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市生态精品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3—2020年)丽水市人民政府2013年12月目录前言 (1)第一章生态精品现代农业规划总则 (3)一、规划背景 (3)二、规划范围 (3)三、规划时序 (4)四、规划原则 (4)五、规划依据 (5)第二章生态精品现代农业现状评价 (7)一、生态精品农业资源优势 (7)二、生态精品农业产业基础 (8)三、生态精品农业潜力分析 (9)四、生态精品农业发展风险 (10)第三章生态精品现代农业目标定位 (12)一、战略目标 (12)二、战略定位 (12)三、战略思路 (12)四、战略举措 (13)五、主要指标 (17)第四章生态精品现代农业布局规划 (19)一、生态精品农业区域布局 (19)二、生态精品农业产业规划 (21)第五章生态精品现代农业发展重点 (94)一、特色优势精品生产基地建设 (94)二、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 (98)三、生态休闲养生农业建设 (105)四、特色农产品专业交易市场建设 (115)五、特色农业节庆活动与农业文化建设 (119)六、现代农业综合体建设 (125)第六章生态精品现代农业保障措施 (129)一、优化政策环境,创新体制机制 (129)二、合力培育主体,加大农业投入 (129)三、强化科技创新,培养人才队伍 (130)四、广泛宣传营销,营造良好氛围 (131)五、加强组织领导,推进产业联动 (132)前言生态农业是以合理利用农业自然资源和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前提,因地制宜地规划、组织和进行农业生产的一种农业,被认为是继石油农业之后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丽水发展生态精品现代农业就是以丽水好山好水好空气、优良的生态环境为基础,以生产高品质的绿色生态农产品为重点,以传统农耕文化、现代管理手段、科技成果为支撑,以产品分级精选包装加工为重要环节,以现代流通业态为载体,是面向城乡居民品质消费的现代农业产业形态。
抓住生态文明兴起的历史机遇,顺应现代人追求健康品质的历史潮流,以山区的特色和优势参与区域分工、合作,是推进丽水生态精品农业发展的有益探索。
以生态精品现代农业引领生态农业发展,一是大势所趋,与国内外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宗旨相一致。
丽水立足特优生态生产特质农产品,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进入生态农业阶段。
二是竞争驱动,是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的现实选择和历史承当。
发展“特优特质”丽水生态精品农产品,就是将生态、环境、资源优势内化为丽水农产品的竞争力和溢价载体,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提高丽水农业的竞争力。
三是主体促动,农民需要以生态精品农业发展为主渠道求增收。
作为农民最主要来源的家庭经营性收入,迫切需要通过生态农业发展,深入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提升产品品质,延长产业链,促进农民增收。
丽水生态精品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确定三大战略定位:一是全面打造中国生态精品农业之都,通过创新驱动、特质竞争,使丽水成为中国生态精品农产品的生产中心、集散中心和价格形成中心。
二是全面建设秀山丽水大森林,以生态优势将丽水打造成为全国农业休闲养生基地。
三是弘扬“三农”文化,以农业多功能、多目标的开发利用,促进农民增收从资源型收益向生产服务型转变,全面建立环境友好、社会有益、经济可行的农业发展新模式。
本规划依据中共丽水市委、丽水市人民政府制定出台的《关于推进生态精品现代农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而编制,通过规划研究,分析生态精品现代农业发展的潜力、优势和制约因素,明确丽水生态精品现代农业发展思路,目标定位,发展重点,保障措施,为丽水生态精品现代农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宏观指引。
第一章生态精品现代农业规划总则一、规划背景丽水市委、市政府在全国率先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纲要》,确立“绿色崛起、科学跨越”战略总要求,举生态旗、打生态牌、走生态路,努力使丽水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区和示范区。
为探索建立山区经济差异化发展模式,全面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根据《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精神,中共丽水市委、丽水市人民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推进生态精品现代农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生态是丽水农业发展最具区域特征的优势资源,差异化发展是丽水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发展生态精品农业是符合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努力打造“高效生态农业大省、特色精品农业强省”,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和基本要求。
是建设“秀山丽水、养生福地”的客观要求,有利于满足人们对绿色农产品的消费需求,有利于协调农业生产与生态的关系,有利于培育丽水生态精品农业新优势。
是把握建设生态文明和全面小康社会发展机遇,顺应现代人追求健康品质的时代潮流,以山区农业特点和优势参与区域分工与合作,积极打造中国生态精品农产品之都的必然选择。
二、规划范围规划空间范围为丽水市,覆盖莲都区、龙泉市及青田、云和、庆元、缙云、遂昌、松阳、景宁县。
三、规划时序本规划时序以2012年为基准年,近期(2013—2016年)和中远期(2017—2020年)两个阶段,重点突出近期规划,展望2030年远期愿景。
四、规划原则坚持示范引领原则。
力求体现生态精品农业现代化水平,体现绿色理念、生态理念,高起点、高规格、高标准建设,使规划与丽水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引领丽水现代农业的发展。
坚持市场导向原则。
充分发挥市场在农业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合理配置各类生产要素,立足国际国内两大市场,瞄准现实需要,着眼潜在需求,科学进行市场定位,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满足市场需求的多样化、优质化、动态化的要求,不断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坚持整体构建原则。
围绕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按照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的要求,着眼于主导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整体开发和提高竞争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延伸农业产业链,构建优势产业群体,打造区域品牌,推进产业升级,提高产业整体效益。
