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管理学》习题——决策

《管理学》习题——决策

《管理学》习题:决策
一、填空题
1、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著名管理学家西蒙对管理的定义为管理就是决策,根据他的观点,决策遵循的是满意原则,而不是最优原则。

2、管理者制定决策的三种方法是:决策的理性模型、有限理性模型、直觉决策方式。

3、承诺升级的含义是增加对先前决策的承诺,尽管有证据表明先前的决策很可能是错误的拒绝承认先前的决策可能有缺陷。

4、根据问题和决策的不同类型,程序化决策用来处理结构性问题,非程序化决策用来处理结构不良的问题。

5、四种决策风格分别是:命令型风格、分析型风格、概念型风格、行为型风格。

6、按照决策的作用可以把决策分为战略决策、管理决策和专业决策。

7、重复例行的决策是程序化决策。

8、企业面临的境况日益繁多,企业的决策越来越难以靠个人的智慧与经验来确定,因此现代决策应该更多地依靠集体智慧。

9、群体决策的择案规则:一票否决、多数原则、赞成投票制、淘汰投票制、正负表决法、等级决定原则。

10、群体决策的方法:头脑风暴法、专家会议法、德尔菲法、名义群体法、电子会议法。

二、选择题
1、决策制定过程的控制机制是(C )
A开发备则方案B处于实施阶段C评估决策结果D设定决策权重
2、有限理性是(C )
A 将决策传达给有关人员,并获得他们对实施结果的满意
B 为达成一致,持不同意见的组织相互隐瞒自己的观点
C 为抓住问题的本质而简化决策变量的条件下表现出的理性行为
D 明确告诉管理者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3、如果管理者具有一定的模糊承受力,在制定决策之前想得到更多的信息和考察更多的选择,那么这一管理者具有(B)决策制定风格
A 命令型
B 分析型
C 概念型D行为型
4、主要是根据决策人的直觉、经验和判断能力来进行决策的是(B )
A确定型决策B不确定型决策C程序化决策D非程序化决策
5、对于一个完整的决策过程来说,第一步是(B)
A确定目标B发现问题C拟定可行方案D组织有关人员
B第二方案的经营风险性要比第一方案大
C这两个方案的获利期望值都是40万元,所以这两个方案没有什么差别
D第二方案成功时可获利500万元,由此可见,第二方案要比第一方案好
7、决策的核心是(D )
A意识B目的C未来D选择
8、不确定型决策与风险性决策的区别在于(B )
A可供选择的方案中是否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自然状态
B各种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是否可知
C哪种自然状态最终发生是否确定
D决策是否经常重复进行
9、你正面临是否购买某种奖券的决策。

你知道每张奖券的售价以及该期共发行奖券的总数、奖项和相应的奖金额。

在这样的情况下,该决策的类型是什么?加入何种信息以后该决策将变成一个风险性决策?(C )
A确定型决策;各类奖项的数量
B风险性决策;不需要加其他任何信息
C不确定型决策;各类奖项的数量
D不确定型决策;可能购买该奖券的人数
10、在管理决策中,许多管理人员认为只要选取满意的方案即可,而无须刻意追求最优的方案。

对于这种观点,你认为以下哪种解释最有说服力?(D)
A现实中不存在所谓的最优方案,所以选中的都只是满意方案
B现实管理决策中常常由于时间太紧而来不及寻找最优方案
C由于管理者对什么是最优决策无法达成共识,只有退而求其次
D刻意追求最优方案,常常会由于代价太高而最终得不偿失
三、简答题
1、简述决策制定过程
答:一个全面的八步骤过程
第1步-确定问题问题–事物当前状态与理想状态间的差异、这种差异导致采取行动的压力。

