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2、唐诗五首学习专用

12、唐诗五首学习专用

12.唐诗五首
教学过程

王维(701-761 ),唐代诗人,字摩诘,曾任尚书右丞等官职,世称王右丞,素有“诗佛”之称。

他的诗以描绘山水田园和歌咏隐居生活为主,宋代苏轼称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

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学习
白居易(772-846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2.背景链接
《野望》:王绩入唐后以秘书省正字待诏门下省,不久辞官还乡。

贞观中出
为太乐丞,旋又告归。

此诗作于诗人辞官隐居东皋(今山西万荣)之时。

《黄鹤楼》:唐代诗人崔颢游宦到湖北武昌的黄鹤楼,有感而作。

此诗描写
了在黄鹤楼上远眺的美好景色,是一首吊古怀乡之佳作。

《使之塞上》:开兀二十五年(737 )河西节度副使崔希逸战胜吐蕃,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

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

这首诗作于赴边途中。

《渡荆门送别》:李白青少年时期是在蜀中度过的,这一次从三峡出蜀,面
对江滩平原,眼界大开,心旷神怡,不由得即景抒情,写下了这首广为传诵的五言律诗。

环节一
《钱塘湖春行》:写于长庆三年春,白居易任杭州刺史的时候,到西湖游玩,骑马走在白沙堤上,远看风景迷人的西湖,被它特别的气质吸引了,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初春的美好。

他心旷神怡,诗兴大发,写下了这首著名的七言律诗,抒发了自己对西湖春天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3.文体知识

律诗是唐朝流行起来的一种诗歌体裁,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

常见的类型有五律和七律,通常以八句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尾联。


环节三
环节三
学习《黄鹤楼》
、词语积累
合崔颢(h co)千载(zai)萋萋(q 1)
学习《使至塞上》 、词语积累 征蓬(p en g ) 单车:一辆车,表明这次出使时随从不多。

属国:典属国简称。

唐代人有时以“属国”代指使臣。

这里“属国”指往 吐蕃的使者,王维奉使问边,所以自称属国。

征蓬:飘飞的蓬草。

古诗中常用来比喻远行之人。

烟:烽烟,报警时点的烟火。

长河:黄河。

环节三
居延:地名。

此处泛指辽远的边塞地区。

萧关: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东南。

候骑:负责侦查、通信的骑兵。

都护:当时边疆重镇都护府的长官、首将。

燕然:山名,今蒙古三音诺颜汗中部的杭爱山,代指边防前线。

、整体感知
1.读准节奏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2.读通诗意。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我轻车简从去边塞慰问察看,以典属国的身份长途跋涉路过居延。

有如蓬草随风万里飘出汉家的要塞,又似回归的大雁飞入北国的蓝天。

浩瀚的沙漠上一股狼烟升起,又高又直;滔滔的黄河边远望一轮落日,大而浑圆。

在萧关巧遇巡逻侦察的骑兵,告知我都护在遥远的燕然山前线。

三、深层探究
1.诗歌赏析
(1)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首联交待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说明边塞的遥远辽阔。

“欲问边”,是出使的目的。

“单车”,是说随从少,仪节规格不高。

诗于记事写景之中微露失意情绪。

这种情绪便是从“单车”二字引发出来的。

而后一句说过“居延”这特殊的地域、则成为诗中描绘的风光景物的根据。

(2)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颔联两句包含多重意蕴。

诗在表现手法上采用的是两两对照的写法。

“征蓬”喻诗人,是正比,而“归雁”喻诗人则是反衬。

在一派春光中,雁北归旧巢育雏,是得其所;诗人迎着漠漠风沙像蓬草一样飘向塞外,景况迥然不同。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颈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 的“大”字。

边塞荒凉,
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

一个
“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 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

沙漠
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

落日,本
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去卩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

一个
“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
受。

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

(4)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到了边塞,却没有遇到将官,侦察兵告诉使臣:首将正在燕然前线。

2.小结
此诗既反映了边塞生活,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产生的孤独、寂寞、悲伤之情以及在大漠的雄浑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
豁达情怀。

学习《渡荆门送别》
、词语积累
渡(d u) 荆门(jn g) 仍怜(li印)
I . I I . I .
环节三
平野:平原。

大荒:辽远无际的荒原。

结:凝聚。

海楼:海市蜃楼。

这里形容江上云霞多变形成的美丽景象。

怜:喜爱。

、整体感知
1.读准节奏
渡荆门送别
环节三
描绘了塞外壮阔奇丽的景象及到达边塞访问的情况, 表达了诗人出 使边塞的悲壮情怀和难以排遣的孤寂之情。

《渡荆门送别》通过对出蜀至荆门沿途所见景物的描写,展现 了一幅由高山、大江、原野、明月、彩云构成的雄奇壮丽的画卷, 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以及诚挚的思乡之情。

《钱塘湖春行》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色彩明丽、充满生机的 西湖早春图,抒发了诗人的愉悦心情和对西湖的热爱之情。

L 叙事:时间、地点
牧人、猎马(动态)
抒情:孤独、寂寞、惆怅
「虚写:人去楼空 鹤

实写:眼前之景
抒情:思乡之愁环节四
野 望 「树、山(静态) 占


、 文 早 主 旨 教 学 板

使



r首联: 出使经过
颔联: 边塞形势奇特壮美的风光
教学板书颈联:落日所见抑郁孤寂的内心尾联:到达边塞
环节四
占八、、
拨归纳





「首联:荆门外一一远渡的地点
楚国游——此行的目的
颔联:山尽,江流一一写景(远)
颈联:飞天镜,结海楼一一写景(近)
尾联:故乡水,送行舟——抒情(思乡)





"孤山寺
游踪L贾亭西
白沙堤
「云水生春图
喜爱热爱
春踪莺燕争春光
花草竞春荣
1.说说你积累的“送别”名句。

教学反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