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消费结构分析及建议李苒( 西安文理学院商学院,陕西西安710065)摘要: 分析大学生消费结构现状,并从个人特征、家庭特征、社会因素等多方面分析其影响因素,认为大学生的消费结构在多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
为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理财观念,最后提出理性消费的建议,营造一个文明、健康、良好的消费氛围。
关键词: 大学生; 消费结构; 消费观; 理财观念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8 -777X( 2010) 03 -0123 -03一、大学生消费结构现状分析1.消费结构的地区不平衡性由于我国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各地区家庭收入的不平衡,这就决定了来自不同地区的在校大学生的不同消费观和消费能力。
据统计,大学生平均每月支出在400 ~600 元,来自东部地区的占19% ,中部地区占60% ,西部地区占21% ; 学生月消费在1000 元以上的占调查样本10%,其中东部占6% ,中部占3% ,西部占1% ,而这其中来自大城市的是58%,中等城市的是32%,乡镇的是10%。
来自东部城市的大学生无论是生活费还是其他支出都比中西部学生高出许多,所以,区域的不同而导致大学生消费能力和消费观念不同。
[1]2.年级不同而导致消费观和消费结构不同随着年级的增长,在校大学生的消费结构也在发生变化。
如大一学生的月消费额一般在300 ~500 元之间,70% 的生活费用会用于饮食方面。
而大二学生的消费额通常在400 ~800 元之间,大部分投资在计算机二级等级证、英语四级等级证上。
到了大三、大四这种增长仍在继续,500 元左右的消费已经较为普遍了。
随着对环境的逐步熟悉,大三、大四的学生不仅将开销用于基本生活开支,而且还用于扩展自己的视野范围。
例如,参加形式各异的培训活动和社交活动等。
另外,高年级的学生为增加未来职场竞争筹码,对考证进行高额投资。
同时,年级差异对品牌商品的知名度的影响也相当深远。
在休闲运动消费方面,阿迪达斯、耐克等成为他们心目中的首批先锋品牌,拥有者竟达70%,这些高消费品的花费来源,33% 向父母要,17% 向朋友借,50%是通过奖学金或兼职获得。
[2]3.性别不同导致消费结构差异大学生的消费结构很不合理,理财意识淡薄。
女生的表现是喜欢逛街,买化妆品、买零食、饰物等。
尤其对着装要求很挑剔,特别讲究外观,对于吃饭的投入相对较少。
男生的消费重点则集中在体育休闲方面,上网玩游戏以及谈恋爱方面的花费。
此外,男生在人际交往方面比女生投入了更多的“本钱”。
请客吃饭、朋友聚会、节日送礼已不再罕见,甚至成为消费购物中所占比例较大的一部分。
二、当代大学生消费结构的主要影响因素1.个人特征因素中大学生的性别、年级、习惯的差异影响着大学生的消费结构( 1) 男生与女生在伙食消费、日用品消费、人际消费与消遣消费项目上都存在着明显差异,男生在伙食消费、人际与消遣消费方面明显高于女生,而女生在日用品消费方面明显高于男生。
( 2) 大学生总消费支出基本上随年级升高而相应提高。
①上网消费大一与大四要高于大二与大三学生,大一学生因刚进入学,真正的朋友关系还未建立; 大四学生因为他们经常要关注一些诸如就业信息、考研信息等。
②人际费用是因为高年级之后基本上都形成了自己的朋友圈,同时大学生受社会影响越来越多,更加看重社会资本。
③年级越高,大学生们越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就业、考研等前途的压力促使他们在学习考证方面的投资不断增加。
( 3) 大学生消费习惯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消费结构。
从小生长环境比较优越,又受到父母宠爱的学生,养成了高消费、攀比消费的习惯,缺乏家庭责任感。
家庭条件差的学生花钱很节制,一方面,从小就受家长克勤克俭、量入为出消费观念的熏陶; 另一方面,他们能够理解与体谅父母赚钱的不易。
如表1: 农村与城市学生月生活费比较。
[3]表1来源地300 元以下300 ~500 元500 ~1000 元1000 ~3000 元3000 元以上农村45.1 % 49.7 % 4.6 % 0.4% 0.3 %城市18.5 % 55.5 % 20.9 % 3.9% 1.2 %2.家庭因素中,家庭收入,父母亲的职业、文化程度,家庭生育状况的不同影响着大学生的消费结构( 1) 家庭收入对大学生消费结构的影响是决定性的,大学生的主要经济来源是由家庭提供。
通过对家庭年收入与大学生月消费总支出的分析发现,随着家庭收入的递增,大学生月消费总支出呈明显的递增趋势。
家庭年收入为2000 元以下的,有50%的同学没有手机,电脑的拥有量更是0 。
[4]( 2)职业与文化程度不仅是经济地位的体现,在中国社会更是社会地位的象征。
职业收入相对较高群体的子女月消费总支出较高,来自农业劳动者、无业半失业劳动者这两类家庭的大学生月消费总支出偏低,其主要消费是满足生活需要。
父母的文化层次越高,其子女的消费支出相应的也越高。
( 3) 家庭生育状况是其消费结构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这是因为独生子女的家庭相对于非独生子女的家庭而言,经济压力要小一些,更能满足子女的各项消费需求。
3.社会环境因素中的大学生来源地、同辈群体、大众传媒影响着大学生的消费结构( 1) 由于城乡发展的不平衡客观存在,已往的实证研究表明,城乡类别对大学生消费的影响十分显著。
