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的心理调节小方法

我的心理调节小方法

我的心理调节小方法
很多年以来,我们一直非常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但对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关注不够。

作为教书育人的教师,他们的职业特点决定了他们必须具有健康的心理,因为老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发展。

作为教师面对这么沉重的负担和心理压力,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使自己勇敢地面对生活,去享受教育生活的快乐和乐趣呢?因此,我认为:
1、接受教师身分。

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必须首先承认自己的身分,按照自己的身分进行专业活动。

教师只有在思想上承认自己的职业身分,按教师的标准去要求自己,才能对教师工作充满信心,才能约束自己,不参与有失教师身分的不良活动,自觉抵制外界对教师工作的不良刺激。

2、改善心理环境。

一个教师具有乐观积极的自身心理环境,就会对教育工作充满信心,对教育学生有兴趣,以工作的劳苦为欢乐,教学效果会越来越好;反之,当一个教师的教育心理环境不良,有教育偏见,厌烦学生,他的情绪、教育行为都会有异常表现,对教育教学工作会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要努力加强学习,改善自身心理环境,适应社会大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3、能够有承受焦虑能力。

教育工作要求教师遇事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镇静,能接受困难和挫折的考验。

如果教师毫无承受教育焦虑的能力,一遇到困难就不知所措,稍有不如意就灰心丧气,那是无法搞好教学工作的。

在工作中缺乏魄力,遇事缩手缩脚,不愿管和不想管学生,怕引起麻烦,怕承担责任;或者对学生方法简单,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冲动,均是承受教育焦虑能力较弱的表现。

承受一定的焦虑,有利于教师加强教育责任心,有利于教师心理品质的锻炼,有利于促进教师形成态度温和、乐教善管、诲人不倦的教育风格。

所以,要主动承担难度较大的教学工作、管理工作或担任班主任工作等,通过大量的教育教学实践,磨练自己的耐性。

随着一个个困难的克服,承受焦虑的能力就会不断提高。

情绪放松训练可以采用:(1)放松训练。

即通过肌肉的紧张与放松的练习,从而使人体验放松的快乐,达到控制情绪强度的目的。

神经的放松,尤其是大脑的放松对于消除紧张情绪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转移注意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在很多情况下产生的紧张情绪是由于他们过分注意那些令他们担心的事物或情境所造成的。

由于他们的注意和紧张构成了一个相互强化的系统,越注意越紧张,越紧张越注意,恶性循环,使心理压力不断加强。

因此,转移的方法可以有很多,如经常进行体育训练,适当从事一些家务劳动,或者做一些自己喜欢的手工劳动,读一些自己喜欢的书籍,还可以为社会或他人做一些好事等等。

(3)与人交谈。

因为教师工作的方式是相对独立的,容易造成教师人际关系的紧张和交往范围的狭小,所以,当教师出现压力和心理紧张时,与人交谈,排解心中的孤独与苦闷,取得家人和朋友、同事以及社会上的其他人的理解和支持,消除紧张情绪。

4、改进人际关系。

教育的人际关系主要是教师和学生、教师和教师、教师和领导之间的关系。

这种人际关系构成教师工作、生活的特殊环境。

教师应善于主动搞好和学生、同事、领导的正常人际关系,消除隔阂,相互理解,缩短彼此间的心理距离。

采取宽容的态度去对待别人,多看别人的长处,求大同存小异,从好的一面去理解客观环境中的各种现象。

(1)调整与学生交往的态度,这是师生间沟通成败的关键。

学生是善感的,他从老师的眼神、语言、语调中就能感到老师是否喜欢自己,从而据此做出相应的反应。

一位心理学家曾经说过:我们往往能从别人的脸上读到自己的表情。

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人际交往态度决定着交往成败的道理。

因此,把自己的学生想象成“天使”,就能和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

(2)避免使用易造成师生沟通障碍的错误语言。

教师在和学生交往的过程中,不能使用发
号施令的语言,如命令、威胁、强加于人的观念、过度的专断等,这些做法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学生即使口头上表示顺从,也不容易产生积极的行为。

教师不要傲慢无礼,如训斥、揭露等,此类做法在不同程度上都有明显贬损学生的意味,从而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随之学生可能出现反攻击的心态。

教师还不能使用讽刺挖苦的语言,如暗示性中伤等,教师使用此类语言是希望学生听懂弦外之音,但是此类语言往往对学生的伤害非常大,因为其用意中隐藏着的是对学生的厌恶和轻视。

5、心理健康防卫。

虽然教育教学工作与其他职业相比,性质较单纯,校园内的人际关系也相对简单,但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人的内部心理状态是在客观世界的作用下逐步形成的,并随外界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特别是在社会大变革的今天,更容易被一系列不容回避的社会问题所困扰,容易造成心理状态失衡,导致心理健康水平下降。

主动调节自己的心理活动,吸收正面的心理健康影响,抵制削弱心理健康的影响,正确对待生活上的不如意和工作中的挫折,加强心理健康防卫,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质量。

6、学校要为教师的心理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社会的不断发展,给人带来的是机遇和挑战并存,但更多的时候,是挑战往往大于机遇。

教师的工作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面临着诸多挑战,但我们决不能被压力压倒,应该变压力为动力,用积极的情绪进行创造性的工作、生活和学习,用成功去体会生活的喜悦,从而享受教育工作的全部意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