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读懂古诗ppt课件

如何读懂古诗ppt课件


11
• 诗题的作用 • 1:题目揭示内容 朱熹的《观书有感》,如果只看诗正文,以为是小湖水的
风景,但看了题目之后,便知道,本诗谈的是作者看书的感受,半亩方塘是 书,天光云影是指书中有美好的景致,源头活水是指读书可以使神清智清, 思想永远鲜活。 2:题目表露心情 贾岛的《寻隐者不遇》这个题目前后两个动作。“寻”与 “不遇”,含蓄之极。但我们即使不看诗也能够揣测出作者遗憾的心情。 3:题目展示思路 张九龄的《望月怀远》,题目意为遥望月亮起相思,进而 怀念起远方之人。而“先望后怀”正是该诗的思路。
专题三 古代诗歌鉴赏 如何读懂诗歌
一、知识整合
(一)古代诗歌的分类 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
1.古体诗 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歌”“行”“引”“曲”“吟”等古诗体裁
的诗歌皆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
由。 2.近体诗 也叫今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这类诗讲究
字数、句数、平仄、对偶、押韵等,规矩很多。
2014·广东卷
《望江怨·送别》
①交代了诗歌的题材(送别诗);②暗 示了作品的感情基调(怨)。
7
[即时应用] 1.《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一诗,从标题上来看,交代了哪些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①交代了写作缘由和内容(竹窗闻风); ②交代了写作目的(怀念远方之人); ③暗示了诗的感情基调和类别(怀人诗)。
9
读标题
①时间是中夜(半夜);②地点是西园;③人物动作:中夜起来后望着西园的月
亮。
猜想
①作者为什么半夜的时候站在自己的房间里望着西园呢?②他是不是听到了 什么呢?
①我们在诗中就看到了“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点题)
②标题里有月,诗中第二句就有“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读诗
③作者“望”时是怎样的心情呢?于是尾句有交代“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 另言外”,。古作人者还的有心一情个很写寂作寞习。惯那,么通,常作在者诗为的何开会头寂一寞两呢句?就再破联题系、写点作题背。景这就样可,知我晓 们就可了以。依带据着标对题标,题了的解疑开问头,的我内们容读。懂了该诗。
12
2、抓作者,知人论世 要真正读懂一首诗,必须知人论世。“知人论诗”就是说要了解诗人的思想性
格、生活经历、风格流派及其创作的时代背景、目的等。读诗时,必须注意 诗人的遭遇、境况,注意诗人所处朝代的国势、朝政等方面的问题。知道了 人与世,才能准确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这方面的信息有的诗歌考题会提供 相关的注释,有的属于名家名篇的则不再加注,需要从平时积累的知识中回 忆提取。
10
[牛刀小试]

近试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张水部 (唐)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
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
画眉深浅入时无?
• 思考: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 【解读】此为干谒诗。诗人以“新妇”自比,以“舅姑”比主考官,以“画 眉”比自己的诗文。以“夫婿”喻指当时在诗文上颇有名气而且又乐于提拔 后进的水部郎中张籍。含蓄表达考前担心作品不一定合主考心意,求张指点。 通过优美的诗韵,巧妙地表达了一名应试举子,在面临关系到自己仕途的一 场考试前,那种特有的不安和期待心情。
二、读懂诗歌的一些方法 1、抓标题,找准理解的切入点。
标题是诗歌鉴赏的切入点。因为标题富含着诸多信息(时间、地点、人物、 事件以及诗人的心情、诗歌的意境、诗歌的类型等)。可以这样说,诗歌的 题目是诗歌鉴赏的向导。它或显示诗歌题材,暗示诗歌内容,或奠定情感基 调或点明主旨。
4
例如:
诗题
重要信息
《咏素蝶诗》
8
带着标题去读诗 有些标题并不一定蕴涵着那么丰富、全面的信息,而是留下了空白点,这个空白点
给我们留下了猜想揣摩诗的内容的空间,使我们很容易较快地深入到诗的内容中去。 以柳宗元《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为例。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寒月上东岭, 泠泠疏竹根。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5
诗题
重要信息
《左迁至蓝关 示侄孙湘》
①交代了写作缘由(左迁)、地点(蓝关)和特定读者(侄孙湘); ②暗示了诗的类别(贬谪诗)。
《梦游天姥 吟留别》
①交代了写作内容(梦游天姥);②交代了写作目的(留别); ③交代了诗的体裁(古体诗); ④暗示了写作手法(浪漫主义手法)。
6

卷别
2015·全国新 课标卷Ⅱ
标题 《残春旅舍》
蕴含信息
①点明了时间(残春);②点明了地点 (旅舍);③暗示了诗歌的感情基调( 残)。
2015·福建卷
《秋夜纪怀》
①点明了时间(秋夜);②交代了写作 目的(纪怀)。
2014·全国大 纲卷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 居》
①点明了地点(南溪);②交代了写作 缘由(寻);③提示了写作对象(常山 道人隐居)。
①交代了写作对象(素蝶);②点明了诗的类别(咏物诗);③暗示了写 作手法(托物言志)。
《鹊桥仙·七夕》 ①交代了写作对象、内容(七夕)或写作缘由(因七夕而写);②暗示了 写作内容和情感(写夫妻相思相聚)。
《征人怨》
①交代了写作对象(征人);②揭示了全诗的感情基调(怨);③暗示了诗 的类别(边塞诗)。
13
春日即事 李弥逊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 [ 注 ]① 李弥逊( 1085 - 1153 ),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 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 ② 张罗地: 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思考:从这首诗中你读出了什么情感? 【解读】有了这一介绍,对诗歌情感的把握就容易多了。不难看出诗的一、二 句写了暮春黄昏,小雨霏霏,落花狼籍,从这些凄凉的景色可看出作者政治上 失意后的寂寞愁绪。三、四句写诗人家门前几可罗雀,他只得在归鸟的鸣叫声 中,关上了自己的家门,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感叹。这正是作者因 反对秦桧而被免职后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诗人真正是触景生情,情由景生。
3.词 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 府等。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 声。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单调只有一段,双 调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句数大体一 致。词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阕、 上阕、上片,第二段叫后阕、下阕、下片。 4.曲 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 散曲包括小令、套数(套曲)两种。套数是连贯 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