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豆生产技术

大豆生产技术

新疆农业大学特种作物栽培作业题目: 大豆生产姓名: 袁博学院: 农学院专业: 农学班级: 082班学号: 083131227指导教师: 章建新职称: 教授2010 年12 月25 日新疆农业大学教务处制大豆生产简介章建新袁博摘要:大豆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其成分主要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还含有异黄酮、卵磷脂、膳食纤维、皂甙等生物活性物质。

大豆对光照、温度、水分、土壤、肥料都有一定临界要求。

大豆的抗逆能力较强,对土壤质地的要求不严格。

大豆通常轮作或间套作,最忌连作。

大豆栽培技术要点:轮作与间作,深耕施肥与整地(机械深施肥、翻前施底肥、细致整地),种子处理(拌种、包衣),密度与播种方式,田间管理(苗期管理、开花结荚期管理、鼓粒成熟期管理、防病虫害)。

关键词:异黄酮;卵磷脂;包衣;深耕;整地。

1.经济价值大豆的成份主要有:蛋白质、脂肪、糖类,还含有异黄酮、卵磷脂、膳食纤维、皂甙等生物活性物质。

大豆富含植物蛋白,可以增强体质和机体的抗病能力,还有降血压和减肥的功效,并能补充人体所需要的热量,而且大豆蛋白质的必需氨基酸组成齐全,含量平衡,质量好。

大豆中的尼克酸易为人体吸收利用,同时大豆中含有较多的色氨酸在人体内能转变成尼克酸,补充了人体尼克酸的不足,还有大豆皂甙,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

大豆中的卵磷脂可除掉附在血管壁上的胆固醇,防止血管硬化,预防心血管疾病,保护心脏,还具有防止肝脏内积存过多脂肪的作用,从而有效地防治因肥胖而引起的脂肪肝。

大豆中含有的可溶性纤维,既可通便,又能降低胆固醇含量。

大豆所含的皂甙有明显的降血脂作用,同时,可抑制体重增加。

大豆异黄酮[1]是一种结构与雌激素相似,具有雌激素活性的植物性雌激素,能够减轻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症状、延迟女性细胞衰老[2]、使皮肤保持弹性、养颜,促进骨生成、降血脂等。

2. 生产概况2.1 世界2008年世界大豆播种面积为9127万hm2,单产2607.6 kg/ hm2 ,总产2.38亿t。

美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巴西、阿根廷、中国的大豆产量居于世界第4位。

中国种植的全部为非转基因大豆,北美和南美大豆是转基因大豆。

2.2中国2008年大豆播种面积为950万hm2,单产1736.8 kg/ hm2,总产1650万t。

我国大豆分布广泛,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宁夏、新疆等省(区)及河北、山西、陕西、甘肃等省北部,以黄淮平原和松辽平原最为集中。

