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人体科学研究进展--以抗阻练习为主线摘要:运动人体科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广大高校开展,各大高校也是研究运动人体科学的主要阵地,自1998年正式确立运动人体科学作为一门学科开始,运动人体科学研究进展迅速,从各个方面都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本文主要以体育训练中的抗阻练习为主线,介绍一下抗阻练习在运动人体科学研究中的研究成果,主要以运动人体显微形态学方面的部分方向为主,谈谈抗阻练习与它们关系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抗阻练习对人体的骨、自主神经功能、肥胖和糖尿病的影响。
关键词:抗阻练习;骨密度;自主神经功能;肥胖;糖尿病1前沿在科学发展的长河中,运动人体科学是一门十分年轻的分支学科,既具有专业的理论知识又具有实践操作性功能,它从运动机体各层次和层次间的相互关系探索生命的奥秘,揭示运动状态下机体变化规律。
运动人体科学是一门综合学科,研究运动人体科学的发展和应用对于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具有重要的意义,为能更好地促进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建设与发展,进一步深化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改革指明方向。
运动人体科学是集医学、体育学和生物学等相关联的学科为一体的学科,主要从人体科学、运动科学的角度出发,培养运动人体科学方面的教学、研究、运动等方面的专业人才。
2我国运动人体科学的历史沿革研究运动人体科学就得先清楚它的概念,运动人体科学是研究体育运动与人的机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规律的学科群。
包括运动解剖学、运动医学、临床医学基础、中医基础、运动心理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选材学、运动训练学、保健康复及运动医学等学科[3]。
它是经过专家酝酿,讨论后于 1997 年在原学科专业目录基础上概括拓宽而形成的专业,于 1998 年由教育部正式列入本科招生目录之中,起步晚,但发展很快,已形成了从本科到硕士、博士一套完整的体系,为国家培养了大批这方面的专家人才。
提到运动人体科学这个专业的起源,从体育学和非体育学方面都有它的发展,运动人体科学在发展初期是在医学院校开设的学习专业,体育学、生物学等是在医学的有关背景下设置的,从80年代开始,运动人体科学陆续在全国部分医学类院校开始开设,但是没有教育部的正式同意,到了2004年教育部才正式同意,有关体育、医学、生物等方面的课程成为了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学习课程。
而体育院校早在 1958年, 教育部就曾委托北京体育学院招收运动生理和运动解剖两个专业的本科生, 因为这两个专业其实是运动人体科学的分支,所以这可以说是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最早的开始。
后来专业名字有过调整,变成了体育生物科学专业,此后又有部分体育院校开展体育保健康复专业,直到1998年,国家将这两个专业合并起来设立运动人体科学,自此这个专业正式确立。
在逐渐成熟的高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发展中,运动人体科学研究取得了很大的发展。
到目前为止,全世界的运动人体科学研究进展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在一些世界有名的期刊上的影响因子已逐渐向化学、医学等顶尖科学靠近,以这样的发展现状说明运动人体科学研究有很大的前景。
