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复式条形统计图》心得体会

《复式条形统计图》心得体会

听李继杰副校长执教《复式条形统计图》心得体会
水心小学范恺
本周,我通过微信视频认真倾听了英德市第四小学李继杰副校长执教的四年级下册《复式条形统计图》一课,让我受益匪浅,明确了在新课程背景下上好一节课数学课的走向――学本课堂。

《复式条形统计图》这节课是在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李校长整个过程使学生亲身经历了数据的观察、猜测、分析的过程,从中体会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体现了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通过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体验知识的发生和发展的过程”的新理念。

这节课有以下几个亮点:
一、抓准学生的学习起点,有效设计教学
美国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曾说过:如果我不得不将教育心理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

作为成长中的学生,他们所经历的学习过程应该是主动探索,自主构建,不断完善与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已有的知识背景、生活经验和对社会的理解等因素将会影响学习的效果,这就需要教师密切关注学生的起点,并据此展开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

练老师设计的几个教学环节都体现了这种生本理念。

在引题环节中,设置上课得分统计图评价体系,与本课统计图知识点想契合,设计得很有匠心。

出示长隆欢乐世界项目(本
班学生男生兴趣人数统计图和本班女生兴趣人数统计图),让学生说一说自己设计而统计图中得到哪些信息?通过提问使学生感受到单式统计图不利于比较两组数据,实在是太麻烦,非常需要复式统计图。

再请学生设计一个统计图,能很方便的比较男女生兴趣的情况。

这样的设计让学生的认知产生冲突时,深刻体会到复式统计图的必要性。

还有数学老师都知道在让学生画一张统计图是很费时间的,他大胆地让学生采用徒手绘制统计图草图,既节约了时间,又让学生充分经历了复式统计图形成的过程,一举两得。

二、注重知识的对比,扎实有效教学
对比就是运用对照的手段确定事物异同关系的思维过程,对比教学就是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做文章,不是就事论事,而是对比类推、举一反三。

具体而言,对比教学法就是指在教学中将一些具有某种联系和区别的教学内容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其相同和不同之处,使学生在明确了一个内容之后能够自然地联想到另一个内容,并能自行理解和掌握,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本节课中,李校长让学生分析复式条形统计图,使学生在比较辨别中认识到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优点。

以此深化学生对复式条形统计图应用范围的认识。

三、学生为主体,老师是幕后引路人
这节课知识点较简单,学生比较容易掌握,因此,李校长为学生创造了很多的实践机会,比如让学生通过观察获取统计图的
信息;通过学习例题,让学生全面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把一个复式条形统计图错误的地方分析出来等等,在通过篮球单手还是双手准一点进行分析。

这些既锻炼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又让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得到了培养。

在这个过程中,练老师是退居幕后的引路人,当他们学习的方向偏离轨道的时候,我便给他们送上一盏明灯,让他们能在数学海洋中顺利地扬帆启航。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