坚持优质安全原则。
适应市场竞争和消费意识需求,依靠科技进步,优化品种和品质结构,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提高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农产品内在品质。
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坚持循环利用原则。
突破传统农业的生产经营方式和理念,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注意农业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推进循环农业生产方式,实施清洁化生产,实现产业间相互促进与融合,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
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
突出丽水生态文明战略,树立可持续农业发展观,坚持节约利用各类资源,有效保护生态环境。
发展生态适应性强、科技含量高,竞争能力强的农业产业形态,优化作物品种、种植技术和生产过程的绿色、安全的性能,倡导绿色产出。
五、规划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中发〔2013〕1号)➢《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农民收入持续普遍较快增长的若干意见》(浙委发〔2013〕8号)➢《丽水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扶贫改革试验持续促进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丽委办〔2013〕1号)➢《丽水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生态精品现代农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丽委发〔2013〕24号)➢《丽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推进生态精品现代农业发展实施方案》(丽政发办〔2013〕81号)➢丽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丽水市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丽水市林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丽水市生态休闲养生农业发展规划➢丽水市生态休闲养生(养老)林业发展规划➢丽水农业产业化“十二五”发展规划➢丽水市农业科技教育“十二五”规划➢丽水粮食生产“十二五”规划➢丽水农业信息化“十二五”规划➢丽水畜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丽水农村沼气建设“十二五”规划➢丽水市茶产业“十二五”规划➢丽水市食用菌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丽水市水果产业“十二五”规划➢丽水市蔬菜产业“十二五”规划➢丽水市渔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丽水市油茶产业发展规划➢丽水市现代农业综合园区、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规划➢丽水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第二章生态精品现代农业现状评价一、生态精品农业资源优势1、生态资源丽水好山好水好空气,在浙江乃至华东地区为广大消费者基本认同,有“中国生态第一市”之美誉。
我市山区地域广阔,人类活动污染较少,山林覆盖面广,生态环境良好,这为生产优质生态农产品提供了资源条件,显现了差异竞争优势。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环保意识的增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出更高需求,对生态绿色农产品的消费更趋热衷,为生态绿色食品生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2、气候资源丽水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市,冬暖、夏凉、春早、秋爽,地处北纬27°~28°之间,季风影响显著。
年平均气温一般为18.5~11.0℃,高山地区可达10℃以下。
日照时数1500~1800小时,年均降水量1500~2400毫米。
全年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无霜期长,具有明显水平地域性和垂直差异性的山地立体气候,为发展多样化的精品农业创造了不可多得的有利条件和不可替代的天然特质。
3、山地资源我市“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地貌特征,山地资源优势凸现。
一是山地资源广而多,全市山地面积2294万亩,约占全省1/4,山地开发利用资源潜力大。
二是山地资源可塑性强,丰富的山地资源,为农产品生产呈现多样化、特色化,所产商品性独特、产品竞争力强提供了前提条件。
4、后发优势丽水农业发展整体生态环境质量较好,生物丰度指数、植被覆盖指数均位居全省第一。
全市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比较少,污染负荷指数全省最低。
良好的生态环境,优越的山地立体气候条件和天然的“绿色宝库”,是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立体农业发展的良好区域,具有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得天独厚的后发优势。
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到来,也为全面拓展农业功能提供了广阔空间。
在稳固生产功能的基础上,顺应农业向经济型、生活型、生态型、观光型和文化型等方向发展的趋势,有利于农业功能的多样化开发。
充分发挥农业的自然属性,积极发展休闲观光、旅游等能美化生态环境的农业门类,为人们创造良好的休闲场所,实现农业生态的经济化。
5、政策环境我国经济社会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方略,农业发展的政策机制将发生深刻变化。
丽水成为全国扶贫试点和全国农村金融改革试点,浙江省委、省政府将继续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扶持力度,为全市农业发展增添了强大的动力,对农业农村发展一系列扶农惠农政策实行重大倾斜,将给全市农业发展迎来一个更加有利的政策环境、体制环境和社会环境。
只要我们立足丽水特色优势,用足用活用好省里的各项政策,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抓好农业各项工作,丽水农业又迎来一次新的发展机遇。
二、生态精品农业产业基础1、农业产业格局初步形成全市食用菌、水干果、茶叶、蔬菜、畜禽、笋竹、油茶、中药材等八大主导优势产业格局初步形成,辐射带动作用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