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10章_第4节评定齿轮精度时可采用的指标及其检测
第10章_第4节评定齿轮精度时可采用的指标及其检测
一齿切向综合偏差 f i '
指被测齿轮一转中对应一个齿距范围内的实际圆周位移
与理论圆周位移的最大差值(图10-24 )
反映单个齿距偏差和齿廓偏差等单齿误差的综合结果
取测得的各个 f i ' 的最大值作为评定值。
§4 评定齿轮精度时可采用的指标及其检测
图10-24 切向综合偏差曲线
Φ-被测齿轮转角; Pz -被测齿轮实际圆周位移对理论圆周位移的偏差
§4 评定齿轮精度时可采用的指标及其检测
齿轮径向跳动可以用齿轮径向跳动测量仪来测量
图10-26 齿轮径向跳动测量
o-切齿时回转中心;o’-齿轮基准孔 中心;r-齿槽与测头的接触点所在
的圆周的半径;e1-几何偏心
§4 评定齿轮精度时可采用的指标及其检测
齿轮径向跳动
Fr
的数值
齿轮径向跳动的数值大体上由两倍几何偏差组成,添加 单个齿距偏差和齿廓偏差的影响。 被测齿轮径向跳动合格条件: Fr Fr
一转内双啮中心距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图10-28)
合格条件: Fi" Fi"
§4 评定齿轮精度时可采用的指标及其检测
" 一齿径向综合偏差 f i
指在被测齿轮一转中对应一个齿距角范围内的双啮中心
距变动量,取其中的最大值 f i"max 作为评定值(图10-28)
合格条件: f i"max f i"
指被测齿轮与测量齿轮单面啮合检测时(两者回转轴线的 间距为公称中心距),在被测齿轮一转内,被测齿轮分度圆 上实际圆周位移与理论圆周位移的最大差值(图10-24) 反映齿距累积总偏差 Fp 和单齿误差的综合结果 合格条件是: Fi ' Fi
Hale Waihona Puke §4 评定齿轮精度时可采用的指标及其检测
§4 评定齿轮精度时可采用的指标及其检测
二、齿轮径向跳动及其检测
齿轮径向跳动 Fr 是指将测头相继放入被测齿轮每个
齿槽内,于接近齿高中部的位置与左右齿面接触时,从 该测头到该齿轮基准轴线的最大距离与最小距离之差 (图10-26)。 可以使用球形测头或圆锥角等于两倍标准压力角的圆 锥形测头,测头的尺寸应与被测齿轮模数的大小相适应。
第5章表面粗糙度轮廓及其检测
第十章 圆柱齿轮公差与检测
§1 对齿轮传动的使用要求
§2 齿轮上影响四项使用要求的主要误差
§3 齿轮的应检精度指标、侧隙指标及检测 §4 评定齿轮精度时可采用的指标及其检测 §5 齿轮精度指标的公差及其精度等级 §6 齿轮副中心距极限偏差和轴线平行度公差 §7 齿轮侧隙指标的公差和齿轮坯公差 §8 圆柱齿轮精度设计
样测量齿轮误差可忽略
不计。
§4 评定齿轮精度时可采用的指标及其检测
Fi '
和 f i ' 可分别用来评定齿轮传递运动准确性和齿轮
传动平稳性的精度。
Fi 和
'
f i ' 的合格条件是:
Fi ' 不大于切向综合总公差:Fi ' Fi ;
f i ' 不大于一齿切向综合公差
fi 'max fi
§4 评定齿轮精度时可采用的指标及其检测
图10-28 径向综合偏差曲线图
e1 -几何偏心; a"-双啮中心距变动;
Fr -齿轮径向跳动
§4 评定齿轮精度时可采用的指标及其检测
径向综合总偏差可用齿轮双面啮合综合测量仪来测量
测量齿轮的精度应比 被测齿轮的精度至少
高四级,这样测量齿
轮的误差可忽略不计。 径向综合偏差的测量 效果相当于测量齿轮 径向跳动。 图10-29 双啮仪测量原理
第5章表面粗糙度轮廓及其检测
§4 评定齿轮精度时可采用的指标及其检测
一、切向综合总偏差和一齿切向综合偏差及它们的检测 二、齿轮径向跳动及其检测 三、径向综合总偏差和一齿径向综合偏差及它们的检测
§4 评定齿轮精度时可采用的指标及其检测
一、切向综合总偏差和一齿切向综合偏差及它们的检测
切向综合总偏差 Fi '
图10-27 齿轮径向跳动测量过程中指示表示值的变动
∆r-指示表示值;z-齿槽序号
§4 评定齿轮精度时可采用的指标及其检测
三、径向综合总偏差和一齿径向综合偏差及它们的检测
径向综合总偏差 Fi" 径向综合总偏差:是指被测齿轮与测量齿轮双面啮合检测
时(前者左、右齿面同时与后者齿面接触),在被测齿轮
1-固定滑座;2-被测齿轮;3-测量齿轮;4-可移动滑座;5-记录器;6-弹簧;7-指示表
第1章绪论
谢谢大家认真听讲!
§4 评定齿轮精度时可采用的指标及其检测
切向综合偏差用齿轮单 面啮合综合测量仪来测 量
仪器特点:具有比较装置, 测量基准为被测齿轮基
准轴线。
测量齿轮精度应比被测齿 轮精度至少高四级,这
图10-24 单啮仪测量原理图
1-被测齿轮;2-测量齿轮; 3-被测齿轮分度圆摩擦盘; 4-测量齿轮分度圆摩擦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