目前运动人体科学研究的热点从系统评价和原创评论可以看出[2].系统评价往往是对近期或近年已有的研究热点进行分析讨论,主要包括老年人与运动或运动与老龄化的研究、骨骼肌的研究等,而从原创性评价看到的研究热点有体力活动与健康、以儿童为研究对象的研究、以加速度计为主的体力活动客观测量方式研究、骨健康的研究、对间歇训练效果的研究、运动损伤的力学特点和运动风险评估、体力活动不足的研究等,另外炎性因子的作用机制、抗阻练习在特殊人群中的应用效果、热环境下运动等方面也受到关注。
接下来我就以抗阻练习为主线介绍一下有关的研究结果。
3抗阻练习对人的身体的具体方面的影响研究抗阻练习英文叫做Resistance Training,简写为RT,也常被称为力量训练(目前国内也有称其为阻抗练习),通常指身体克服阻力以达到肌肉增长和力量增加的过程[1]。
RT是身体全面锻炼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长期以来,被作为增长肌肉力量、体积和耐力的有效方法,研究发现抗阻练习能延缓肌肉老化,改善速度、平衡性、协调性、弹跳力、柔韧性及其他运动方面的素质,提高基础代谢率,促进能量消耗,减少身体脂肪堆积,从而有效地预防和减少随年龄增长而易于出现的摔倒和骨折等现象[4].在慢性病的预防方面的作用也逐渐被重视。
当然抗阻练习的使用要经过一定的人体数据的检测,而后制定具有发展性的练习计划才能真正发挥它的作用。
3.1抗阻练习对人的骨密度(BMD)的影响人体的骨骼从上下到下包括206块,构成了人体的基本框架。
人体的骨骼健康与人体的健康密切相关,最常见的骨骼的疾病就是骨折,骨折是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与人体的骨量水平密切相关,作为骨质量的重要标志—骨密度,是反映骨质疏松程度,预测骨折危险性的重要依据。
提高骨骼的质量可以通过各种手段增强骨密度,从而强壮骨骼,增进健康。
迄今为止所完成的研究显示,在青年人和年长者的抗阻训练与骨矿密度(BMD)增高呈正相关,抗阻训练的效应具有部位特异性,这些部位也就是参予活动的工作肌及其附着的骨骼[5]。
抗阻练习对预防骨质疏松,增加骨密度,提高骨质含量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陈金鳌、张霈、杨帆、陆阿明四人做的一篇关于青年和老年男女抗阻训练后的骨密度变化特征的研究,研究青年和老年男女在抗阻力训练后,身体不同部位骨密度( BMD) 和骨矿含量( BMC) 的变化特征,他们随机选取了20-30岁和65-75岁的人群的男女各35名,根据性别和年龄分为4组,对他们进行5个月的抗阻练习,每周3-4次,实验前后对所有受试者进行下肢12RM 肌力测试,并使用双能 X 线吸收法(DXA) 测量腰椎( L2-L4) 及股骨近端区域(股骨颈、Wards三角区、大转子)的骨密度,然后分析他们的骨密度的变化。
得出结论: 青年和老年男女在 5 个月抗阻训练后,整体的股骨近端区域骨密度明显上升,其中并无年龄及性别差异,仅股骨颈部位的骨密度增长有青年较老年受试者偏高的趋势[6]。
这篇研究用数据说明了通过一定的运动能够增进人体的骨骼的强壮,而且也肯定了抗阻练习的功效。
另外,随着人的年龄的增加不仅是骨骼的骨量的流失导致的骨骼的质量下降,增加发骨折的概率,而且年龄的增长,肌肉也会逐渐的减少。
所以为了增进骨骼的健康不仅要最大限度地增加青年男女身体的骨矿含量和骨密度,还要尽量避免或减缓随年龄增长所出现肌肉量丢失。
在龚建华的实验研究中,青年和中年负重抗阻练习者与对照组对比,骨密质明显增加。
负重部位骨密质增厚,而非负重部位骨密质并未增厚。
骨密质增厚可以从先前负重抗阻练习时一直维持到 50-60岁,随后,骨密质与同龄对照组相似[7]。
可见抗阻练习不仅可以增加骨密质,还可以延缓和阻止骨量的流失。
对于运动对骨骼的积极影响,所以运动与骨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对于更深层的机制还有待提高,因为这涉及到实验伦理,使用小白鼠做实验是目前用的做多的,但是将其应用的人体上,还是有所差别的,所以今后的研究还应注重在研究方法上的发展创新。
3.2抗阻练习对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早期运动人体科学研究主要以运动代谢与心肺功能等应用研究为主。
而现代分子微观水平得发展,运动人体科学在分子、细胞和生物体等多个层次上全面研究生命现象的本质。
