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有理数的乘方教案
创设情境 明确乘方运 算特征
介绍概念引 出课题
3 2 棱长为 2 的立方体的体积是 2 2 2 = ,读作 2 的立方或 2 的三次方。
考虑到学生认知上的 困难,设计了“观察 一猜想一验证一说理 一抽象”这一过程, 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 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 会,使学生经历从实 践活动中抽象出数学 概念的过程,并将从 实践中探索得到的结 论再应用到实践中 去。
4 个 2 相乘呢? 2 2 2 2 我们就可以记作 2 ,读作 2 的 4 次方 设问:在乘法运算中,当因数满足什么条件时才能把几个因数相乘写成这种形式 呢? n 一般地,我们将 n 个相同的因数 a 相乘,记作 a ,读作 a 的 n 次方.即
4
第一阶段感知阶段 材料是:给出生活实例 教法是:观察讨论 理由是:创设数学问题 情景,产生认知冲突, 快速吸引学生注意,立 刻置学生于情景中。 目的是:(1)让学生从真 实的生活中发现数学; (2)激发学习兴趣,引导 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 和价值观。 材料是:有理数的乘方 法则 教法是:教师播放折纸 与珠峰图片学生思考。 理由是:通过导人提 问可以为本节课的顺利 进行做好铺垫。 导入的过程 可采用多种 方法:演 示、实验、 比较。从而 提高认识, 达到学以致 用的目的。
2.探究: (引入)通 过学生折纸操作,创 设情境。如果我们把 刚才发的纸对折,对 折一次,裁开我们可 以得到几张纸? (8 分钟)
如果我们把刚才发的纸对折,对折一次,裁开我们可以得到几张纸? 对折两次裁开,可以得到几张纸? 对折 3 次裁开,可以得到几张纸? 对折一次:2 张;对折 2 次: 2 2 4 ; 对折 4 次呢?列出算式: 2 2 2 2 。 对折 10 次,100 次呢? 有人曾经计算过,假如把一张纸对折 50 次,那么它的厚度将是地球到太阳的距 离。 (一) 乘方的意义: 2 边长为 2 的正方形的面积是 2 2 = 2 ,读作 2 的平方或 2 的 2 次方.
播放动画片: 古时候,有一个聪明 的长工到财主家做工, 他和财主商定:“第一 天给一分钱,第二天给 两分钱,以后每天是前 一天的 2 倍。”财主一 听,心想:这人真傻, 就要这么一点钱。于是 高兴的答应了,而长工 心想:就怕你付不起 啊!到了月底( 30 天) 后,请你猜一猜,财主 应给长工多少钱?财主 真的给不起吗?
教材分析 教法设计 学法指导 教学过程
教法 正确的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运用归纳思想得出幂的符号法则, 形成数感和符号感。 教具 多媒体、与教学有关的许多小教具
学具
教学程序设计
师生活动设计
一、 创设情景
二、问题探究 1.知识回顾:有理数 乘法的法则。 (3 分 钟)
教 学 目 标 重 点 难 点 教 材 处 理 自 主 探 究 合 作 交 流 学 会 数 学 的 思 考 创 设 情 景 自 主 学 习 合 作 交 流 发 现 探 究
1 1 1 1 1 3) 5 5 5 5 5 =
n n 强调:n 表示的是个数,所以 n 应为正整数。1 1,0 0 (n 为正整数)
目的是:培
一组判断题: (三)乘方的符号法则 例 1:求下列各式的值
4 (1) 3来自 (2) 1 (6) 2
aa
n个a
a an
揭示课题:有理数的乘方 (一)有理数乘方的意义: 什么样的运算叫做乘方呢?请学生总结乘方的意义。 [板书]求 n 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 乘方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加减乘除一样是一种运算,加的结果是和,减的结果是差, 乘的结果是积,除的结果是商,乘方的结果是幂。 (二) 乘方的有关概念: an 读作 a 的 n 次方,也可以读作 a 的 n 次幂。a 是底数,n 是指数
底数
对例题的变式是培养 学生多层次,多角度 思维能力的一种较好 形式,鼓励学生自主 探索、合作交流,可 以使学生初尝成功的 喜悦;
n a
幂
指数
an 看成运算读作 a 的 n 次方,看成运算的结果读作 a 的 n 次幂。
练习:把下列各式写成乘方运算的形式,并指出底数,指数各是什么? 1) 5 5 5 5 = 2)(-1.3)(-1.3)(-1.3)=
4
(3) 8
3
5 (4)
3
4
(1)注重学生动手实 验,探索过程并利用 小组合作的方式,培 养学生合作意识;
(2)使学生在感性认 识的基础上初步向理 性认识过渡。
(5) 0.1 (1) 、 (2)板书,引导学生根据多个有理数相乘的符号法则确定积的符号 (3) 、 (4) 、 (5) 、 (6)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引导学生观察:有的结果是正数有的结果是负数,那么你认为乘方的结果也就是幂的 符号由谁决定呢? 第三阶段:纵深发展阶 小结: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 段 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 教法:启发引导探索 目标检测: 3 理由:让学生通过己有 1 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知 2 4 0.25 3 1. (考虑化成分数计算简便)2. 10 3. 识,教师结合过程给出 3 乘方定义教师利用示意 3 3 2 图讲有关乘方的概念及 5 4. 5. (1) (1) 意义把知识形成过程, 2n 2 n 1 1 1 变为知识的发生、发展 6. (n 为正整数) 的创造过程,实现要领 理解和结论掌握的感性 到理性的深化;
初中数学新授课“教案、学案一体化设计”案例
课 型 教 学 目 标 新授 课题 有理数的乘方 第一课时 课时 1 单位 时间 学法 执笔 课前:自学、想想做做。 课堂:自主学习、实验探 究、合作交流贯穿课堂。 学案、探究演示教具 个案设计 知识与技能:探索并掌握有理数的乘方法则并会运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操作实验、思考归纳,得出有理数的乘方法 则。理解和掌握有理数的乘方法则并能运用法则 进行乘方的运算。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体验、感悟。 教材处理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