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读代讲,读中感悟
——《爱发脾气的孩子》教学设计
【课题】
语文出版社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7课《爱发脾气的孩子》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儿童故事,讲的是一个孩子在父亲的帮助下,认识到自己发脾气对别人的伤害是无法弥补的,于是学会了自我控制,不乱发脾气。
这篇课文故事情节简单,但有一些较难理解的词语、句子,文章包含的道理也较为深刻。
课文配有一副插图,表现的是男孩儿把锤子和钉子还给爸爸的情景,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在家里都是小太阳,都是大家宠爱的对象。
有时候他们也会像文中的男孩儿一样碰到不顺心的事情就会发脾气。
这篇文章比较接近儿童的生活实际,老师可以借机启发学生,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会宽容。
可文中有些较难理解的词汇和句子,还有课文所包含的生活道理,这可能会导致学生的学习难度加大,为此教师要做好适当的架桥铺路的工作。
【设计思路】
《语文课程标准》十分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独特情感,本课设计以朗读为主,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在读中有所感,在读中有所悟。
本课以图片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过渡新课的教授,教学环节衔接自然,再从课文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了一个个贴近文章和实际生活的问题和任务,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使学生明白文中所包含的做人的道理。
【教学目标】
1.巩固认识“脾、遇、锤”等生字,会写“难、批、解”3个生字,学习新偏旁:角字旁。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默读课文,了解男孩儿改变的原因。
3.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课文告诉我们的善于控制自己,不乱发脾气,学会宽容的道理。
【教学重点】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默读课文,了解男孩儿改变的原因。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课文告诉我们的善于控制自己,不乱发脾气,学会宽容的道理。
【课前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
【预设过程】
一、图片激趣,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图片(高兴、难过、害怕、生气的表情图)
提问:你知道每幅图代表什么样的表情吗?
2.你能选择其中一个词语来说句子吗?
3.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男孩儿,请问:他是一个怎样的男孩儿呢?课文讲了一个
什么故事呢?
4.过渡:爱发脾气的男孩子,有一天终于学会了控制自己,他到底是怎样做到的呢?让
我们走进课文,继续了解他吧!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通过图片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
通过人物的表情来探究人的心理活动的学习热情。
]
二、精读课文,读中感悟
1、自由读,学习第1自然段。
课件出示问题:①男孩儿的性格有什么特点?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来?
②男孩儿发脾气的后果是什么?
③面对爸爸的批评,男孩儿的反应是什么?哪个词语能体现出来?
学生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指名回答,师引导,评价,奖励
[设计意图: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通过表扬奖励的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表现欲。
]
2、自主学习,小组交流——第2到5自然段
(1)课件出示自学提示:默读第2到5自然段,思考下面三个问题:
①. 爸爸对男孩儿提出了什么要求?划出相关句子。
②. 男孩儿是怎么做的?
③. 找出表示时间先后顺序的词语,用这些词语说一说男孩儿改变的过程。
(2)学生自学
(3)小组交流
(4)全班交流,师适时引导。
[设计意图:学生自学,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环境的形成,小组、全班交流有利于学生形成合作意识和提高沟通交流能力。
]
3、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学习第6自然段
(1).思考:男孩儿后来为什么不乱发脾气了?
(2).师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无法填平的洞”指的是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思考,有利于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符合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
三、联系生活,升华认识
1、学生再读课文,说一说从男孩儿的身上得到了什么启发?
2、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想想自己有没有出现过类似男孩儿这样的事情发生?
和同桌说一说。
3、同桌交流:如果今后再遇到不顺心的事情,你会怎么做?
学生A:同学之间吵架,……
学生B:同学之间打架,……
学生C:当有同学再像上次那样不小心弄坏我的东西,……
3、课件出示同学之间发生矛盾的一些生活照片(老师平时抓拍到的)
师小结:学完课文后,我们知道了,今后再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不乱发脾气,对同学、好朋友要学会宽容,这样才能有很多很多的好朋友一起学习、游戏、做运动……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培养,让学生在课堂上大胆交流,有利于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
]
四、借助评价,指导书写
1、师出示要写生字(难、批、解),要求学生观察每个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说一
说,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2、师范写,生书空。
3、生描红,练习书写,师指导。
4、生口头组词,选词说句子。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写好生字,先要让学生观察生字的结构,然后重点指导难写的生字,给学生充分写字的时间,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又让学生互相评价,发现不足,互相订正,从而体验书写带来的快乐。
]
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完成《同步训练》相关练习
2、学习本课后,如果以后再遇到不顺心的事,你会怎么做?跟爸爸妈妈说一说。
[设计意图:拓展延伸和作业布置的环节意在“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使学生带着收获,带着思考,带着信心,走向新的课堂,开始新的探索。
]
【板书设计】
爱发脾气的孩子
起因:乱发脾气朋友变少经过:钉钉子拔钉子
结果:控制自己不乱发脾气
【指导教师点评】
这篇教学设计充分展现了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以阅读为核心,以学生的
学习兴趣为动力,面向所有学生,既体现了教师是教的主体,又体现了学生是
学习的主体的双主理念,同时还较好地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我认为这篇教
学设计有以下三大特点:
一、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源动力,只有培养出学生
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更好地去主动学习知识。
在该设计中,执教者利用课
件设计了很多激发学生兴趣的情境,拉近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
如在导入
中为学生展示了多张人物的表情图让学生猜一猜,把学生的兴趣全部调动起来。
还比如在第三个环节,让学生联系生活,升华对文中蕴含之理的认识时,执教
者也适时地运用课件唤起学生对生活的回忆,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语文学习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本设计能
处处以学生为主,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并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主要体现在精读课文,体会变化这一部分。
教师问:男孩儿虽然不明白爸爸的
用意,但是他还是照做了。
男孩儿的脾气有变化吗?引导学生思考,并找到第
四自然段。
找到之后,教师没有马上讲解,而是引导学生首先找出三个表示时
间变化的词语“很快”“过了一段时间”“到后来,几个星期”,然后采用师
生合作交换接读,最后让学生结合这些表示时间变化的词语,谈谈你从中读懂
了什么。
学生自然而然的体会到男孩儿的脾气越变越好,发脾气的次数也越来
越少。
三、重视个性化朗读中情感升华
“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
本教学设计中不同要求、不同形式的朗读
贯穿于整节课堂教学,这样的设计有助于学生充分感悟语言文字中蕴含的道理,并将之内化、积淀,从而形成良好的语感,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如:引导
学生朗读“爸爸,我已经不需要这些东西了,我现在可以控制自己,不再乱发
脾气了。
”执教者采用个性化朗读。
首先让学生看图,然后教师提问:此时此刻,男孩说这句话是怎样的心情?当学生回答“高兴。
”执教者随即问:“为
什么高兴?”引导学生说出:“因为他改掉了乱发脾气的毛病,所以高兴。
”
执教者马上说:“那就请你带着高兴地心情读读这句话。
”接着又抽问,有的
说兴奋,有的说激动,有的说快乐。
此时,执教者真正发挥主导作用:“此刻,男儿心理仅仅只有高兴、兴奋吗?如果明白了曾经做那么多错事,他现在的心
理不免会感到怎样呢?”立即有一个孩子说“伤心”接着有人说“懊悔”,然
后又请他们带着“伤心”“懊悔”的心情读该句子。
在这个教学环节,执教者
充分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男孩儿的心理,采用个性化朗读的引导,达到了预
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