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本科教学督导委员会工作总结苏州大学本科教学督导委员会2015年7月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本科教学督导委员会工作总结苏州大学教学委员会:本科教学督导委员会根据教务部对本学期督导工作的要求,圆满完成了各项教学督导工作,现向校教学委员会提交工作总结,请予审查并指正。
一.常规工作1.随堂听课本学期全体委员共听课504节,平均每人听课29.6节。
其中,文科组听课200节,人均28.6节;理工组听课148节,人均29.6节;医学组听课156节,人均31.2节(详见附件1)。
2.参加各类座谈会本学期,全体委员共参加各类座谈会32场。
其中,文科组6场;理工组7场;医学组19场。
医学组部分委员还参加了医学部教学指导委员会会议、师资库建设工作和护士节活动各一次。
3.全体委员积极配合各学院(部)进行了期中教学质量检查工作。
4.全体委员中,有31人次参加了期末考试巡考工作。
二.专题活动(一)新生研讨课调研自2014年秋季开始,教务部尝试对2014级新生开设“新生研讨课程”,在全校范围内动员了90名左右的教授开设了近100门次的研讨课程供新生选修。
为了了解研讨课程开设的情况和效果,为后续研讨课教学积累经验,根据教务部要求,督导委员会组织了主题为“新生研讨课程开设情况”的调查工作。
调查采取了现场听课,向开课教师了解教学情况,召开学生座谈会等形式,听取师生们的反映、意见和建议,获得了许多有价值的第一手信息。
经对信息、资料的收集整理,委员们以填写调查表的方式进行了汇报,再经督导委员会汇总、编辑,完成了《关于新生研讨课程开设情况的调查报告》提交给教务部。
师生们普遍对开设新生研讨课的创举表示赞同和认可。
许多教师在课程实践中开拓教育思路,大胆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学生的思维方式。
教师们认为,对于刚从应试教育桎梏中走出的学生来说,让他们了解和熟悉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非常必要。
学生在选修研修研讨课后感到收获很大,体会也很深。
他们反映,刚踏进大学的校门就能领略教授的教学风范,汲取渊博的知识实属幸运。
文学院吴雨平教授开设的“西方文学经典中的英雄形象”吸引了许多不同专业的新生研修。
从古希腊的“半神式英雄”到二十世纪的“反英雄”,吴老师向学生们介绍了不同历史时期西方文学中“英雄”的形象。
结合授课,她还向学生提供了许多文学片段、影视作品等原始材料供观看和鉴赏,使学生大开眼界。
每一单元都组织学生两三人一组进行交流和讨论,教师在现场进行气氛的调节和节奏的把握,对学生的观点进行点评。
学生们情绪饱满,课堂上气氛活跃。
学生极少有缺课现象。
大家都反映吴老师的每一节课都能给自己带来不少的收获,缺了课是很大的损失。
城市轨道交通学院姚林泉教授开设的《力学漫谈—身边的力学》课程虽然属理科类学科范畴,但选修的学生却很多,教师不得不将学生分在两个校区设班开课。
学生对课程的兴趣非常浓厚。
天赐庄校区的班级20名学生竟来自10个专业行政班,甚至还有金融学、会计学专业的学生研修该课程。
课程的专题设计选用了人们在平时常见的力学现象,如“猫儿从高处落下为什么不会受伤”,“为什么大跨度的桥要用斜拉式结构”,“飞机是怎样上天的”等,使学生很感兴趣。
每个专题都由教师对专题作介绍和启发式指导,然后以问题探究的形式组织学生研讨。
教师还引导学生在课后进行文献检索和资料查询,如何制作ppt文件等。
学生按两人一组进行合作“备课”,为问题的讨论做好准备。
讨论课上,合作小组由一位学生通过播放ppt文档进行主讲,另一位同学作概括和补充,课堂其他同学可现场提问或答辩。
课堂上学术气氛浓厚,互动效果强烈。
姚老师非常注重对学生学习状况的过程化考核。
课程结束没有卷面考试,分数的评定依据到课次数,课堂参与互动情况,对问题理解和陈述的深度及ppt制作质量等因素综合考虑。
而且,教师把学生之间进行互评作为课程成绩的一部分。
学生反映说,这样的学习成绩评价方式在中学里是没有的,它体现了客观、公平的原则,我们认可!唐仲英血液研究中心的周泉生、王建荣两位教授为新生开设了的“干细胞与肿瘤:二十一世纪人类面临的挑战和机遇”课程吸引了许多学生聆听。
开课前,他们认真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编写了适合新生使用的教材。
教学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他们把每次3学时的课分成三个阶段进行:第一节课教师介绍主要内容,启发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思考;第二节课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第三节课由小组代表发言和提问,同学间进行交流。
每节课都上得生动有趣。
最后一次课上,教师还组织了全班性的专题讨论和汇报讲演。
对表现出色的学生进行评奖。
学生反映收获很大。
课程结束后,参与研修的30名学生每人都向教师提交了学习心得或学习体会。
两位教师专门就课程开设撰写了体会文章《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提交给参与调研的督导,表现了对开设研讨课程的高度重视和饱满的热情。
本学期他们仍然开设该门研讨课,报名的学生竟达400多人次。
更多的教师希望把研讨式的授课和学习方法作为大学学习的主要形式,在更多的课程中得到体现,而不是仅局限于对新生开设的这些课程。
因为要从根本上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独立思考能力和科学创新意识不是通过一两门课程学习就可以解决的,也不是一两个学期能够奏效的,希望有更多的课程能够参与体现,更多的教师能够积极参与。
