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土建中常用名词解释

土建中常用名词解释

土建中常用到的名词解释建筑材料 (5)骨料: (5)水泥: (5)素水泥浆: (5)石灰: (6)砂浆: (6)灰土: (6)混凝土(又名砼): (6)钢筋砼: (6)混合砂浆和水泥砂浆: (7)砖: (7)砌块: (7)轻质砖: (7)多孔砖: (8)空心砖: (8)毛石: (9)模板: (9)模板支撑: (10)脚手架: (10)满堂脚手架: (11)装饰脚手架: (11)密目网: (11)建筑名词: (12)标高: (12)室内地坪:(又名±0.000) (12)自然地坪: (12)室外地坪: (13)水灰比: (13)放坡系数: (13)摊销系数: (13)压实系数: (13)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13)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 (13)纵向钢筋配筋率: (14)烈度: (14)冻深: (14)抗震等级: (14)设防烈度: (14)土石方结构: (14)持力层: (14)回填: (15)打夯: (15)钎探: (15)大放脚: (16)沟槽: (16)地坑: (17)放坡: (17)工作面: (17)填料加固: (17)基础与结构: (17)筏板基础:(又名满堂基础和筏型基础) (17)条形基础:(又名带型基础) (18)独立基础: (18)箱型基础: (19)桩承台基础: (19)杯形基础: (20)砖混结构: (20)框架结构: (21)框剪结构: (21)剪力墙结构: (21)钢结构: (22)梁墙柱板: (22)悬挑: (22)高板位,中板位和低板位: (22)跨数: (23)基础梁: (23)框架梁: (23)圈梁: (23)过梁: (23)连梁: (24)暗梁: (24)边框梁: (24)加腋梁: (24)砖平碹:(又名砖过梁) (24)吊车梁: (25)有梁板: (25)无梁板: (25)平板: (26)密肋板: (26)板带: (27)柱上板带: (27)跨中板带: (27)升板: (27)构造柱: (27)框架柱: (28)芯柱: (28)梁上柱和剪力墙上柱: (28)框支柱和框支梁: (29)柱帽: (29)主墙: (29)隔墙: (30)剪力墙: (30)女儿墙: (30)山墙: (30)墙肢: (31)打桩: (31)接桩: (31)送桩: (31)钢筋: (31)钢筋: (31)受力钢筋: (31)构造钢筋: (32)隔一布一: (32)热轧钢筋: (32)冷轧钢筋: (32)预应力钢筋: (32)钢丝网: (33)钢板网: (33)箍筋: (33)肢数: (34)贯通筋: (34)通长筋: (35)纵筋: (35)腰筋:(又名侧纵筋) (35)附加箍筋: (35)吊筋: (35)拉筋: (36)分布筋: (36)弯矩筋: (37)负筋:(又名负弯矩筋或扣筋) (37)架立筋: (37)电渣压力焊: (38)锚固: (38)搭接: (38)植筋: (39)直锚: (39)弯锚: (39)砼保护层: (40)建筑做法: (40)现浇: (40)预制: (40)抹灰: (40)找平: (40)浇捣: (41)压光: (41)磨光: (41)打蜡: (41)擦缝: (41)收口: (41)建筑物属性: (42)开间: (42)进深: (42)地下室: (42)半地下室: (42)室内净面积: (42)主墙间净面积: (42)标准层: (43)屋面层: (43)机房层: (43)整体面层: (43)块料面层: (43)楼面: (43)屋面: (43)双坡屋面: (44)四坡屋面: (44)坡屋顶: (44)零星构件: (45)墙垛: (45)踢脚线(又名踢脚板): (45)隔断: (46)挑檐: (46)天沟: (47)地沟: (47)顶棚: (47)雨篷: (48)散水: (48)泛水: (49)勒脚: (49)裙墙: (50)墙裙: (50)飘窗: (51)凸阳台: (52)幕墙: (52)栏板: (52)挑廊: (53)檐廊: (53)门厅(又名过厅,玄关): (54)门斗: (54)楼梯: (55)楼梯井: (55)休息平台: (56)变形缝: (56)压顶: (56)构筑物: (57)龙骨: (57)牛腿: (57)马牙搓: (58)后浇带: (58)马凳: (59)井盖板: (60)建筑材料骨料:用于拌制砼(音同tong同)或砂浆的砂、碎石或砾石的总称。

