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的经济增长》PPT课件

《中国的经济增长》PPT课件


• 据国际权威机构预测,中国经济总量将在2026 年首次赶超美国,届时中国GDP为22.3万亿美元 ,美国则为20.1万亿。
• 做出该预测的前提是什么?
4
年份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国民总收入
100.0 107.6 116.0 122.0 133.3 148.2 170.8 193.4 209.9 234.1 260.6 271.4 282.5 308.2 351.5 399.6 452.0 494.2 544.5 596.9 640.6 691.5 750.6 811.1 888.5 983.1 1085.4 1216.1 1371.4 1568.4 1718.8 1878.7
• 这也解释了一些非社会主义的发展中国家如印度,在采 用相同的发展战略时也有类似的政策环境和行政管制。11
工农剪刀差
• 发展战略及相应的政策环境和分配体系同时也决定了 中国当时的农业制度。
• 为保证粮食作物和其他农产品能够以低价格供应给城 市(即所谓工农剪刀差),1953年农村地区开始实施 强制采购计划,要求农民将规定数量的产品以政府制 定的低价格卖给国家。
人均国内生产Βιβλιοθήκη 值100.0106.1
113.0
117.5
126.2
137.9
156.8
175.5
188.2
206.6
226.3
231.9
237.3
255.6
288.4
324.9
363.3
398.6
433.9
469.4
501.4
534.9
575.5
618.7
670.4
733.1
802.2
887.7
994.7
1129.6
1232.1
5
1337.6
“中国之谜”
• 同样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中国避免了苏东国 家的J型下降,自引入市场经济以来,高速经济增长成为 长期趋势;
• 同样是从前工业化国家向现代化国家迈进,中国走在了广 大的发展中国家最前列,西方主流学界认为压抑了经济活 力的政治制度并未发挥显著的负面作用;
稀缺; • 经济剩余很小,并且高度分散在各个家庭中。
9
扭曲性的宏观政策
• 上述矛盾决定了资本密集型的重工业不可能在中国自发 发展。因此中央政府设计了一系列扭曲的宏观政策:
• 一五初期,政府制定了低利率政策并高估本币,以此来降 低利息支付成本和设备进口成本。
• 政府还制定了一系列降低投入品价格的政策,包括职工名 义工资、原材料、能源及交通价格。
• 为实现低名义工资,政府又必须为城市居民提供便宜的食 物和其他必需品如住房、医疗和衣物等。
• 如果企业系私人所有,国家就不能保证其将因扭曲政策而 带来的丰厚利润投入到合意的项目中去;因此在上述条件 形成之前,还应对企业进行全面的国有化。
10
计划经济的逻辑
• 上述经济政策导致信贷、外汇、原材料乃至生活必需品 的供求总量不平衡。
• 与绝大多数新兴独立国家一样,中国把工业化(尤其是 重工业)的推进视为国家强盛的钥匙。
• 1950年代后,中国介入朝鲜战争导致西方国家对中国全 面禁运和封锁,赶超工业国家进一步成为保证国家安全 的需要。
• 苏联1930年代卓越的建设成就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大 萧条形成鲜明对比,这也对中国的领导层产生了激励。
• 主客观各方面因素加总,使得中国在建国后确立了重工 业优先发展的基本战略。
8
战略和现实的矛盾
• 如我们所知,重工业是资本密集的,这就产生了 战略和现实的尖锐矛盾:
• 战略特点:
• 周期长,见效相对较慢; • 项目的大部分设备需从发达国家进口; • 每个项目都需要大量投资。
• 现实特点:
• 可用资本有限,市场利率较高; • 出口商品有限,而且主要是价格较低的农产品,外汇
• 为避免优先度较低的部门与优先发展的部门争夺低价格 资源,计划与行政控制就取代了市场机制,成为配置稀 缺资源的手段。为此,国家显然还须垄断银行、外贸和 物资流通系统。
• 因此,就经济学逻辑上看,所谓计划经济,不是社会主 义信条决定的,而是一个前工业化国家在短期内推进工 业化所必然要采取的手段;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只不过使 这些政策的推行更富有强制力和号召力而已。
• 除此之外,农业还是主要的创汇部门。在1950年代仅 农产品就占全部出口的40%;直至1970年代,超过60% 的外汇供给是由农业部门创造的。
• 如上所述,外汇资源对重工业发展非常重要,因此农 业处于尴尬境地:既需要快速发展,又不能获得其大 部分的生产剩余用于改进技术或扩大资本投入。
中国的经济增长: 成就、根源和前景
许文彬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
1
概要
• 概述 • 计划经济的基本逻辑 • 中国经济增长的五个阶段 • 当前中国经济增长的形势和前景
2
1. 概述
3
GDP
• 2010年中国GDP达39万亿元,根据市场汇率折合 5.9万亿美元,赶超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 体。
• 同年度美国GDP为14.6万亿美元,是中国的2.5 倍左右。目前中美的经济总量仍存在较大差距 。
• 低水平的法治和高速度的市场发展和经济增长并存; • 经济增长与政治环境的非关联性事实; • 金融低效与经济高增长并存; • ……
6
2. 计划经济的基本逻辑
7
1978年前的宏观经济形势
• 1949年新中国建立时,中国经济是一个濒临崩溃的农业 经济:89.4%的人口居住在几乎与外界隔绝联系的封闭 性农村中;工业在国民收入中的占比仅为12.6%。
国内生产总值
100.0 107.6 116.0 122.1 133.1 147.6 170.0 192.9 210.0 234.3 260.7 271.3 281.7 307.6 351.4 400.4 452.8 502.3 552.6 603.9 651.2 700.9 759.9 823.0 897.8 987.8 1087.4 1210.4 1363.8 1557.0 1707.0 1862.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