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管理与控制.ppt
重症监护病房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1
某大型综合性教学医院的ICU 2008年1月—12月
出院病 人总数
医院感染
同期内科感染率 同期外科感染率
发生人数 感染率 %
(%)
(%)
148人 42人 28.4
4.4
1.4
2
ICU医院获得性感染主要危险因素
基础疾病因素
老年 意识不清 胃内容物吸入 多发外伤 多器官功能衰竭 颅脑外伤 严重感染 重大手术
烧伤、监护病房工作人员手 带菌率
普通护士手
金黄色葡萄球菌带菌率 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落数
ICU护士手
带菌量(单只手)
护理坐便、端便盆手
带菌量(单只手)
吸痰后手
带菌量(单只手)
换药后手
带菌量(单只手)
20—30% 108cfu 80% 25—68% 106—107cfu 103cfu 1011cfu 108cfu 108—9cfu
(室)等 生活辅助用房:更衣室、医护办公室(会议室)、值班房等 污物处置区域:污物通道、医疗废物存放、污物倾倒清洗、洁具
清洗、复用物品清洗消毒、厕所等
14
一、建筑结构与布局 2、合理分区
污物收集、处置、清洁应远离治疗室, 特殊操作后的物品不得回到医疗区域。
护士站应面对监护区安排
15
一、建筑结构与布局 2、合理分区
施,单间每床1套,开放式病床 至少每2床1套。 快速手消毒剂每床位配置。 单人间要求:不少于总床位的20%
17
二、隔离和无菌技术
18
“隔离”的基本概念
是为了防止感染因子从病人或带菌者 传播给其他人所采取的各种方法和技术。
19
“隔离”的基本技术
(一)正确洗手:
医务人员手上带菌率
医务人员手
G-杆菌带菌率 带菌量
23
“隔离”的基本技术
不洗手:
总的洗手依从性调查:
护士好于医生、 一般科室好于ICU、 工作越忙,依从性越差、 更多人怀疑洗手价值、 洗手设施缺乏或远离、 缺乏洗手技术指导或监督管理等。
医源性因素
内镜治疗(气管镜、腹腔镜等) 机械通气及持续时间 插管(鼻饲、气管、引流等) 颅脑外伤后大剂量镇静剂使用 泌尿道插管 动静脉插管 免疫抑制剂 大剂量抗生素使用
3
2008年7月某医院会诊病例
临床情景
– 某男,65岁 – 脑胶质瘤术后20天 – 高热,黄痰,呼吸困难 – 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导尿管
不洗手:
有调研结果显示: 我国78%的医生、61%的护士从未接受过有关手部卫生的培训。 无菌技术和侵入性操作前洗手率相当低,只有11.1±26.21%。
如:接触病人前后不洗手、接触两位病人之间不洗手、 进出隔离病房或ICU不洗手、戴口罩前后不洗手、 穿工作服前后不洗手、脱手套后不洗手等。
没有良好的卫生洗手习惯
开
始,每天评估是否可以拔除导管
8.超声波室感染控制措施与探头消毒方法
9.避免不必要的术前皮肤的脱毛方法
10
我国医院感染管理模式需要调整
多做科学的有效干预
– 感控目的:降低危险因素,减少发病 – 没有干预(新技术、新方法、新流程),就没有改变 – 科学的干预方法:循证感控
最新规范要求:为了便于诊疗操作,防止飞沫、 接触传播,开放式病床,每床使用面积不少于 15平米,床间距≥1.5米。 每个ICU至少配备2个单间病房,每间使用面积 18-25平米,用于收治隔离病人。 鼓励在人力资源充足的条件下,多设单间或分 割式病房。
16
一、建筑结构与布局 3、装饰要求
装饰要求:材料选择、墙角设计要利于清洁 洗手设施:具备足够的非接触性洗手设施和干手设
和人工气道机械通气 – 胸片肺炎 – 痰培养:PDR-AB – 血培养:阴沟肠杆菌 – 尿培养:两种念珠菌
结局
– 术后1月死亡 – 花费:10万元?
44
ICU的常见医院感染
VAP CR-BSI CR-UTI 耐药菌感染:
– MRSA,ESBL,MDR/PDR-PA与AB,CD, KPC,VRE
ICU医院感染管理指南(2008 征求意见稿)
《医院感染管理办法》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医院消毒技术规范》
……
77
推行有效的干预方法,预防医院感染
1.重症或其他原因不能下床活动的病人,尽量采取半卧位
2.正确的口腔护理
3.尽量使用锁骨下静脉留置
4.对留置导尿的病人,不常规使用抗菌药物冲洗膀胱预防感染
5.设计评价表,对于建立人工气道/机械通气超过72小时的患
者,从第4天开始,每天评估是否可以撤除人工气道
6.设计评价表,对于留置深静脉超过72小时的患者,从第4天
开
始,每天评估是否可以拔除导管
7.设计评价表,对于留置导尿管超过72小时的患者,从第4天
放置病床的医疗区域、医疗辅助用房区域、 污物处理区域和医务人员生活辅助用房区域 等有相对的独立性,以减少彼此之间的干扰, 有利于医院感染控制。
13
一、建筑结构与布局 2、合理分区
医 疗 区 域:监护区(室)、隔离监护室、治疗室、消毒室
医疗辅助用房:无菌物品(含一次性)库房、被服库房、各类备 用器材库房、复用器材清洗消毒间、探视通道
少做意义不大的监测
– 已经了解本底发病率和危险因素 – “完美”的监测永无止境,少做或不做意义不大的监测 – 转向目标性监测 – 强调过程监测比结果监测更重要
11
ICU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的关键措施
一、建筑结构与布局 1、区域选择
(应形成一个独立区域) 清洁安静 远离拥挤人流 远离其他部门
12
一、建筑结构与布局 2、合理分区
20
“隔离”的基本技术
(一)正确洗手:
有资料证明: 约30%的医院感染是由医务人员 的手传播细菌而造成的
如果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能规范进行 手卫生,可以降低30%的医院感染率。
21
“隔离”的基本技术
(一)正确洗手: 目前手卫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医务人员在需要洗手的情况下不洗手或不会洗手
22
“隔离”的基本技术
感染暴发
55
表明: ICU是医院病人病情最为危重,
医疗救治任务最为繁重,发生医院 感染隐患和危险因素最为复杂的科 室,因此是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的 重点科室。
感染管理:向ICU进军!
6
ICU感染监控的重点环节在哪里?
1、熟悉和掌握控制医院感染的一系列技术规范、标准 (有哪些?)
如: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 2009颁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