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小学三年级数学听课记录

最新小学三年级数学听课记录

小学三年级数学听课记录
1
讲课教师
2
XXX
3
班别
4
三年级(1)班
5
记录者XXX
6
讲课题目
7
四边形
8
时间
9
2004-10-13
10
第二节课
11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2
1、教师放录像(介绍第一小学的校园),然后让学生观察主
13
题图(课本的图)
14
教师提问①:“在图中你能看到什么?”(让同桌互相交流)
15
②:“你看到图形了吗?”
16
学生1:我看到了正方形的蓝色地板砖
17
学生2:我看到了长方形的蓝色地砖….(接着请好几个学生回答)
18
2、点明主题
19
在这个美丽的校园里有许多的图形。

其中像正方形、长方形、蓝色地砖的形状和推拉门的形状,20
都叫四边形。

21
(引出主题:四边形)
22
二、探究交流,学习新知识
23
(1)、涂一涂(教师向每位学生发一张画有许多图形卡片)
24
教师的问题:在卡片上找出你认为是四边形的图形,并把它涂上颜色。

25
学生都很认真地找和涂
26
最后老师展示两张学生的结果,在学生之间进行评价
27
(2)、四边形的特点
28
教师投影出涂好的四边形,并问;“观察一下这些四边形有什么特点?”
29
(让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
30
小组讨论汇报结果:四边形的特点是有四条边、四个角
31
师生共同探究,进一步让学生发现和认识到四边形都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
32
(3)、举例进一步深化
33
请两个学生到电视前提出长方体的面是四边形
34
(得出结论:长方形的六个面是四边形)
35
教师还让学生联系周围的东西有哪些是四边形
36
(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
37
三、动手实践,取得新知识
38
1、课前教师给每个小组一个信封(里有很多图形卡)
39
教师要求每个小组按不同的分法把图形卡分组。

40
讨论后小组汇报分类结果:(1)、按图形的相似来分
41
(2)、按图形的颜色来分…点评:
42
利用录像引起学生的注意。

老师根据学生回答在屏幕上随机出现各种图形,这加深学生对四形的43
认识,从而引出新课的主题(四边形)。

44
让学生通过观察、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够区分和正确辨认四边形,并以小礼物奖励的形式去45
表扬学生,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6
47
以小组讨论形式培养学生间的相互合作;师生共同探究问题的教学设计由浅入深,使学生容易接48
受知识
49
教师循循善诱,使学生跟着一起动脑、动手,且让学生去发表自己的意见,提高课堂气氛50
2、游戏(准备工具:橡皮根、钉子板)
51
要求学生亲自动手围一个四边形
52
教师提问:①“你围成什么四边形”
53
学生答:①“长方形”或“正方形”
54
教师提问:②“为什么围成的是长方形或正方形?为什么认为它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55
先让学生讨论,然后请多个学生回答
56
再讨论“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点?”(小组讨论,每组项基本原则找一至两个发言)
57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和角的特点,最
58
后教师在屏幕上显示总结:
59
①长方形、正方形的角是直角
60
②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61
正方形的四边相等
62
2、联系实际问题引入另一游戏:
63
“我们镇是毛织重镇,用毛线编织出美丽的衣服”(回归生活)引出游戏,教师用彩色的橡皮根64
用手指编织多种四边形,这时学生自己动手编织出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

65
四、让学生再次阅读课本,如果有不明的地方提出,教师解答,并总结整节课。

66
五、板书:
67
四边形
68
四条直的边
69
四个角但教师没有说出正确的分法
70
71
以游戏的形式,让学生亲自动手,提高其积极性,发挥其创造思维,并且让学生去总结知识点,72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73
74
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对家乡的关注。

75
反馈学生掌握的知识的程度
76
77
板书简洁而明了,突出四边形的特征
78

79
评:
80
这节课教师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教学,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知识点。

81
通过多种游戏,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四边形无处不在,并认识四边形的特征,进一步掌握长方82
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态度,以及与83
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84
85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86
1、复习:圆柱的体积公式是什么?
87
2、从日常生活中引出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88
商店的冰箱里有两种香芋冰淇淋,圆柱形冰淇淋每支3元,圆锥形的
89
冰淇淋每支0.8元,已知这两种冰淇淋的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你认为
90
买哪一种冰淇淋比较合算?。

91
3.导入:那么,到底谁的意见正确呢?通过今天这节课学习圆锥的
92
体积计算之后,相信这个问题就很容易解答了。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圆锥的体积。

(板书:圆锥93
的体积)
94
(二)、动手测量,大胆猜想
95
1.我们已经认识了圆柱和圆锥的各部分的名称,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测量一下你96
们手中的圆柱和圆锥,看看能发现什么?(按四人小组动手测量)教师巡视学生测量方法是否正确,97
不对的给予指导。

98
2.量后交流发现,得出结论:每个组的圆柱和圆锥都是等底等高的。

99
3.大胆猜想:估计一下,这个圆锥的体积与这个圆柱的体积有怎样的关系?可能是这个圆柱体100
积的几分之几?(给学生充分猜想的时间和机会)
101
(三)、实验操作,推导圆锥体积计算公式
102
1.谈话:下面请大家利用你们手中的圆柱体和圆锥体来做实验,验证一下
103
你们的猜想对不对。

(你们打算怎样做实验,先在小组内商量好办法)
104
2.学生分组做实验,师巡回指导。

105
3.交流汇报。

106
(1)你们小组是怎样做实验的?
107
(2)通过做实验,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圆锥体积与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
108
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109
师相机板书: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
110
4.提问:是不是所有的圆柱和圆锥都有这样的关系?
111
教师出示不等底等高的圆锥、圆柱,让两学生上台操作实验。

112
提问:通过这个实验,你得出什么结论?(只有等底等高的圆锥才是圆柱
113
体积的)
114
5.启发引导推导出圆锥体积公式并用字母表示。

115
提问:那么我们怎样计算圆锥的体积?
116
板书:圆锥的体积=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
117
=底面积×高×
118
用字母表示:=(先让学生试着写一写,然后师板书,学生进行对照)
119
6.提问:要求圆锥体积需要知道哪些条件?公式中的底面积乘高,求的是什么?为什么要乘。

120
7.练习(口答)
121
(1)一个圆柱体积是27立方分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122
(2)一个圆锥体积是150立方厘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123
(四)、运用公式,拓展训练
124
1.教学“试一试”。

125
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报答案,共同评议。

126
2.做“练一练”第1题。

127
(1)指定2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

128
3.判断
129
(1)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1/3。

()
130
(2)圆柱体积一定比圆锥体积大。

()
131
(3)圆锥的底面积是3平方厘米,高是2厘米,体积是2立方厘米。

()
132
4.做“练一练”第2题。

133
提问:①谁能说一说做第2题的思路?
134
②计算圆锥体积时要特别注意什么?
135
5.完成练习八第2题。

136
(1)学生尝试做题。

交流解答方法。

137
(2)提问:这道题为什么用“12÷3”可以直接得到答案?
138
(3)做实验加深理解。

139
6.考考你
140
一根圆柱形木料,底面半径是6厘米,高12厘米。

要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形,削去的木料体积141
是多少?
142
7.现在你能回答本课开始时那个问题了吗?
143
(五)、课堂总结
144
提问: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圆锥的体积怎样计算?为什么?这节课你还有什么收获与心145
得?
146
(六)、布置作业
147
完成练习八第1、3题。

148。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