在细胞和分子水平上研究运动对机体功能活动影响的基本问题,是从机制机理更细致的研究各种机能的发生。
郑州大学的蔡建做的一篇研究是抗阻练习对高血压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
通过观察长期规律抗阻练习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的调节作用,探讨运动降压可能的神经生物学机制。
原发性高血压是全球范围的慢性心血管疾病,高血压是脑卒中和冠心病发病及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其发生机制是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失衡,也就是心交感神经的异常兴奋和心迷走神经的减弱,心交感神经的活跃使得心率加快,血压增大,使人得高血压的机率大大的增加,对人的健康带来巨大的危害。
运动疗法的盛行有它的科学基础,而且的确能产生很好的效果,之前由于有氧运动可有效降低血压水平且简单易行,所以大部分医生或私人教练会把有氧运动作为降压的首选方案,但最近2年有研究表明,抗阻练习可以是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都有所下降,有氧运动的降压机制与改善自主神经功能有关,但抗阻训练对自主神经的调节作用很少有人研究。
作者蔡建做了相关的研究。
36 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进行 16 周抗阻训练,对照组保持日常生活习惯不变。
实验前后分别测定心率、血压、心率变异性(HRV)、血压变异性(BPV)和压力反射敏感性(BRS)[8]. 得出结论,16周渐进性抗阻练习减弱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交感缩血管神经活动,降低心脏迷走调制,对压力反射功能无明显影响。
也就是说减弱了心交感神经的活性,使高血压患者心率降低,降低了高血压对人的潜在性的健康危机。
运动处方对人的健康的作用经济、实用、无副作用等特点使运动疗法受到广大群众的推崇,有氧运动有效,但是抗阻运动除了降压外,还有提高骨密度、改善平衡能力并降低跌倒发生率,增加瘦体重、降低体脂百分比和血脂水平等作用,可以说在未来抗阻运动将成为运动康复领域的新宠。
3.3抗阻练习对肥胖的影响肥胖是健康的第一杀手,它的危害是潜在的、广泛的。
肥胖是诱导心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减少脂肪能够有效地预防和改善与肥胖相关的心血管疾病,肥胖导致的体内脂肪的堆积,不管是皮下脂肪还是血脂的增多,都会带来一系列的健康危机。
有研究表明,除受遗传因素影响外,年龄、高脂膳食、静态生活方式等是导致内脏脂肪增加最主要的因素[9].因此,通过合理的运动调节体重,减少多余脂肪尤其是内脏脂肪,这样肥胖对心血管等慢性疾病就有了十分重要的意义。
有氧运动同样是人们为了减少体重而采用的首选运动类型,事实它的确能够做到。
但除了进行有氧运动之外,抗阻练习也可以降低体重。
抗阻练习可以改变身体成分,增加身体肌肉含量,提高基础代谢率,从而增加能量的消耗以达到减少脂肪的目的。
Javier 和他的同事们对老年男性进行 16 周的抗阻训练,结果发现皮下脂肪和内脏脂肪含量都有明显的下降[10]。
也有研究者将有氧运动和抗阻练习结合起来,效果比前两者更好。
Park 等人通过有氧耐力和抗阻相结合的练习方法对身体成分进行实验干预,混合训练组在降低脂肪和增加瘦体重方面都有着非常明显的优势。
大量的实验证明,有氧耐力和抗阻混合训练对降低体重比单一的训练效果更好,不仅对降低身体脂肪比例,而且对提高肌肉质量,改善身体成分均具有良好的作用。
另外,肥胖还可能导致冠心病的发生率升高,主要是胆固醇含量的增高,这也是拜肥胖所致,抗阻练习对胆固醇的减少也有一定的作用。
Tokmakidis 等在冠心病病人的研究中证明,经过抗阻练习和有氧运动联合训练 8个月后,血浆胆固醇的含量下降了接近10个百分点[11]. Brain报道,在抗阻练习的过程中,大运动量后血浆总胆固醇含量明显降低,但是小强度运动没有变化,说明抗阻练习对胆固醇的影响与运动强度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