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广东省2014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新题型含答案)(必考题型必考考点)

广东省2014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新题型含答案)(必考题型必考考点)

机密★启用前中考语文模拟试题说明:1.全卷共6页,满分120分。

考试用时12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答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的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本试卷设有附加题,共10分,考生可答可不答;该题得分作为补偿分计入总分,但全卷最后得分不得超过120分。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24分)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0分)(1)潮平两岸阔,□□□□□。

(王湾《次北固山下》)(2)□□□□□□□,千树万树梨花开。

(陆游《游山西村》)(3)而或长烟一空,□□□□,□□□□,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范仲淹《岳阳楼记》)(4)面对金融危机我们积极应对,攻坚克难,表现出无所畏惧、积极进取的乐观精神,这可以用王安石《登飞来峰》中的诗句来形容:□□□□□□□,□□□□□□□。

(5)把陶渊明的《饮酒(其五)》默写完整。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

□□□□□,□□□□□。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4分)(1)对于广大的关东原野,我心里怀着chì tòng()的热爱。

(2)家庭suǒ xiè()便往往触他之怒。

(3)站在罗布泊边缘,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cāng hǎi sāng tián()的痕迹,你会感到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

(4)bùyán ér yù(),在创造的宇宙里,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是光辉灿烂的明星。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①一个学问家常常要评判和______过去学者的学说,这样才能产生更新更完善的学说。

②这次政府工作会议就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完善为民办实事等重要工作做了______。

③把英语对话融入唱歌之中,这种______的教学方法颇受同学们的欢迎。

A.修改布置新颖B.修正部署新颖C.修正布置新鲜D.修改部署新鲜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同学们对学校的教育课程改革交换了广泛的意见。

(把“广泛的”改为“广泛地”,再调到“交换”的前面)B.经过几个月的培训,使我掌握了使用多媒体的技术。

(在“经过”前加上“我”)C.我们在学习上应该树立起不畏艰难的勇气。

(将“勇气”改为“信心”)D.当代青年应担负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强国。

(在句末加上“的重任”)5.根据下面画线句子的特点,再仿写一个句子。

课外阅读是提高语文水平的重要途径,可以使我们获得很多有益的启示,充实我们的生活。

读《三国演义》,我们可以领略到诸葛亮舌战群儒的风采;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们能领悟到人生的真谛和生命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46分)(一)课内文言文阅读(10分)湖心亭看雪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6.下列各组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上下一白./余强饮三大白.而别B.余.住西湖/上下十余.里间C.是日更.定/湖中焉得更.有此人D.及.下船/及.郡下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3分)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痴”与课文第一段哪句话相呼应?写出作者什么心情?(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课外文言文阅读(9分)郑之鄙.人学为盖①,三年成而大旱,无所用,弃而为桔槔②。

三年而大雨。

又无所用,则还为盖焉。

未几,盗起,民尽.戎服③,鲜用盖者。

欲学为兵,则老矣。

越有善农者,凿田种稻,三年皆涝,人谓宜泄水种黍,弗听,而仍其旧。

乃大旱连岁,计其获,则偿歉而赢焉。

故曰“旱斯具舟,热斯具裘④,天下之名言也。

”(选自《郁离子》)注:①盖:伞。

②桔槔:井上汲水的工具。

③戎服:军服,能挡雨。

④裘:毛皮衣服。

9.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2分)(1)郑之鄙.人学为盖鄙:________________(2)民尽.戎服尽:________________ 10.对划线句“人谓宜泄水种黍,弗听,而仍其旧。

”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人们说应该排水后改种黍米,他不听,仍旧干他的庄稼活。

B.人们说适宜排水后改种黍米,他不听,仍旧干他的庄稼活。

C.人们说应该排水后改种黍米,他不听,仍然干他原来的活。

D.人们说适宜排水后改种黍米,他不听,仍然干他原来的活。

11.从文中看,郑之鄙人最终一事无成的原因是什么?(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0分)用什么点亮黑夜陈怡嘉①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则科技新闻:有人在健身房的地板下装上特殊的装臵,收集人们跳健美操时蹦跶的能量,用来供应健身房本身的照明需要。

