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13课《风筝的魅力》比赛获
奖教案优质课公开课优秀教案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让学生更了解我国风筝艺术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媒体欣赏,小组分析讨论及教师演示绘制一件风筝作品,进一步理解掌握民间艺术的造型美及色彩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制作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动手能力。
体验用自己作品参与活动的快乐。
2学情分析
本课学习主体为小学五年级孩子,这一年龄段学生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能力,已经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和想象创作能力,对美有着自己独特的感受和表达趋向。
因此课前布置了学生独立进行课前预习有关风筝知识的任务。
《风筝的魅力》一课的设计,将这一年龄段孩子的思维从现实生活之中常见的玩具风筝引导到课堂教学中来,让学生体会艺术与身边的事物紧密的联系。
3重点难点
1、学生学会从身边事物出发认识风筝文化,了解风筝的来历、作用,制作。
2、风筝工艺的掌握和实践。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利用手中的材料制作一个简易的风筝。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导入
(一)导入新课
古诗导入:
师:“今天上课前我们先来复习一首古诗《村居》。
这是我们一年级学过的一首古诗。
在这首诗里有个词‘纸鸢’老师不太明白。
哪位同学能给老师说说?
生: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风筝的历史距今有多少年了吗?风筝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了,距今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你们看!一位叫墨子的老先生正在制作一只木鸟,墨子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