2.3 新疆2008年大豆播种面积为110万hm2,单产180 kg/ hm2,总产20万t。

新疆主要分布在阿拉泰、哈巴河、吉木乃、布尔津县等,还有塔额盆地、伊犁河谷、博州、昌吉州、哈密地区以及南疆的焉耆、和硕、阿克苏及其以上所在县(市)的兵团农场。

3. 对环境条件的要求3.1 光照大豆是喜光作物,光饱和点一般在30000~40000lx。

它也是短日照作物,在黑暗和短日照条件下,开花提早,生育期缩短;反之,开花推迟,生育期延长。

大豆对光照长短反应十分敏感。

大豆自南方引向北方时,由于纬度升高,日照变长,短日照条件得不到满足,开花和成熟均推迟,甚至霜前不能成熟。

反之,大豆成熟提早,植株变得矮小[4]。

3.2 温度大豆是喜温作物,不同品种在生育期间所需的≥10℃的活动积温相差很大,一般需2400~3800℃。

大都不耐高温,温度超过40℃,着荚率减少57%~17%。

春播大豆在苗期常受低温危害,温度在‐5℃以下,幼苗可能被冻死。

开花期抗寒能力最弱,温度段时间降至‐0.5℃,花朵开始受害,‐1℃时死亡,温度在‐2℃,植株即死亡,未成熟的荚在‐2.5℃时受害。

成熟期植株死亡的临界温度是-3℃。

3.3 水分大豆是需水较多的作物。

大豆每形成1g干物质消耗水分600~750g,平均每株大豆一生需水17.5~30kg,形成1kg大豆籽粒耗水2t左右[6]。

大豆一生中不同时期需要的水分不相同,幼苗期需水量约占总水量的16%,开花结荚期占35%,结荚鼓粒期占32%,鼓粒到成熟期占17%。

开花-结荚-鼓粒期是大豆需水的临界期,这一时期缺水,大豆的开花数、结荚数、籽粒数、粒重将受极大影响[7]。

3.4 土壤大豆对土壤条件的要求不严格。

沙质土、沙壤土、壤土、粘土均可种植大豆,以壤土最为适宜。

大豆要求中性土壤,pH宜在6.5~7.5之间。

pH低于6.0的酸性土往往缺钼,不利于根瘤菌的繁殖和发育。

pH高于7.5的土壤往往缺铁、锰。

大豆不耐盐碱,总盐量﹤0.18%, NaC l﹤0.03%,植株生育正常,总盐量﹥0.60%,NaC l﹥0.06%,植株死亡。

3.5肥料每公顷大豆田宜施用有机质含量8%以上的有机肥20000千克以上,或纯农家肥1000千克以上,结合整地做底肥1次施入。

般每公顷施肥量按纯氮18~36千克[3]、五氧化二磷46~92千克、氧化钾30~60千克,施用时折合成所用化肥的实际用量。

同时增施中、微量元素肥料,每公顷施用硫酸锌15~30千克。

在大豆开花始期或鼓粒初期,每公顷用5~7.5 千克尿素和1~1.5千克磷酸二氢钾对水500千克,叶面喷施,增产效果显著。

大豆对缺锌敏感,通常应在花期喷施,一般用0.2%硫酸锌水溶液,方法是按每667平方米用硫酸锌100克对水50千克,搅匀,然后选择在无风的下午喷施,隔1周再喷1次。

注意浓度不宜过高,以防发生肥害。

4. 栽培技术要点4.1 轮作与间作大豆最忌重茬,原因是大豆根群分泌一种酸性有毒物质。

连作使大豆缺钼,以及大豆养分单一,而且氮素过多还会阻碍磷钾的吸收。

另外大豆的病虫害有专一性,连作加重病虫危害。

大豆轮作或间套种,可以达到互补,有利丰产。

在轮作过程中,大豆播种前增施有机肥或借助前茬的后效,可以使迎茬的不利因素降到最低点。

4.2深耕施肥与整地春播大豆在播种前深耕整地[5]并结合施有机肥,夏大豆可利用前茬深耕施肥的后效,但播种前也要浅耕灭茬,为大豆生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①机械深施肥:在一般平川岗地,肥种分开,施于种侧下4-5厘米,化肥用量可以调节。

每667平方米施磷酸二铵20公斤以上时,可分层施入:上层种肥深度5-7厘米,施肥量占1/3;底肥深度10-16厘米,施肥量占2/3。

②翻前施底肥:在春翻或伏秋翻的地块,作物收后,把发酵好的有机肥均匀的撒施于地表,然后用耙将肥料耙入土中,粪、土充分混合后进行深翻,翻后耙瓶耢细起垄,也可平种大豆。

③细致整地:根据前茬作物进行伏秋翻,深度22-25厘米,作业时不起大土块,不出明条、垡块,要扣严、不重、漏。

耕堑直,百米内直线误差不超过20厘米,地表10米内高低差不超过15厘米。

耙耢结合,达到平整细碎,10米宽幅内高低差不超过3厘米,1平方米内直径3-5厘米土块不超过10个。

耙深10-15厘米。

要求地头齐,不出三角抹斜。

起垄要直,50米长直线误差不超过5厘米,垄距误差不超过土1厘米,垄台误差不超过3厘米,垄幅误差在3厘米以内,起垄后镇压。

4.3种子处理播种前将大豆晾晒、筛选,去掉硬粒、杂粒、病粒、瘪粒、虫粒之后用根瘤菌拌种,方法:将根瘤菌粉倒入少量清水中,搅均匀之后拌种阴干。

根瘤菌粉可以从上年大豆植株中选留根瘤多的植棵,风干,用时将根菌摘下,磨成菌粉即可。

要做到拌种均匀,阴干后种子不膨胀,种皮不开裂,然后采用含防虫、杀菌、含有微量元素或膜性好的种衣剂进行包衣。

4.4密度与播种方式每亩基本苗1~1.5万株,用种量2.5~3公斤[8],但具体密度还要依据品种特性灵活掌握。

分枝多的,晚熟品种宜稀些,相反则密些;土壤肥力高的,单株生长旺盛宜稀些,相反密些;播种期早的,营养生长时间长,株体大的宜稀些,相反密些。

具体方式:在70厘米的垄作基础上,每隔1垄在垄沟增加1行苗带,大行距140厘米,小行距35厘米,垄台穴距离15-18厘米,每穴留苗3-4株;垄沟穴距20-22厘米,每穴留苗2-3株。

