFL Y/d-11 6~10kV
T2
6~10kV
副 主空 通 提 提压 风 地面低 升 升机 机 压动力 机 机
井底 车场 低压 动力
采区变电所 KSGB K/Y12 6/0.69 工作面配电点
浅井供电系统地面变电所
WL1 电源进线 35~110kV WL2 QF 35~110kV
T1
35~110kV SFL Y/d-11 6~10kV
T2
6~10kV
主空 通 提压 风 地面低 升机 机 压用电 机 6~10kV架空 线经钻眼至 采区变电所
潮。
一般井下主变电所设置在井底车场附近,并与中央水泵房相 邻。
井下主变电所的位置示意图
1-副井井筒;2-主井井筒; 3-井下主(配)变电所;4-主水泵房; 5-井底车场巷道
5 2 1 4 3
4 3 2 1
采区变电所硐室位置立体示意图
2.井下主变电所的主接线
《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对井下主变电所供
2)煤矿常用的电压等级
交流
35kV 地面变电所的电源进线电压。 10kV 地面变电所的电源电压或下井电压以及大型设备的用电电压。 6kV 目前煤矿大型设备的主要用电电压及下井电压。 3.3kV 大型综采工作面及高产高效工作面的用电电压。 1140V 目前综采工作面的常用电压。 660V 井下采掘运等设备的用电电压。 380V 地面低压动力或小型矿井井下的用电电压 。 220V 地面照明或单相电器的用电电压 。 127V 井下电钻、照明及信号装置的用电电压 。 36V 矿用电器控制回路常用电压。
2)采区变电所的高压接线
(2)双电源进线
②两回路同时供电,如下图所示。两路进线均设开关,且母线间设联 络开关,正常情况下联络开关打开,保持电源在分列运行状态,当一路电 源故障停电时,合上联络开关,由另一路电源保证对负荷的供电。
2)采区变电所的高压接线
(2)双电源进线
③向移动变电站供电的高压电缆一般由变电所内的高压配电开关配出, 如图所示。
二 电力负荷分类
1.一类负荷-凡停电会造成人身伤亡或重大经济损 失者。要求:供电绝对可靠。采用备用电源。 2.二类负荷-凡停电造成较大经济损失者。要求: 供电相对可靠。采用专线供电。 3.三类负荷-凡停电不会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者。要 求:供电经济。可公用一条线路供电。
2、电压等级
浅井供电系统
地 面 变 电 所 地 面 变 电 亭 井 底 车 场 配 电 所 采 区 配 电 所 工 作 面 配 电 点
自备电厂
第一章 矿井供电系统
第三节 井下变电所
1.井下主变电所位置的确定原则
1.尽量位于负荷中心,节省电缆并减少电能损耗电压损失。 2.电缆进出线和设备运输要方便,以便安装敷设电气设备。 3.变电所通风要良好,以便散热和降低瓦斯浓度。 4.变电所顶底板要坚固,无淋水,以防电气设备受损、受
1)井下主变电所硐室的防火
2)井下主变电所硐室的通风
为保证硐室的通风,当主变电所硐室长
度超过6m时,应在硐室两端各开设一个便 于通风的出口,保证硐室内的温度不能超过 附近巷道5℃。
3)井下主变电所硐室的防水
(1)为了防止井底车场或大巷向主变电所
和主排水泵房倒灌水,井下主变电所和主排
水泵房的地面应比其与井底车场连接处的底
第一章 矿井供电系统
第一节 矿井供电概述
一 煤矿供电的基本要求
安全-保证人身、设备、矿井安全。措施:严格遵 守《煤矿安全规程》及有关规章制度。
可靠-保证供电不中断。措施:采用备用电源 质好-保证供电频率、电压稳定。电压允许偏移 ≯±5%。措施:合理选择变压器、输电线截面。 经济-投资、运行、维护等费用尽可能省。措施: 合理选择供电系统及节能质好价廉设备。
电的线路不得少于两回路,当任一回路停止供电
时,其余回路应能担负井下全部负荷的供电。 (主接线详见深井供电系统)
3.井下主变电所的硐室与设备布置
井下主变电所的硐室布置应符合《煤矿安 全规程》中有关井下机电硐室的规定,满足
防火、防水和通风的要求。
设备布置应满足“两分开”“三留有”要 求。
(1) 并装设向外开的防火铁门,铁门敞开时不得防 碍巷道交通,铁门上应装有便于关严的通风孔以便 于防火、灭火时隔绝通风。 (2)门内可加设向外开的铁栅栏门,但不得妨碍铁门 的开闭,这样既能保证通风,又能防止闲杂人员进 入主变电所。 (3)硐室应采用砌碹,从硐室出口的防火铁门起5m内 的巷道,应砌碹或用不燃性材料支护。 (4)硐室内应有扑灭电气火灾的干式灭火器和砂箱。
⑴ 单电源进线 ⑵ 双电源进线
2)采区变电所的低压接线
2)采区变电所的高压接线
⑴ 单电源进线
①无高压出线且变压器不超过两台可不设电源进线开关。见图(a) ②有高压出线,一般设电源进线开关和高压出线开关 。见图(b)
2)采区变电所的高压接线
(2)双电源进线
①一路供电、一路备用(带阴影的开关3为分断),两路进线均设电源进线 开关,如出线及变压器台数较少时,母线可不分段。如图所示。
为单母线、双电源且出线较多时方为单母线分段。
硐室布置:“两防”“一通” 设备布置:“两分开”“三留有”(采区为“两留有”)
本章小结
煤矿供电应满足安全、可靠、供电质量、供电经济要求 煤矿负荷分为三类:一类负荷及大型二类负荷采用双回路供 电,中小型二类负荷采用专线供电 电压等级的高低,取决于供电路距离及供电功率的大小 深井供电系统特征:三级供电(地面、井下、采区变电所) 高压下井。浅井供电系统特征:两级供电低压下井。 井下供电设备集中的地点主要有井下主变电所、采区变电所、 移动变电站和工作面配电点。 综采工作面的供电采用移动变电站可使高压(6KV或10KV) 深入到工作面平巷,并可随着工作面的移动而移动,低压侧 采用较高的电压等级(1140V)而且随着负荷功率的增加而 增大(可达3300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