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线治疗与发作性丛集性头痛相同,由于成瘾性,可卡因仅用于非常难治的丛集性头痛患者。
也可试以上述治疗发作性丛集性头痛的其他药物。
小
结
丛集性头痛属原发性神经血管头痛之一。
其特
点为密集(群集)发作,剧烈、锐痛,位于一侧眼眶、球后、额颞部;伴同侧眼结合膜充血、流泪、鼻堵、流涕及/或Horner 综合症。
一般群集期持续数周及数月,好发于男性、无家族遗传史,为罕见的头痛类型。
发病机理尚不清楚。
本病分发作性及慢性两大类。
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
主要需要鉴别的疾病是慢性阵发性偏侧头痛。
发作侧剧烈、短暂、群集,一般药物难以控制头痛发作,故不论发作性或慢性型均以药物预防为主。
药物预防宜在每个丛集期开始时(仅感一侧轻微刺痛时)就给。
等至出现典型丛集发作时再开始给药,效果较差。
药物预防持续时间要比丛集期长一周,如丛集期为四周,则预防时间为五周。
间歇期不宜给预防药物。
在丛集期,酒及血管扩张期可激发头痛发作;在间歇期,两者均不会诱发头痛发作。
发作性丛集性头痛的一线预防药物有:维拉帕米、碳酸锢及皮质激素及多药合用;二线药有甲基麦角酰胺、丙戊酸钠;三线药有10%可卡因溶液滴鼻。
慢性型的一线预防药为维拉帕米、碳酸锂、丙戊酸钠及多药合用;二线预防药物为甲基麦角酰胺、皮质类固醇;三线预防药为10%可卡因溶液滴鼻。
不论发作性或慢性型,皮质类固醇均应使用在关健时刻,即丛集期之起始时及/顶峰0时,以达到迅速控制发作之目的;剂量小、疗程短、可重复。
10%可卡因溶液滴鼻,药贵而难以获得,还需要注意成瘾性。
11点疼痛数字等级量表测定慢性疼痛程度的临床意义
疼痛是一种主观症状,目前尚无客观标准来衡量其程度,因此,我们在慢性疼痛的临床研究中应选择一个能够比较客观地评价各种治疗效果的测量量表,这一量表应该既能反映同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的差异,也能反映不同组间的差异。
在慢性疼痛研究中,疼痛强度常用11点疼痛程度数字等级量表(pain intensit y numerical rating scale,PI -N RS)来测定,其中0分表示无疼痛而10分表示可能的最严重疼痛。
然而此量表各分值之间并无明确性的界定,PI -N RS 的变化值(如与基础疼痛分相比降低1分或2分)有时很难反应临床上疼痛程度的细微变化。
本研究应用P I -NR S,结合患者全面印象变化量表(pa -tient global impressio n of change,PG IC),研究了慢性疼痛患者PI -N RS 疼痛分变化值的临床意义。
资料与方法:本文收集了关于前加巴素(pregabalin)疗效的10个双盲、安慰剂对照、平行设计的多中心临床试验的数据,对PI-NRS 评分变化值(终点分减基础疼痛分)和PGIC 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共入选慢性疼痛患者2724例,病种包括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疱疹感染后神经痛、慢性下背部疼痛、纤维肌痛和骨关节炎。
这些研究的设计方法和测定方法相似。
根据患者的疼痛日记确定其PI -NRS 分,试验结束时进行标准的7级PG IC 评定。
以PG IC 评定的/中度改善0或/明显改善0作为临床显著差异的标准,应用线图和直方图对其与PI -N RS 分变化值的关系进行研究,并分析其敏感性和特异性。
结果:PI -NRS 评分变化值与PGIC 之间的关系在10个中心的试验中均一致。
P I -N RS 值平均降低2个分值或下降30%相当于PGI C 表中的/中度改善0,降低至少4个分值或50%相当于/明显改善0。
这种一致性不受致痛疾病的类型、治疗时程、患者的地域分布的影响,且不同处理方式(前加巴素或安慰剂治疗)、年龄、性别也不影响PI -NRS 评分变化值与PG IC 之间的这种关系。
与疼痛基础分较低者相比,基础分较高者需要较大的PI -N RS 分值变化才能对应相应的PG IC 等级,但P I -NRS 百分数[(终末分-基础分)/基础分]变化不受基础分的影响,提示P I -NRS 百分数变化比P I -NRS 分数变化能更好地与PGI C 等级相对应。
PI -N RS 分降低2个分值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4.92%、80.6%,下降30%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6.51%、80.09%。
讨论:PG IC 曾被众多疼痛研究者作为研究标准,广泛地应用于与其它研究形式之间的比较,并反映其效果很好。
本研究证实PI -NRS 评分变化值与PGIC 等级密切相关,而与致痛疾病的类型、处理方式(前加巴素或安慰剂)、研究结果(阳性或阴性)、年龄及性别无关,提示不同患者PI -N RS 分变化值的临床意义相似。
疼痛基础分差异很大时,PI -N RS 百分数变化与PG -I C 等级的关系比PI -N RS 分数变化与PG IC 等级的关系更加密切。
一般来讲,PI -NRS 评分降低2分或30%表示有临床显著性差异,应用这一标准,可以用来解释临床护理和疼痛治疗效果的临床意义。
结论:本研究为将来慢性疼痛治疗研究提供了一个能表示疼痛明显改善的P I -NRS 分标准,应用此标准可以大大增加慢性疼痛研究的可比性、有效性和实用性。
(F ar rar JT ,Young.JP,L aMor eaux L ,et al.Pain,2001,94B 149~158
王贺波节译 于生元校)
#
42#中国疼痛医学杂志Chinese Journal of Pain M edi cine 200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