调查中也有发现,一些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仍以讲授为主,学生少有机会参与互动和交流,研讨气氛明显不足。
建议教务部组织任课教师进行总结交流,还可以举行观摩和研讨活动,使开设新生研讨课的初衷在实践中更多的得到体现。
(二)试卷抽查本学期有15位督导参与了对全校所有学院(部)2014年秋季期末考试试卷的抽查工作。
大家反映,通过之前的抽查工作,大部分学院(部)对批卷、阅卷工作的重视程度有了较大的提高。
给分、计分和登分的出错率大大降低。
规范程度也大大提高。
沙钢钢铁学院的试卷档案质量较高。
主要体现在:1.试卷卷面设有计分框。
每个大题题号后附计分框,计入该题最终得分;卷首设登分框,将各大题计分依次填入。
登分框最后一栏为总成绩。
这样处理可以杜绝计分和登分时出现错误,复查或抽查时,由于卷面各数字十分清晰,使得复核既方便,又准确。
2.归档意识很强。
考试中各个环节的原始材料都保存完整,而且装订次序规范,装订质量较好。
建议有关部门推广该学院的经验。
特别是在卷面设置计分框和登分框的做法,操作甚易,而效果极佳。
(三)听取论文答辩本届本科毕业生答辩阶段督导委员们走进各学院(部)的毕业设计(论文)答辩现场,了解毕业设计(论文)答辩情况,全体委员共计参加了场论文答辩,其中一次答辩场,二次答辩场(详见附件1)。
在听取答辩的同时还现场翻阅了部分学生的论文文本,向参加答辩的教师和学生提出了许多中肯的意见和建议。
1.毕业设计(论文)情况总体良好绝大部分学院(部)对答辩工作非常重视,周密计划,充分准备。
现场组织工作也较周到。
时间控制和把握适中。
使答辩任务圆满完成。
电子信息学院整个毕业论文答辩过程有条不紊,组织周密,准备充分。
电子学院历年都把毕业设计论文答辩集中安排在同一次时间、同一地点内去完成。
论文答辩场所(博远楼)庄重严肃,声势大,学术氛围浓厚,特别对参加论文答辩的学生和指导老师,从思想上、行动上起到促进和重视的作用。
答辩集中在同一时间和地点进行使得教师和学生相互沟通和协作有更多的机会,也有益于答辩学生提高对问题的思路。
跨系科的答辩学生能及时找到指导老师,老师也能很方便地见到学生,及时解决问题。
全院分成16个答辩小组同时进行答辩,每个小组均由资深学术人员和教师领衔组织答辩。
城市轨道交通学院对二次答辩非常重视,针对第一次答辩成绩不理想,或由于某种原因未参加一次答辩的学生组织了两场二次答辩;为遴选优秀论文和优秀团队组织了一场二次答辩。
三场二次答辩都由院主要领导和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主持和参加。
答辩进行严肃认真,对学生的提问学术观点强,要求也较严格。
2.毕业设计(论文)答辩中的问题(1)部分专业教师指导学生人数太多,影响毕业设计质量。
档案学专业的教师除了指导全日制学生外还要承担二级学院、自考生等的毕业设计任务。
最多有教师指导20多名学生的。
有的教师在答辩现场才能看到设计论文。
学生一边陈述,教师一边翻看论文,造成了走过场的答辩状况。
(2)少数学生答辩过程中的表现能力不尽如人意,如PPT的制作与使用,语言能力表达等方面。
这些学生在答辩陈述中表现出神色紧张、拘谨;内容凌乱无序,没有重点;语言模糊不清,词不达意等。
制作的ppt质量也较差,显示中难以看清、看懂所表达的意思,影响答辩质量。
这些问题希望教师在指导毕业设计过程中加以注意,给学生以必要的指导。
(3)少数教师对答辩工作认真态度不够,答辩中多次接听电话,甚至离开答辩现场长时间与外界联系,不但影响了答辩的进度和质量,对在场参加答辩的学生也造成不好的印象。
(四)参加期末考试巡考本学期末,督导委员会绝大部分教师参加了共计31场期末考试巡考工作(详见附件3)。
大家本着高度的责任心和认真负责的态度完成每一场巡考。
巡考中发现师生对期末考试工作的态度比之前更加端正,违反考场纪律的现象大大减少。
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师到达考场的准时率还不很高。
到场后安排学生座位和收交与考试无关物品的工作也欠顺利,有的考场到打铃时学生还未坐稳,发放试卷显得很匆忙。
监考中,教师翻阅手机的现象为数不少,外出接听电话的现象也常有发现,不少考场有开考时间过于提前的现象。
(五)其它工作1.医学组在医学部教务办的组织下参加了十个学院和附属医院的观摩教学。
除了在市区举办以外,还去了常州和张家港等地的教学医院听课,各学院和教学医院都非常认真地组织了观摩教学工作,指派了一些有丰富临床和教学经验的教师走上讲台,促进了医学教学工作,推动了临床医生上讲台的全面展开,深受学生欢迎,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同时观摩教学的老师也接触到了在各医院实习的高年级学生,他们为能在离开学校后还能看到老师下去看他们感到非常高兴,更激发了他们努力学习的积极性。
一般层面的听课,总的感觉比以前有所改观。
这与各学院认真抓教学有关,另外通过学生给老师评分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通过打分还是能反映出一些问题,特好的和较差的还是可以分别出来。
医学组督导也重点听了一位低分教师的课,通过课后的交流和沟通缓解了这位教师的心理压力,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方法有了很大的改变,教学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2.督导委员会四位正副主任委员应校学生工作处邀请分别到四个会场,参加了“2013—2014学年苏州大学优良学风班校级评审交流会”,并担任了评委。
三.各学院(部)对本科教学工作重视程度大有提高1.文学院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
近年来文学院陆续引进了一批年轻教师,虽然他们中大都具有较高的学位,但未曾经历教学工作实践,缺乏教学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