从表2 可以看出,[5]随着城市化程度的增加,大学生的总消费支出不断提高。
表2 学生来源地与大学生月消费总支出的交互分类( 有效%)来源地月消费总支出200 元以下200 ~399 元400 ~5 99 元600 ~7 99 元800 元及以上合计农村8.4 40.0 42.1 5.3 4.2 ( 190)小城镇2.4 19.5 61.0 14.6 2.4 ( 82)小城市0.0 13.0 43.5 34.8 8.7 ( 46)中等城市0.0 7.1 71.4 14.3 7.1 ( 28)大城市0.0 27.8 50.0 11.1 11.2 ( 36)( 2) 同辈群体对大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它的群体规模和价值往往被大学生作为个人行为的重要参照系,因此同辈群体作为一外在因素对大学生的消费结构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有60.9% 的人都选择了自己购物时会受到同学意见的影响,这还是直接影响的,潜在的非直接的影响可能对大学生消费结构的影响会更大。
( 3) 大学生对大众媒介有着先天的敏感度。
广告词能够在较短的时间里转化为消费者的日常语言,并很快落实在行动上,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消费结构。
三、引导大学生理性消费的建议1.学校重视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消费意识和理财观念教育方法如下: ( 1) 学校可设立专门的理财教育课堂,对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进行辅导和培训,让他们早日树立正确科学的理财观念。
( 2) 对追求时髦和赶潮流的学生,应给予高度重视。
一方面,要教育他们不能脱离个人和家庭的实际情况一味地追求高消费; 另一方面,要教育他们多向学习和有利于提高自己身心健康的方面投资。
( 3) 针对贫困学生,多给他们提供勤工助学的岗位,完善贷款机制,设立奖助学金,减免学费等。
( 4) 充分发挥大学各社团的作用,开展消费问题讨论会、消费知识竞赛或有奖问答、消费品鉴别和鉴赏、消费投诉等实践活动。
( 5) 充分利用校内大众传播工具进行直观形象的消费教育,引导消费舆论。
2.家庭应变“无私奉献”为“适度供给”由于过分溺爱,有些大学生从小就养成了“唯我独尊”的自私与任性,自理能力低下,过分依赖他人。
因此,家长要变“无私奉献”为“适度供给”,针对那些消费习惯不好、自控能力差的学生,家长可缩短发放生活费的期限。
3.强化大学生自身的管理和监控在校大学生消费结构调查显示: 大学生对生活等费用的支出有计划消费的仅为13.5 %,而无计划消费的则高达45.3 %。
[6]可见,大学生的理财能力普遍较低。
对此,大学生在理财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 1) 钱要花在刀刃上。
作为学生,应该把钱花在必须花的地方,应考虑所购物品的性价比和自己的承受能力。
( 2) 学会记账和编制预算。
掌握自己的收支情况,对今后的开支作出必要的修改,达到控制的目的。
( 3) 遵守一定的生活消费和理财原则。
在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可因地制宜地参加各种兼职工作。
4.改善社会大环境社会应引导健康文明的消费方式,帮助大学生理性消费。
( 1) 建立机构帮助处理大学生消费投诉。
( 2) 社会媒体也应牢记自己的社会教育责任,要担负起正确引导消费的责任。
( 3) 弘扬勤俭节约、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的优良传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道德观和消费价值观。
( 4) 社会有关部门和高校要联手下大力气治理校园及周边环境,为大学生文明、健康的消费营造良好的氛围。
总之,大学生作为特殊的一个社会群体,对社会的发展尤为重要,如何树立大学生的消费观培养科学的消费意识,以至于更有利大学生的成长,是学校、也是社会面临的重大课题,如何解决? 需要大家从各方面来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1]曾庆东.在校大学生消费情况分析及科学理财模式的构筑[J].理工高教研究,2005( 8) .[2]康开洁.大学生消费现状透析[J].职业圈,2007( 5) .[3]王丽,吴姝.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 3) .[4]李巍.当代大学生消费结构与消费行为探析[J].重庆社会科学,2006( 1) .[5]黄胜,朱敏洁.当代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研究及对策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6( 8) .[6]郭跃进.大学生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分析[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6( 5) .[责任编辑陈正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