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论应用:讨价还价
3劳资讨价还价博弈
讨价还价中的让步体系 讨价还价中,更为实际的行为准则是在保证同意的 基础上,要求分享合作的收益,比如:上例中工会 不仅要1300,还可能要分享剩余的700美元。 仅管理层有备选方案。管理层也可能发动不愿意罢 工的工人维持酒店营业,不过由于人少,效率低, 每天只能带来500美元的收益。如果工人没有备选方 案,并且工会希望愿意尽快达成协议,那么500美元 可供分配,可能的选择为:(250,750) 如果双方均有备选方案。那么就只剩下200元可供谈 判,(400,600)
3劳资讨价还价博弈
存在后备收益时的讨价还价博弈
谈判的关键因素是等待成本,某一方可以采用 其他方法减少等待带来的损失。假设工会成员可 以外出打工每天弥补3工会的地位改变了。管理 方的出价必须不低于工会次日的收益,同时还应 该再加上300元。此时相对于谈判失败,达成协 议能够创造的价值为700,这是需要谈判的。
2海盗分金
海盗分金问题:有5个海盗,他们抢得了100枚金币,每一枚 都完全一样,如何分赃是海盗们所面临的一个问题。假设分赃 过程按照如下程序和规则进行:首先,海盗的地位完全平等, 每一个海盗都有机会提出自己的分割方案;其次,海盗们通过 抽签决定各自提出分割方案的顺序,即抽签决定谁先提出分割 方案,谁后提出分割方案;第三,由抽到1号签的海盗提出分 割方案;第四,接着由所有海盗举手表决是否通过该方案,假 如有超过一半(包括一半)的海盗同意该方案,则该方案通过, 分赃结束,如果不到一半则该方案无效,方案提出者也会因为 分赃不公,而被众海盗扔到大海喂鲨鱼;第五,由抽到2号签 的海盗提出分割方案,……,重复第四步的过程,按照抽签顺 序进行,直到最后分赃完成为止。
寻找替代方案,如劳资讨价还价中的备选方案
(2) 使对手受到更多损害的承诺;
如在双方都有备选方案的劳资讨价还价中,工 会,派一部分工人,扩大警戒线,阻挠酒店经营, 工会的备选收益减为200元,但管理者被选方案减 为300元,此时可供谈判的收益为500元,最终 (450,550),比原来提高了50元。
5分冰激凌博弈
3劳资讨价还价博弈
劳资讨价还价博弈的分析
首先,假定讨价还价持续了很久,以至于即便 可以达成一致,旺季也只剩下最后一天了。这时 假设正好轮到工会提出方案,管理层会同意工会 提出的方案(假设双方均不做损人不利己的事), 工会的方案是(1000,0) 倒数第二天,轮到管理成提出建议,他的方案 要得到同意必须至少保证工会的利益(1000) 依次类推……
兄弟俩人就一块冰激凌分割问题进行讨价还价, 哥哥首先提出一个分割比例,弟弟可以接受或拒绝, 如果接受,则按照哥哥的提议分割,若拒绝就自己 提出一个分割比例。但这时冰激凌已经缩水为原来 的1/2,对于弟弟提议的比例哥哥也可以选择接受或 拒绝,如果接受则按弟弟的提议分割,若拒绝则资 产的价值变为0。假设接受和拒绝分割方案利益相同 时,兄弟俩都会选择接受。求该博弈的子博弈完美 纳什均衡?
3劳资讨价还价博弈
虚拟罢工
前述讨论忽略了第三方(比如,顾客或观众)带来的影 响,罢工会给顾客和相关企业造成损失,如美国曲 棍球联赛罢工,如何消除这种不良影响呢? 虚拟罢工是解决之道。在虚拟罢工中,工人无薪水, 但照样工作,雇主放弃所有利润,比如捐给慈善基 金会或进行公共投入改善企业形象,直到双方达成 一致。 工人同意虚拟罢工(无薪工作)的原因是:给雇主制 造痛苦,以证明自己等待成本较低。
3劳资讨价还价博弈
劳资博弈是典型的讨价还价博弈
劳方的代表是工会,资方的代表是厂商(代表管 理方、所有者和股东的利益),劳资博弈的关键问 题是就劳方提出的提高工资或福利待遇的方案进 行讨价还价。
3劳资讨价还价博弈
一个简单的劳资讨价还价博弈
假设一家经营夏季度假村的酒店,其旺季持续 101天,旺季开门营业一天,就可以赚得1000美 元利润,旺季开始之际,职工工会与管理层就工 资问题发生矛盾。工会提出了自己的要求,管理 层可以接受也可以拒绝,如果拒绝,必须在次日 给出管理层的建议,而酒店只能在双发达成一致 后才能正常营业。理性的双方会达成一个什么样 的方案呢?
博弈论应用:讨价还价
1 2 3 4 5 讨价还价现象 海盗分金 劳资讨价还价博弈 如何提高讨价还价能力 分冰激凌博弈
1 讨价还价(Bargaining)现象
买家看中了一件东西,卖家也看出他对这件东西感兴 趣,于是讨价还价开始了: “多少钱?” “16元!” “抢钱啊?你,5块” “14!” “还太贵了,8块” “再让你一点12元,再不能低了! 成本价了”,“最高10块,不然上别家去买”, “唉,看你有诚意,好亏本给你了,10块就10块 吧!” 看似罗嗦,干嘛不直接10块就完了嘛!!!但是不 讨价还价谁知道10块就是双方能接受的成交价呢?
4如何提升讨价还价能力
实践中 (1) 隐蔽你的意图; (2) 货比三家的艺术;暗示与其竞争对手有接触 (3) 保护你的讨价还价能力; 例:“经济学家打的士”, 下车后讨价还价,上车后告诉去哪里 (4) 坚定不移的力量;例“两摔古砚交易”
4如何提升讨价还价能力
理论上 (1) 减少自己的等待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