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皮肤性病学课件:细菌性皮肤病

皮肤性病学课件:细菌性皮肤病


1.致病菌为金葡菌,或与溶血性链 球菌混合感染;
2.传染方式为接触传染或自身接种;
3.多见于学烂 → 密黄色厚痂;
5. 好发于面部等暴露部位; 6. 自觉瘙痒; 7. 一般病程6~10天左右,不留瘢痕; 8. MD和49型链球菌感染可继发急性
脓疱疮
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或)乙型溶血 性链球菌引起的一种急性化脓性皮肤病。
病因
致病菌主要为凝固酶阳性的金葡菌 (50~70%),其次为乙型溶血性链 球菌,或两者混合感染。
温度、湿度利于细菌的繁殖; 皮肤屏障破坏利于细菌侵入;
临床特点
一. 非大疱型脓疱疮(接触传染性脓疱 疮、寻常型脓疱疮)
细菌性皮肤病
人体表面经常附有正常菌群,一般位 于表皮脂膜与角质层之间和毛囊漏斗 部;
有常住菌和暂住菌两大组;
细菌与皮肤病: 感染性病变; 中毒性病变; 免疫介导性病变;
细菌性皮肤病:
球菌性皮肤病: 脓疱疮、毛囊炎、疖等,(原发性感
染); 杆菌性皮肤病: 特异性感染 麻风、皮肤结核; 非特异性感染 变形杆菌、假单孢菌
5.尼氏征阳性;
6.口周、眼周放射状皲裂,无口腔黏膜损 害;
7.急性期患儿自觉疼痛和触痛,拒抱;
8.症状重者可因并发败血症、肺炎而危 及生命;
实验室检查
1 .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可增高; 2 .脓液中可培养出金葡菌或链球菌,
必要时做菌型鉴定和药敏试验;
治疗
1. 全身疗法:青霉素族、头孢类抗 生素等,重症新生儿脓疱疮需加强支 持疗法;
3 .易伴发高热、肺炎、败血症、脑 膜炎等危及生命;
五. 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症 (SSSS)
中毒性病变(表皮松解毒素);
1.致病菌为凝固酶阳性噬菌体Ⅱ组71, 3A,3C和55型型金葡菌;
2.主要见于出生后3个月以内的婴儿,偶见 成人;
3. 原发感染病灶;
4.皮损为口周及眼周局限性红斑 → 全身皮 肤潮红 → 松弛性大疱 → 鲜红色糜烂面 ;
肾炎;
二.大疱型脓疱疮
1. 致病菌为噬菌体Ⅱ组71型金葡菌; 2. 多见于儿童,HIV感染者; 3. 皮损为大疱 →脓疱(半月状积脓
现象)→大片糜烂面 → 淡黄色结痂; 4.颜面、四肢、躯干均可发生;
三. 深脓疱疮
1.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2.多见营养不良的老人或儿童; 3.皮损为红斑 → 脓疱 → 黑色蛎壳
状结痂 → 溃疡(碟状); 4. 好发于小腿和臀部; 5. 自觉灼痛; 6. 病程2-4周,预后留有疤痕;
四.新生儿脓疱疮
是发生于新生儿的 一种大疱性脓疱疮;
本病一旦发现,应 立即采取隔离措施, 以防流行;
1 .起病急骤,传染性强,易引起婴 儿室,哺乳室的流行;
2 .皮损为大脓疱→红色糜烂面;
2. 局部疗法:以杀菌、消炎、收敛、 干燥为原则;
3. 隔离消毒;
感染 ;
原发性细菌感染性皮肤病
主要是指由葡萄球菌、链球菌或两者混 合感染所引起的一组皮肤病,简称脓皮 病;
常见的脓皮病有脓疱疮、毛囊炎、疖、 痈、丹毒以及蜂窝织炎等。
葡萄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力最强; 表皮葡萄球菌; 腐生葡萄球菌;
链球菌: 甲型溶血性链球菌;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致病力最强; 丙型溶血性链球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