当管理者有采取行动所必需的资源时,才可能将这种状况界定为问题
第2步–确定决策标准:决策标准–在制定决策时什么因素是相关的
第3步–给标准分配权重:衡量标准的分量以确定它们在决策中的先后顺序
第4步–提出备选方案:列出可以解决问题的可行备选方案
第5步–分析备选方案:根据标准评价每个备选方案
第6步–选择备选方案:从备选方案中选择最好的一个方案
第7步–实施方案:向受该决策影响的人传达决策并取得他们的支持,如果实施不当将可能导致决策失败
第8步–评价决策效果:判断问题是否被解决
2、分析群体决策和个体决策的优缺点
答:群体决策的优点:(1)集思广益,集中更多、更全面的知识(2)增加对决策的支持(3)有利于组织成员的沟通
缺点:耗时,速度慢;集体负责掩盖个人责任;可能受到乐队效应、从众效应的影响
个体决策的优点:果断性强责任明确决策成本较低
个体决策的缺点:决策缺乏连贯性决策的可实施性欠缺
3、简述德尔菲法的概念和步骤。

答:德尔菲法是专家会议法的一种发展,是由美国兰德公司于20世纪50年代发明的,它是一种向专家进行调查研究的专家集体判断方法。

其步骤为:
⑴拟定决策提纲,明确决策目标;
⑵选择专家;
⑶发函或个别交谈,请专家提出预测或决策;
⑷修改决策意见,反馈给专家;
⑸经过专家的几次反复修改,最后确定决策结果。

四、案例分析:拉夫斯达有限公司
“在我看来,拉夫斯达公司的绝大部分问题的根源在于只有很少的几个产品在单一的、不稳定的国内市场上销售。


杰奎·托马斯在那天上午一周的总结会议上所作的最后评论让鲍勃·詹姆斯陷入沉思。

公司命运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经济状况,尽管公司声誉很好,也并不一定就可以摆脱长期的萧条状态。

鲍勃的思路回到了他以前参加的外贸会议以及外贸展览会。

竞争厂家产品的质量等级比不上拉夫斯达生产部认可的最低质量标准。

很显然现在对于拉夫斯达公司已迫在眉睫的削减成本工作在海外早就开始了,其木材更便宜,用来覆盖在客厅家具上的布匹的质量也更低,而且贴在抛光的木头桌面上的胶合板某种程度上看起来也不起眼。

鲍勃还注意到最新趋势表明源自欧洲及远东的“最简洁”的设计式样正在过度到更加传统的“英国”式样,而拉夫斯达公司在这方面的设计和制造都很不错。

鲍勃意识到如果他对这些现象的解释合理,那么对于拉夫斯达公司的各种产品一定会存在市场缺口。

他在国外旅行时已经进行了多方面的联系,因此已经具备了分销系统的框架。

现在工厂的产量远远低于生产能力。

因此海外订单可以提高工人的时期,同时也可以减轻工人对于有可能失去工作的担心。

为了扭转公司的萧条局面,公司应该转向出口市场。

这方面鲍勃想得越多,他就越深信应该采取这种转变。

他以前听说汇率变动对于参与国际贸易的公司会产生一些小小的问题,而事实上他所在的部门在海外销售方面经验还很少。

但可以肯定收益是明显的,而且这次也是机不可失。

有迹象表明世界经济正进入衰退,但是同样帮助拉夫斯达度过英国困难时期的产品质量这次也一定会保证其在海外市场的成功。

鲍勃靠在椅背坐着,沉浸在他的方案的前景之中。

他感到自己正面临两种选择:要么通过相当谨慎的初次战役逐步建立一套可靠的分销系统及良好的声誉;要么竭尽全力实施旨在快速建立自己的市场份额的闪电式销售以占领广阔的欧洲市场,他草草记下自己的想法并准备把他的建议提交给杰奎。

问题:
A. 文中对拉夫斯达公司现有问题所进行的分析一定正确吗?
B. 在拉夫斯达公司进行决策是否开始向海外销售其产品时所面临的内部和外部制约条件是什么?
C. 在进行决策之前,鲍勃现在掌握什么信息?还需要其他什么信息——如果还有的话?
D. 在文中最后一段给出的两个选择是仅有的两个选择吗?对你的回答做出解释
E. 用决策框架说明鲍勃在将出口建议提交给杰奎之前,还需要做些什么?
案例分析答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