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列管式换热器设计

列管式换热器设计

酒泉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2013 级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题目:列管式换热器设计毕业时间: 2015年7月学生姓名:陈泽功刘升衡李侠虎指导教师:王钰班级: 13级石化(3)班2015 年 4月20日酒泉职业技术学院 2013 届各专业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评定表答辩小组评价意见及评分成绩:签字(盖章)年月日教学系毕业实践环节指导小组意见签字(盖章)年月日学院毕业实践环节指导委员会审核意见签字(盖章)年月日一、列管式换热器计任务书某生产过程中,需用循环冷却水将有机料液从102℃冷却至40℃。

已知有机料液的流量为2.23×104 kg/h,循环冷却水入口温度为30℃,出口温度为40℃,并要求管程压降与壳程压降均不大于60kPa,试设计一台列管换热器,完成该生产任务。

已知:有机料液在71℃下的有关物性数据如下(来自生产中的实测值)密度定压比热容℃热导率℃粘度循环水在35℃下的物性数据:密度定压比热容K热导率K粘度二、确定设计方案(1)选择换热器的类型(2)两流体温的变化情况:热流体进口温度102℃出口温度40℃;冷流体进口温度30℃,出口温度为40℃,该换热器用循环冷却水冷却,冬季操作时,其进口温度会降低,考虑到这一因素,估计该换热器的管壁温度和壳体温度之差较大,因此初步确定选用浮头式换热器。

(3)管程安排从两物流的操作压力看,应使有机料液走管程,循环冷却水走壳程。

但由于循环冷却水较易结垢,若其流速太低,将会加快污垢增长速度,使换热器的热流量下降,所以从总体考虑,应使循环水走管程,混和气体走壳程。

三、确定物性数据定性温度:对于一般气体和水等低黏度流体,其定性温度可取流体进出口温度的平均值。

故壳程混和气体的定性温度为T= =71℃管程流体的定性温度为t=℃根据定性温度,分别查取壳程和管程流体的有关物性数据。

对有机料液来说,最可靠的无形数据是实测值。

若不具备此条件,则应分别查取混合无辜组分的有关物性数据,然后按照相应的加和方法求出混和气体的物性数据。

有机料液在71℃下的有关物性数据如下(来自生产中的实测值)密度定压比热容℃热导率℃粘度循环水在35℃下的物性数据:密度定压比热容K热导率K粘度四、估算传热面积(一)热流量Q1==22300×4.19×(102-40)=5.79×106kj/h =1609.193kw(二)平均传热温差先按照纯逆流计算,得=(三)传热面积由于壳程气体的压力较高,故可选取较大的K值。

假设K=640W/(㎡k)则估算的传热面积为Ap=(四)冷却水用量m==五、工艺结构尺寸(一)管径和管内流速选用Φ25×2.5较高级冷拔传热管(碳钢),取管内流速u1=1.1m/s。

(二)管程数和传热管数可依据传热管内径和流速确定单程传热管数Ns=按单程管计算,所需的传热管长度为L=按单程管设计,传热管过长,宜采用多管程结构。

根据本设计实际情况,采用非标设计,现取传热管长l=6m,则该换热器的管程数为Np=传热管总根数 Nt=111×2=222(三)传热温差校平均正及壳程数平均温差校正系数:R=P=按单壳程,双管程结构,平均传热温差K由于平均传热温差校正系数大于0.8,同时壳程流体流量较大,故取单壳程合适。

(四)传热管排列和分程方法采用组合排列法,即每程内均按正三角形排列,隔板两侧采用正方形排列。

取管心距t=1.25d0,则 t=1.25×25=31.25≈32㎜隔板中心到离其最.近一排管中心距离:S=t/2+6=32/2+6=22㎜各程相邻管的管心距为44㎜。

管数的分程方法,每程各有传热管222根,其前后管程中隔板设置和介质的流通顺序按(五)壳体内径采用多管程结构,进行壳体内径估算。

取管板利用率η=0.75 ,则壳体内径为:D=1.05t按卷制壳体的进级档,可取D=600mm筒体直径校核计算:壳体的内径应等于或大于(在浮头式换热器中)管板的直径,所以管板直径的计算可以决定壳体的内径,其表达式为:(六)管子按正三角形排列:取e=1.2=1.225=30mm=32 (17-1)+2 30 =572mm 按壳体直径标准系列尺寸进行圆整:=600mm折流挡板采用圆缺形折流挡板,去折流板圆缺高度为壳体内径的25%,则切去的圆缺高度为h=0.25×600=150m,故可取h=150mm 取折流板间距B=0.3D,则 B=0.3×600=180mm,可取B为200mm。

折流板数目折流板圆缺面水平装配。

(七)其他附件拉杆数量与直径选取,本换热器壳体内径为600mm,故其拉杆直径为Ф16拉杆数量8,其中长度5950mm的六根,5500mm的两根。

壳程入口处,应设置防冲挡板。

(八)接管壳程流体进出口接管:取接管内液体流速为u1=10m/s,则接管内径为圆整后可取管内径为30mm。

管程流体进出口接管:取接管内液体流速u2=2.5m/s,则接管内径为圆整后去管内径为140mm六、换热器核算(一)热流量核算1.壳程表面传热系数用克恩法计算,见式【化学工业出版社《化工原理》(第三版)上册】:式(5-72a):当量直径,依式(5-73a)得=壳程流通截面积:壳程流体流速及其雷诺数分别为普朗特数粘度校正2.管内表面传热系数:管程流体流通截面积:管程流体流速:雷诺数:普朗特数:3.污垢热阻和管壁热阻:管外侧污垢热阻管内侧污垢热阻4.传热系数有:碳钢在该条件下的热导率为50w/(m·K)。