水泥:粉状水硬性无机胶凝材料。

加水搅拌成浆体后能在空气或水中硬化,用以将砂、石等散粒材料胶结成砂浆或砼。

素水泥浆:是一种除水泥和水外,其他任何材料不加的水泥浆。

一般用来作结合层。

石灰:由石灰石、白云石或白垩等原料,经煅烧而得的以氧化钙为主要成分的气硬性无机胶凝材料。

砂浆:由胶凝材料和细骨料调制成的建筑材料。

灰土:将熟石灰粉和黏土按一定比例拌和均匀,在一定含水率条件下夯实而成。

石灰粉用量常为灰土总重的10%~30%,即二八灰土和三七灰土。

混凝土(又名砼):由胶凝材料(如水泥)、水和骨料等按适当比例配制,经混合搅拌,硬化成型的一种人工石材。

钢筋砼:浇筑砼之前,先进行绑筋支模,也就是用铁丝将钢筋固定成想要的结构形状,然后用模板覆盖在钢筋骨架外面。

最后将砼浇筑进去,经养护达到强度标准后拆模。

混合砂浆和水泥砂浆:混合砂浆:由水泥,生石灰粉(或石灰膏),砂子,水,拌合而成,常用于室内。

水泥砂浆:由水泥,砂子,水,拌合而成,常用于室外,有水或潮湿的地方,基础部位。

砖:以黏土、页岩以及工业废渣为主要原料制成的小型建筑砌块。

砌块:砌块是利用砼,工业废料(炉渣,粉煤灰等)或地方材料制成的人造块材,外形尺寸比砖大,具有设备简单,砌筑速度快的优点,符合了建筑工业化发展中墙体改革的要求。

轻质砖:一般就是指发泡砖,正常室内隔墙都是用这种砖,不会增加楼面负重,而隔音效果又不错!多孔砖:多孔砖主要适用于砖混结构的承重部位。

产品主规格尺寸:240㎜×115㎜×90㎜.空心砖:空心砖优点是质轻、强度高、保温、隔音降噪性能好, 空心砖的致命缺点:就是抗震性能差.f毛石:毛石是不成形的石料,处于开采以后的自然状态。

