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方案授课者授课班级授课时间课型新授课课时第一课时授课地点授课课题孔雀东南飞(一)教学目的1.知识目标:鉴赏本诗的人物对话、人物性格与思想内容,学习本诗的写作特点。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养成咀嚼回味的良好习惯,能够熟读成诵。
3.情感目标:通过诗作体察封建礼教毁灭恩爱夫妻的婚姻乃至生命的现实,感受刘兰芝和焦仲卿对爱情追求的坚贞之情,激发学生的同情心与是非感。
教学重点理清叙事诗的矛盾冲突和曲折情节,分析把握通过人物对话揭示人物形象性格的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教法难点:采取何种方法使全体学生参与到教学当中;学习难点:理解刘、焦爱情悲剧的根源,增强学生的同情心、是非感与生命意识。
内容变更使用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歌曲录音戏曲片段课外作业拓展题:(1)熟读并背诵“鸡鸣外欲曙……二情同依依”。
(2)反复朗读课文,对课文的人物对话多加揣摩。
教学反思本课通过各个环节的设计,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任务中来,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讨论、辩论时学生主动性非常高,在整个教学中我只是起指导、调节作用。
教学思路说明说教材岗位-知识-技能本班为数控中专,语文知识和素养是学生学习其他课程以及从事某种职业岗位能力必备的基础,理解感悟更是职业能力中不可或缺的思想意识和思维能力。
教材地位《语文》是一门公共基础课程,是相关专业学生学习其他课程的素质基础,也是未来从事各种职业岗位工作必须的文化素养,也是夯实终身学习基础的必修课程之一。
教学内容变更重点、难点确定重点确定:本节课的学习侧重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难点确定:1.根据教法定难点本班学生是三年制中职学生,文化基础参差不齐,上课注意力不够集中,如何使所有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并学会独立自主的解决问题是教师教学的一个难点。
2.根据学生学习定难点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不仅需要熟悉课文,还需要自主思考、讨论、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而学生的理解能力比较差,如何让所有的学生都理解刘、焦爱情悲剧的根源,增强学生的同情心、是非感与生命意识是学生学习的又一个难点。
说学生学生特点分析本班学生为中专一年级的学生,不怎么喜欢古诗词,对古代长篇叙事诗和文言文阅读更有畏难心理,学习较被动,一般等待老师的讲析。
《孔雀东南飞》成诗年代较久远,学生对那一时期的历史尤其是社会生活了解不多,这会影响对内容的理解和思考。
但学生已学习过一些古典诗歌和文言文,大多数学生能够在老师引导下借助注释等疏通文本,筛选出文中主要的信息,理解作者的主要观点与人物性格。
而且本诗的一个鲜明特点是故事性强,容易诱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可以抓住学生有音乐和文艺表演才能及欲望的实际,借助音乐的功效,调动学生积极性,帮助他们主动去学习鉴赏,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知识能力准备学生以前接触过诗歌,对乐府诗也有一些了解,这为学生学习本课奠定了鉴赏基础。
本课教学中,学生需准备的知识:了解文章内容与思想情感;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
说教学法教学思路改革本次课的设计是让学生在自主轻松的氛围中学习诗歌,着重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通过“导---读——听——赏——背——练”六个环节来完成教学。
在教学设计中考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主导和主体的关系。
教学措施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开展教学。
以任务引领促进学生完成任务,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能力互补性分组——培养学生团队精神与合作性学习。
组间组内竞赛——培养学生竞争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情景设计通过运用多媒体教学,播放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几个片段,创设情境,营造氛围,迅速吸引学生的审美注意。
然后,以诵读为载体,以文学鉴赏为纽带,把课堂变成学堂,让学生以主人翁的身份主动地获取知识,提升鉴赏能力。
