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李清照ppt
你还知道哪些 含“愁”名句?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 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 《声声慢》 薄雾浓云词永昼,瑞脑销金兽。
——李清照《醉花阴》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 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李清照《凤凰台上 忆吹箫》
若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
• 季节的变迁,还会使女词人产生丈夫 离家日久的感觉使她觉得孤单寂寞。
• 秋天来了荷花凋谢,其实也含有青春 易逝、红颜易老之意。
玉簟秋
• 暑退秋来,竹席也 凉了, 不止是说天气 变凉,其实,也含 有“人去席冷”之 意,跟她独守空房 关系倒更为密切, 衬托出词人冷清与 孤寂。
红藕香残玉簟秋
• 如果说“红藕香残” 是从客观景物(视觉、 嗅觉)来表现秋的到 来,那么“玉簟秋” 就是通过词人的主观 感受(触觉)来表达 秋的到来。
我们的人生体验对于欣赏古典诗歌也很有帮助。在正确解读 诗歌文辞的基础上,再结合我们的体验去解读诗歌,我们就能真 正领会到诗中的情趣。
方法二: 融入体验,体会情趣
你能将全词改写成情景连贯、意境 优美的抒情散文吗?
红色的荷花渐渐凋谢,素白的竹席 凉意袭人,独居的少妇驾舟出游。她 在美丽的湖面上,却无心赏景,只是 遥望远空,期待鸿雁飞过……。直到 月上西楼,天边终于出现了一队征鸿, 但是否为她带回了锦书?
小结归纳:
以意逆志: 解读文辞,揣摩情意 融入体验,体会情趣
理论指导之二:知人论世
关于 “知人论世”的赏析方法:
我们在欣赏、吟咏古人的诗歌作品时,应该 深入地探究作者的生平和为人,全面了解他所生 活的环境和时代,与作者成为心灵相通的好朋友。
欣赏诗歌要注意知人论世:
1、诗人不同,诗风各异。(李煜、李清照) 2、时代不同,精神迥异(汉末、初盛唐) 3、境遇不同,诗情有别。(诗人一生的思 想不是一成不变的,写于不同时期、地点的 作品,也会呈现出不同的感情基调和旨趣。)
• 其所象喻的人生、年华、爱 情、离别——
• 与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 有异曲同工之处。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 通过这句你是如何 领略词人“一种相 思,两处闲愁”中 所表露的旖旎、纯 洁、心心相印的爱 情的?
• 人居两地,情发一心
• 写自己相思之苦、 闲愁之深的同时,由己 身推及到对方,深知这 种相思与闲愁不是单方 面的,而是双方的,足 见两心相印。
方法一: 解读文辞,揣摩情意
上阕:红藕香 残玉簟秋,轻 解罗裳,独上 兰舟。云中谁 寄锦书来?雁 字回时,月满 西楼。
红藕香残玉簟秋
• “红藕”“玉簟”不仅表明秋天已至,进一 步发掘,它的深刻意蕴是什么呢?
红藕香残
• 以点代面。荷花既已凋谢,其他草木之花 就更难见到。点明了时节,透露出秋景的 冷落、萧条,而且渲染了环境气氛。
.
• 淡酒 晚风 秋雁
• 黄花 梧桐 细雨
.总体特征:添愁、助愁
• 语言特点
• 1、叠字运用,创意出奇
• 寻寻觅觅:
• 冷冷清清:
• 凄凄惨惨戚戚:
• 点点滴滴:
• 2、富于口语化
•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限感慨,针对宋 高宗君臣逃跑误 国偏安江南表示 愤慨的一首诗歌 。这首绝句颇受 后人推崇。
李清照的词独具一家风貌,提出词“别是一 家”之说,被后人称为“易安体”。有《漱玉 集》。
第一单元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佳作
李易安人生之五不幸—— 国家飘摇 丈夫病逝 再婚不幸 金石遗失 晚年无子
被誉为
她的作品主要有: 《易 安居士文集》、 《易安 词》、《漱玉词》
李清照为什么要写这首词呢?
{ 孟
浩
宁 静
然清
繁荣的时代氛围 政治上的失意 退隐、寄情山水
冷 以道家思想为主导
粉红的荷花已经凋谢,铺着的竹席也生秋凉, 轻轻解下丝绸披肩,独自登上木兰小舟。 天边飞来队队鸿雁,是谁捎来了远方的佳音? 西楼洒满月光,思念的人啊也该早日归来。 花儿自管飘落,水儿自管流淌, 彼此都在思念对方,却只能独自愁闷 各天一方。 这样的相思愁苦,哪儿有办法可以消除, 皱着的眉头方才展开,涩涩的味儿却又 涌上心头!