它是岩石经爆破后所得形状不规则的石块,形状不规则的称为乱毛石,有两个大致平行面的称为平毛石(整毛石)。

模板:砼结构或钢筋砼结构成型的模具,由面板和支撑系统、连接配件组成。

模板按材料分为:钢模板,竹胶板,木模版,塑胶板。

模板支撑:在建筑上用于砼现浇施工高度大于3.6米的模板支撑结构,普遍采用钢或木梁拼装成模板托架,利用钢或木杆搭建成脚手架构成托架支撑,并配合钢模板进行砼施工。

脚手架:施工现场为工人操作并解决垂直和水平运输而搭设的各种支架。

满堂脚手架:主要用于单层厂房、展览大厅、体育馆等层高、开间较大的建筑顶部的装饰施工。

由立杆、横杆、斜撑、剪刀撑等组成.装饰脚手架:完成装饰工程所用的脚手架,一般指用于内墙抹灰装饰等。

密目网:密目网由聚乙烯制成,防尘耐用;网目密度不低于800目/100cm2,垂直于水平面安装用于防止人员坠落及坠物伤害的网。

一般由网体、开眼环扣、边绳和附加系绳组成。

建筑名词:标高:表示建筑物某一部位相对于基准面(标高的零点)的竖向高度。

分为绝对和相对标高。

绝对标高:我国规定以青岛附近黄海的平均海平面作为标高的零点。

相对标高:以建筑物室内首层主要地面高度为零作为标高的起点。

室内地坪:(又名±0.000)室内一层地面标高。

自然地坪:工程施工前,地面的原始标高。

室外地坪:小于±0.000。

水灰比:水泥浆、砂浆、砼拌合料中,拌和用水与水泥的质量比.放坡系数:土壁边坡坡度以基高h与底宽b之比表示。

摊销系数:摊销系数是将某种材料按一定次数折旧。

压实系数:路基经压实实际达到的干密度与由击实实验得到的试样的最大干密度的比值K,压实系数愈接近1,表明压实质量要求越高。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由载荷试验测定的地基土压力变形曲线线性变形内规定的变形所对应的压力值,其最大值为比例界限值。

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在同一连接区段内有接头的纵向受拉钢筋截面面积与全部纵向受拉钢筋截面面积的比值。

纵向钢筋配筋率:纵向钢筋面积总和/ 柱截面。

烈度:地震发生时,在波及范围内一定地点地面振动的激烈程度。

冻深:冻深是冬季时自地平面以下冻结的深度。

抗震等级:以钢筋砼框架结构为例,抗震等级划分为四级,以表示其很严重、严重、较严重及一般的四个级别。

设防烈度: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

通俗的讲就是建筑物需要抵抗地震波对建筑物的破坏程度,要区别于地震震级。

一般为6-9度。

土石方结构:持力层:直接承受基础荷载的一定厚度的地基土层。

回填:将土重新填入(如沟渠或基础墙的空隙);亦指用任何材料重新填满。

打夯:人工打夯或用打夯机把地基砸实.夯点:测试土质的一种办法,一般测量夯击数,来此定一块土地的土质是否一样。

钎探:将钢钎打入土层,根据一定进尺所需的击数探测土层情况或粗略估计土层的容许承载力的一种简易的探测方法。

大放脚:是指从基础墙断面上看单边或两边阶梯型的放出部分,根据每步放脚的高度是否相等,分为等高式和不等高式两种。

沟槽:槽底宽3米内,槽长大于3倍槽宽的。

地坑:底面积在20平米内,且底长边小于3倍短边的。

放坡:为了防止土壁塌方,确保施工安全,当挖方超过一定深度或填方超过一定高度时,其边沿应放出的足够的边坡。

这就是放坡。

工作面:直接进行采掘或排土的场所。

填料加固:用于软弱地基挖土后的换填材料加固工程。

基础与结构:筏板基础:(又名满堂基础和筏型基础)是把柱下独立基础或者条形基础全部用联系梁联系起来,下面再整体浇注底板。

由底板、梁等整体组成。

一般有无梁式满堂基础、梁板式满堂基础和箱形基础三种形式。

条形基础:(又名带型基础)是指基础长度远远大于宽度的一种基础形式。

按上部结构分为墙下条形基础和柱下条形基础。

独立基础:当建筑物上部结构采用框架结构或单层排架结构承重时,基础常采用方行、圆柱形和多边形等形式的独立式基础。

独立基础分:阶形基础、坡形基础、杯形基础3种。

箱型基础:箱型基础是由钢筋砼的底板、顶板、侧墙及一定数量的内隔墙构成封闭的箱体,基础中部可在内隔墙开门洞作地下室。

桩承台基础:由桩和连接桩顶的桩承台(简称承台)组成的深基础,平台一般采用钢筋砼结构,其承上传下的作用,把墩身荷载传到基桩上。

杯形基础:当柱采用预制构件时,则基础做成杯口形,然后将柱子插入并嵌固在杯口内,故称杯形基础.。

砖混结构:指建筑物中竖向承重结构的墙、柱等采用砖或者砌块砌筑,横向承重的梁、楼板、屋面板等采用钢筋砼结构。

常用于7层以下的普通多层住宅。

优点:造价低,施工简单快捷。

缺点:不适合复杂的建筑形式,层高、房间大小等要求严格,抗震能力稍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