所以5.传热面积裕度:计算传热面积Ac:该换热器的实际传热面积为:该换热器的面积裕度为传热面积裕度合适,该换热器能够完成生产任务。

(二)壁温计算因为管壁很薄,而且壁热阻很小,故管壁温度可按式计算。

由于该换热器用循环水冷却,传热管内侧污垢热阻较大,会使传热管壁温升高,降低了壳体和传热管壁温之差。

但在操作初期,污垢热阻较小,壳体和传热管间壁温差可能较大。

计算中,应该按最不利的操作条件考虑,因此,取两侧污垢热阻为零计算传热管壁温。

于是有:式中液体的平均温度和气体的平均温度分别计算为0.4×40+0.6×15=34℃(102+40)/2=71℃4946w/㎡·K1076.5w/㎡·K传热管平均壁温℃壳体壁温,可近似取为壳程流体的平均温度,即T=71℃。

壳体壁温和传热管壁温之差为℃。

该温差较大,故需要设温度补偿装置。

由于换热器壳程压力较大,因此,需选用浮头式换热器较为适宜。

(三)换热器内流体的流动阻力1.管程流体阻力, ,由Re=28528,传热管对粗糙度0.01,查莫狄图:【化学工业出版社《化工原理》(第三版)上册】:图1-27得,流速=1.1m/s,, 所以:管程流体阻力在允许范围之内。

2.壳程阻力:按式计算, , .15流体流经管束的阻力F=0.50.5×0.63×16.4×(29+1)×=4400.9Pa流体流过折流板缺口的阻力, B=0.3m , D=0.6mPa总阻力4400.9+2058.8=6460Pa由于该换热器壳程流体的操作压力较高,所以壳程流体的阻力也比较适宜。

3.换热器主要结构尺寸和计算结果见下表:参数管程壳程流率138260 22300进/出口温度/℃30/40 102/40压力/MPa 0.4 6.9定性温度/℃35 71密度/(kg/m3)994 986 定压比热容/[kj/(kg•K)] 4.174 4.19 粘度/(Pa•s)0.728×0.54×热导率(W/m•K)0.626 0.662 普朗特数 4.85 3.416设备结构参数形式固定管板式壳程数 1壳体内径/㎜600 台数 1管径/㎜Φ25×2.5 管心距/㎜32管长/㎜8000 管子排列正三角形排列管数目/根222 折流板数/个29传热面积/㎡88.225 折流板间距/㎜200管程数 2 材质碳钢主要计算结果管程壳程流速/(m/s) 1.1 0.24 表面传热系数/[W/(㎡•K)] 4946 1076.5 污垢热阻/(㎡•K/W) 3.4394× 1.7197阻力/ MPa 0.035 0.0065热流量/KW 1609.193传热温差/K 28.5传热系数/[W/(㎡•K)] 600裕度/% 34%七、结构设计(一)固定管板及钩圈法兰结构设计:由于换热器的内径已确定,采用标准内径决、定固定管板外径及各结构尺寸。

结构尺寸为:固定管板外径:固定管板外径与壳体内径间隙:取(见《化工单元过程及设备课程设计》(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表4-16);垫片宽度:取固定管板密封面宽度:固定法兰和钩圈的内直径:固定法兰和钩圈的外直径:外头盖内径:螺栓中心圆直径:(二)管箱法兰和管箱侧壳体法兰设计:依工艺条件:管侧压力和壳侧压力中的高值,以及设计温度和公称直径800,按JB4703-92长颈对焊法标准选取。

并确定各结构尺寸,见《化工单元过程及设备课程设计》(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图4-50(a)所示。

(三)管箱结构设计:选用B型封头管箱,因换热器直径较大,且为二管程,其管箱最小长度可不按流道面积计算,只考虑相邻焊缝间距离计算:取管箱长为1300mm,管道分程隔板厚度取14mm,管箱结构如《化工单元过程及设备课程设计》(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图4-50(a)所示。

(四)固定端管板结构设计:依据选定的管箱法兰,管箱侧法兰的结构尺寸,确定固定端管板最大外径为:D=1506mm;结构如《化工单元过程及设备课程设计》(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图4-50(b)所示。

(五)外头盖法兰、外头盖侧法兰设计:依工艺条件,壳侧压力、温度及公称直径;按JB4703-93长颈法兰标准选取并确定尺寸。

(六)外头盖结构设计:外头盖结构如《化工单元过程及设备课程设计》(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图4-51所示。

轴向尺寸由浮动管板、钩圈法兰及钩圈强度计算确定厚度后决定,见《化工单元过程及设备课程设计》(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图4-51。

(七)垫片选择:a.管箱垫片:根据管程操作条件选石棉橡胶垫。

结构尺寸如《化工单元过程及设备课程设计》(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图4-39(b)所示:b.外头盖垫片:根据壳程操作条件选缠绕式垫片,垫片:(JB4705-92)缠绕式垫片。

c.固定垫片:根据管壳程压差,混合气体温度确定垫片为金属包石棉垫,以浮动管板结构确定垫片结构尺寸为1390mm;厚度为3mm;JB4706-92金属包垫片。

(八)鞍座选用及安装位置确定:鞍座选用JB/T4712-92鞍座BI1400-F/S;安装尺寸如《化工单元过程及设备课程设计》(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图4-44所示其中:取:(九)折流板布置:折流板尺寸:外径:;厚度取8mm前端折流板距管板的距离至少为850mm;结构调整为900mm;见《化工单元过程及设备课程设计》(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图4-50(c)后端折流板距固定管板的距离至少为950mm;实际折流板间距B=300mm,计算折流板数为49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