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手段采用提问、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协作、观点碰撞、教师引导的方式突出重点。
采用重点提示、探究性问题、启发性问题设计与引导等方式突破难点。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设计说明孔雀东南飞课前准备:1.布置学生结合注释,疏通文意;2.思考文章内容与思想情感;3.播放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给学生听。
/view/16675.htm预习:1.查阅资料,了解文章内容及其思想感情;2.查阅资料,了解关于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
课前的充分准备是有效课堂的基础。
情境导入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情景导入,营造氛围,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上课1.运用多媒体,让学生观看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最后几组镜头,并由此导入课文;2.解说并板书课题:孔雀东南飞(并序);3.观看MTV,带着老师的问题,浏览课文。
4. 播放歌曲《孔雀东南飞》MTV,提出问题:歌曲《孔雀东南飞》,曲调缠绵悱恻,令人伤感。
为何如此伤感?这对恩爱夫妻——焦仲卿、刘兰芝——缘何分手呢?1.观看梁祝视频;2.介绍《孔雀东南飞》的写作背景;分角色读、悟课文环节二:朗读课文,感悟情节分角色朗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读中自主体会文章的行文思路,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1.提出分角色朗读课文。
2.让学生自读课文并思考,曲折的情节和跌宕起伏的矛盾冲突;3.教师引导,然后要求分小组进行合作探究交流;1.迅速找出课文主要人物,分角色朗读;2.分小组探讨交流课文故事情节。
4.投影归纳五个方面内容。
3.领会并记录。
人物分析环节三:理解词句,人物分析通过组间提问,解决了最枯燥的字词讲解,讨论交流,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①从“十三能织素”到“及时相遣归”,写刘兰芝对焦仲卿的诉述,引出被遣之事。
(曲)②从“府吏得闻之”到“二情同依依”,写夫妻誓别,仲卿与兰芝告别,发誓要再接兰芝回来。
(平)③从“入门上家堂”到“郁郁登郡门”,写兰芝回家之后的遭遇。
还家不久媒人登门说亲,受到兄长的逼迫而答应“改嫁”。
(曲)④从“阿母谓阿女”到“自挂东南枝”,写兰芝、仲卿为践诺和抗争,双双殉情,为全诗的高潮。
(曲)⑤“两家求合葬”到结尾,表达了人们对他们的同情及诗人强烈的愿望。
(平)1.分组,鼓励学生组间提问,解决对字词的学习理解(①通假字②文言实词③词类活用④古今异义⑤文言句式⑥偏义复词);2.投影这六个方面的一些例子;1.组内讨论交流找出(①通假字②文言实词③词类活用④古今异义⑤文言句式⑥偏义复词);2.组与组之间学生针对以上六类词义相互提问;3.鼓励学生提出其他不理解的字句,进行引导,共同解决;4.结合人物对话的朗读揣摩,分析人物性格;①人物形象之一——刘兰芝: ②人物形象之二——焦仲卿: ③人物形象之三——焦母: 5.对学生的回答予以归纳,课件显示。
3.组内讨论,各自推选代表发言:(1)刘兰芝有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之貌,温柔、贤淑、勤劳,自尊、自信、自重,有礼、有节、有度,有情、有义、有心,不为威迫所屈,也不为荣华所动,忠贞而有反抗精神。
(2)焦仲卿:忠于爱情,不敢直接抗争,只消极反抗,忍辱负重,温情,软弱,愚孝。
(3)焦母:专横跋扈、专横固执。
4.和老师一起归纳,并记录。
相互总结环节四:课内小结,加深理解同桌相互点评,加深对问题的印象,进一步理解课文。
巩固提高(五)布置作业,自主练习反复诵读揣摩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1.结合本节课所学,就老师的问题同桌进行相互总结,互相点评;2.看课件,听取老师的总结并记录。
1.提问:课文中的人物形象非常丰满,是通过哪些手法表现出来的呢?引导学生相互小结并予以明确:(课件展示)(1)通过有个性的人物对话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是《孔雀东南飞》最大的艺术成就;(2)简洁的人物行为刻画;(3)精练的抒情性穿插;(4)比兴手法和浪漫色彩的运用。
(1)熟读并背诵“鸡鸣外欲曙……二情同依依”。
(2)反复朗读课文,对课文的人物对话多加揣摩。
1.布置任务,提出要求。
1.领会作业要点和重点揣摩需要背诵的人物对话。
下课板书设计孔雀东南飞(并序)情节:——(被遣——盟誓——“改嫁”——殉情——合葬)——曲平交错忍辱负重追求自由坚强善良人物:焦仲卿忠于爱情刘兰芝忠于爱情抗争忠贞不渝抗争专制蛮横霸道无理焦母刘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