《虞美人》《一剪梅》
李煜
李清照
朗读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 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 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 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朗读 一剪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 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 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词
大
苑
河
千
百
载
代
,
,
群
众
芳
浪
竞
齐
秀
奔
,
,
盛
淘
开
去
一
万
枝
个
女
英
儿
雄
花
汉
李清照 (1083-1155) 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 词人,济南人。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 大夫家庭,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后,清照与丈夫情投意 合,相敬如宾。一同研究金石书画,过着幸福美好的 生活。然而好景不长,赵明诚经常外出为学为官,赵 李隔河相望,饱尝相思之苦。后来金人铁蹄南下,南 宋王朝腐败无能,自毁长城。靖康之变后,她与赵明 诚避乱江南,丧失了珍藏的大部分文物。赵明诚空怀 满腔热血,可惜出师未捷身先死。赵明诚病死后,目 睹国破家亡夫死,清照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 晚年,她独自漂流在杭州、越州、金华一带,在凄苦 孤寂中度过了晚年。
• 这是一首闺情词。 易安结婚不久, 赵明诚就到远处 去上学,李清照 “殊不忍别,觅 锦帛,书《一剪 梅》以送之。” (引自元人伊世 珍《嫏环记》)
读懂《一剪梅》:
这是李清照早期的一首诗 作。
朗诵练习
一剪梅
李清照
结构特点:①本词为双调,每阕四句,每句四拍,与七律 相似,节奏整齐。②双数句分解为两小句,每小句四 字。 诵读节奏:
《一剪梅》与《声声慢》比较阅读
• 这两首次都写“愁”,有什么不同之处?
《一剪梅》 闲愁(南渡前): 《声声慢》 哀愁(南渡后):
知 识 面 扩 展: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 意象:熔铸了作者情感的
事物。
兰舟:据《述异》记载,鲁班曾 刻木兰树为舟。后用作船的美 称。
独:为了排遣心中的冷漠孤寂, 我换上秋装,独自荡舟水上。
一个“独”字用的好,一个人的 世界,牵挂的是远方。在孤寂 中所想到的排遣寂寞的方法— —背面敷粉的写法,其正面意 思是,如果丈夫在家,夫妻一 起去划船该多好啊!
• 过去和夫君双双泛舟,充满诗 情画意,今天独自击楫,眼前 的情景只能勾起往事,怎能排 遣得了呢?
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
明月高楼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
泪。
——范仲淹《苏幕遮》
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秦观《江城子》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欧阳修《踏莎行》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
在心头。
——李煜《相见欢》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 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 /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对比
思考:《虞美人》 《一剪梅》两首词 作感情内涵有何不 同?欣赏《虞美人》 《一剪梅》中的写 “愁”名句。
赏析
问
君
恰能
似有
一几
愁 向
东 流
江 春 水
多
赏析
此
却 上 心 头
才 下 眉 头
情 无 计 可 消 除
写女诗人的独 居生活
下阕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 相思,两处闲愁。此情 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
花自飘零水自流
花自飘零水自流” 蕴含的意 义是什么?
“
写眼前之景,花落水流,与 “红藕香残”、“独上兰舟” 相拍合
• 花飘水流,是物的自在之态, 女词人见此景象,极为伤怀, 但花和水却不理会她的情怀, 依旧不停地飘落,不停地流 逝。
理论指导之一:以意逆志
“以意逆志”的赏析方法介绍: 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理
解诗作的主旨,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 意。
我们在鉴赏诗歌的时候常常结合自己的生活经
验,也就是把自己当作诗人,然后“将心比心”去 领会、推测诗人在诗中所寄寓的情感,从而理解诗 歌的内容和主旨,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以意逆志” 的诗歌鉴赏方法。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关于词牌“一剪梅”的由来
• 一剪梅,词牌名,亦 称“腊梅香”,得名 于周邦彦词中的“一 剪梅花万样娇”。乃 取前三字为调名。有 “一朵梅花百和香” 句,故又名《腊梅 香》,李清照词有 “红藕香残玉簟秋” 句,故又名《玉簟 秋》。
•
这样一句话,把
客观和主观,景和情
都融化在一起了。
•
• 白雨斋词话》中说:.“易安佳句,如《一剪梅》
起七字云:‘红藕香残玉簟秋’,精秀绝伦, 真不食人间烟火者
• 与李璟的《山花子》“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 愁起绿波间 ”有异曲同工之处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 “轻解罗裳,独 上兰舟”是作 者在孤寂中所 想到的排遣寂 寞的方法,她 排遣掉寂寞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