我不由感叹现代人已经走进了一个怪圈:身上多余的热量成了脂肪,成了健康的负担,而我们同时又一直在向自然界索取能源。

可惜,似乎这样的创新发明仍然无法大规模推广,离我们的生活仍然很远。

我们生活中所使用的电好像一只只尾巴干净灵动、却顶着一脑袋脏泥巴的蝌蚪——在全球二氧化碳总排放量中,37%是由电力生产所产生的。

家中雪白干净的插座,那一头连接的却是大量能源损耗、极高的碳排放和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②火力发电的缺点人产早已知晓,以目前的技术水平,大致为1公斤煤产生3度电,同时会排放出很多有毒有害气体,并且发电过程中能量的损耗浪费非常严重。

③水力发电曾经被视为获取清洁绿色能源的有效途径,大江大河被视作取之不尽的能源宝库。

但随着人们对生态系统的认识逐渐逐渐深入,“水电是否算得上真正的绿色能源”开始成了存在着巨大争议的问题。

埃及阿斯旺水坝的故事说来真有点让人哭笑不得:建坝发电、控水灌溉的眼前利益晃得埃及人兴奋不已,他们迫不及待地要摆脱从法老时代开始就靠尼罗河泛滥吃饭的日子,待到他们兴师动众地转移了坝区里的若干历史文物遗址、筑坝蓄水之后,却发现得不偿失:没有尼罗河泛滥带来的淤泥,下游农地很快贫瘠下去,尼罗河入海口的水质也发生了变化,鱼类不再集在河口觅食,坝区在若干年后即将被泥沙淤积,蓄水量和发电量开始下降,血吸虫病也开始流行。

而当地区局势不稳、有战争隐忧之时,大规模蓄水的阿斯旺水坝又会成为惹眼的目标,一旦被袭击,大片土地将成泽国……这水坝建得闹心,成了烫手的山芋。

1998年,一篇《水坝与发展》报告,尖锐地提出了“水坝对环境破坏严重”的观点,在解决能源紧张与破坏生态环境之间,水电究竟更靠近哪一端?④与水力发电一样,核能也备受争议,核能发电仅有50多年的历史,但1959—1995年间,全球就发生了18次重大核事故。

2011年3月,日本地震引发的福岛核泄漏事故,可能会对全球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欧美大部分发达国家,出于安全及环保的需要,如今已基本上停建核电站或提前关闭了核电站。

但在碳排放成为关注热点的时候,核能又开始受到青睐——日趋严重的气候变化促使国际知名环保人士挑战禁忌,他们认为,石油、煤等常规燃料对环境的威胁比核能更大,与其完全拒绝核能,不如思考如何解决核能的经济与安全等问题。

⑤火、水、核能都不是理想的发电能源,而太阳能和风能的发电还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当科技精英仍在上下求索之时,我们还是只能使用“脏脑袋”的电。

(选自《人与自然》2011年第3期有删改)12.下列有关能源利用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火力发电最突出的问题是在发电过程中排放出大量有毒有害气体,能量的损耗浪费严重。

B.水电作为真正的绿色能源,清洁无污染,但也可能带来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C.核能备受争议,主要是因为其在安全方面存在隐患。

D.太阳能和风能可算是理想的发电能源,但其发电能力还远远不能满足需求。

13.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头引用一则新闻材料,既引出了说明的对象,又增添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我不由感叹现代人已经走进了一个怪圈。

”“怪圈”的意思是我们从自然界摄取了过多的热量成为脂肪,成了负担,忙着“减负”,而我们还不断地向自然界索取能源。

C.“在解决能源紧张与破坏生态环境之间,水电究竟更靠近哪一端?”这“哪一端”指的是解决能源紧张问题。

D.“脏脑袋”的电既指火力、水力发的电,也指核能发的电。

14.文中第①段划线句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文学类文本阅读(17分)孝心无价毕淑敏①我不喜欢一个苦孩子求学的故事。

家庭十分困难,父亲逝去,弟妹嗷嗷待哺,可他大学毕业后,还要坚持读研究生,母亲只有去卖血……我以为那是一个自私的学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