4.5田间管理⑴苗期管理种是基础,管理是关键。

根据大豆不同生育期对环境的不同要求以及大豆不同生育时期的特性,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才能获得高产。

①查苗、补苗。

大豆出苗后进行查苗、缺苗补苗,确保苗全,并及时间苗剔除疙瘩苗。

达到苗全、苗壮是栽培中一个重要环节。

补苗时可以补种或芽苗移栽。

②加强中耕培土。

在间苗后立即进行中耕锄草,全生育期最少中耕三至四遍。

中耕深度随根系生长状况由浅到深再浅的方式进行。

随中耕锄草,向根部拥土,逐渐培起土埂,利于耐旱、抗倒、排涝。

看苗情追肥灌水,薄地没有施底肥的,为保壮苗可在幼苗期追肥,每亩硝酸铵5—7.5千克,过磷酸钙7.5一15千克,对促进分枝形成及花芽分化均有很好作用,也有利根瘤菌和发育,增强固氮能力。

如果苗有徒长苗头,在第一片复叶展开时于晴天中午顺垄镇压豆苗,可起到压苗促根的作用。

⑵开花结荚期管理开花结荚期主要争取花多、花早、花齐,防止花荚脱落和增花、增荚,这是此期中心任务。

要看苗管理,化控结合,高产田以控为主,避免过早封垄郁闭,在开花末期达到最大叶面积为好。

封垄前继续锄草,看苗酌情给水肥,弱苗初花期追肥,壮苗不追肥防止徒长。

花荚期追磷肥效果明显。

此时大豆叶面积达到最大值,耗水量增大,蒸腾强度达到高峰,需水也达到高峰期。

当叶片颜色出现老绿、中午叶片萎蔫时,要及时浇水[9],否则花荚脱落。

在盛花末期摘顶心(打去2寸顶尖)可以防止倒伏,促进养分重新分配,多供给花荚。

有限结荚习性品种及瘠薄土壤土的大豆不适合摘心。

高产田为防止倒伏和旺长,可以喷施矮壮素防倒。

及时防治病虫害,否则到雨季会造成绝收。

⑶鼓粒成熟期管理鼓粒成熟期是大豆积累干物质最多的时期,也是产量形成的重要时期。

养分向籽粒中转移,促粒饱增粒重,适期早熟是这个时期管理的中心。

个时期缺水会使秕荚、秕粒增多,百粒重下降。

秋季遇旱无雨,应及时浇水,对提高产量和品质有明显影响。

大豆黄熟末期为适收期。

当种子含水量达到12%时可以入库。

⑷病虫害管理常见病害有:细菌性斑点病、叶烧病、霜霉病、花叶病等,主要是以防为主,即采用农业防治,如选用抗病耐病品种,使用无病种子,特别是实行合理轮作换茬等措施。

常见虫害有:蚜虫、大豆食心虫、豆荚螟等。

蚜虫[10]要注意早发现,早防治,把蚜虫消灭在点片发生阶段;当全田发生后,用40%乐果乳剂1500~2000倍液,亩用50~70公斤药液进行防治。

防治豆荚螟和食心虫方法相同,可每亩用1.5%杀螟松粉剂2公斤喷粉;也可用50%的杀螟松乳剂1000倍液,每亩用50~75公斤药液喷施。

参考文献:⑴王春娥,赵团结,盖钧镒,等。

中国大豆资源异黄酮含量及其组分的遗传变异和演化进程〔J〕。

中国农业科学,2010,43(19):3919-3929.⑵徐春华,张治广,谢明杰,等。

大豆异黄酮的抗氧化和抗肿瘤活性研究〔J〕。

大豆科学,2010,29(5):870-873.⑶董守坤,刘丽君,孙聪殊,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