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钢 奥凯
•
奥凯航空有限公司(简称:奥凯航空;英文名称:Okay Airways Company Limited)是经中国民用航空总局批准,中国 内地第一家开飞的民营航空企业。奥凯航空总部设在北京,以天 津滨海国际机场为主运营基地,截至2011年8月底,奥凯航空拥 有九架B737系列客机、一架B737系列货机、四架新舟60飞机。 奥凯航空在中国非公经济和民航发展史上开创了多项“第 一”: 一、开启中国民营航空时代。奥凯航空2005年3月的首飞 被誉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 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非公经济36条”)的“报春 第一枝”,成为中国民航深化改革进程中重要的标志性成果之一; 二、成为中国民航第一家按照新版121部先实施运行合格审 定,后正式运营的公共航空运输企业; 三、开创并保持着中国民营航空最长的安全运营记录。截至 2011年8月底,奥凯航空已实现安全运营六周年,运送旅客超过 550万人次,货邮8万吨以上;
• 马钢是中国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和重要的钢材 生产基地,隶属安徽省管辖,主营业务为黑色 金属冶炼及其压延加工与产品销售、钢铁产品 延伸加工、矿产品采选、建筑、设计、钢结构、 设备制造及安装、技术咨询及劳务服务等,其 中钢铁生产业务集中于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 司。截至2009年底,公司具备1600万吨钢配 套生产能力,员工近6万人,总资产761亿元。
• 三、1979年~1992年: 1979年12月,马钢被安徽省定为扩大企 业自主权试点单位。 1987年5月28日,建成我国第一条高速 线材生产线,轧制速度达到111米/秒。 1991年6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国务院总理李鹏同志视察马钢。 1991年11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同志视察马钢。
•
五、1998年~: 1998年7月4日,我国第一条热轧大H型钢生产线建成投产。 1998年9月20日,马钢总公司改制为马钢(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2001年12月18日,以冷热轧薄板项目为龙头的"十五"期间技术改造和结构调整系 统工程开工建设。 2002年5月, 马钢应诉美国H型钢产品反倾销案获得胜利,成为入世后中国钢铁 企业首次在美国打赢反倾销官司并取得完胜的成功案例。 2003年10月16日,2号2500立方米高炉建成投产,马钢形成600万吨钢配套生 产能力。 2004年4月28日,冷热轧薄板系统工程竣工投产。 2004年11月24日,"十一五"前期技术改造和结构调整系统规划获得国家批准。 2005年5月10日,500万吨钢规模高档板材的新区工程开工建设。 2005年8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同志视察马钢。 2005年9月1日,马钢热轧H型钢荣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马钢股份公司荣膺中 国名牌产品生产企业称号。 2006年2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同志第二 次视察马钢。 2006年5月12日,重组原合肥钢铁公司主业,年内累计扭亏为盈。 2006年11月29日,马钢分离交易可转换公司债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 马钢股份公司成为国内第一家在A股市场发行分离交易可转债的上市公司。 2006年11月30日,马钢年钢产量突破1000万吨。 2006年12月4日,马钢荣膺全国国有企业创建"四好"领导班子先进集体。 2007年9月11日,马钢车轮荣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 2007年9月20日,新区工程全面竣工投产。 2008年11月20日,车轮生产线扩能改造工程竣工投产,马钢车轮跃上年产110万 件平台。 2008年12月,马钢形成1600万吨钢配套生产规模。 2009年7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同志第三 次视察马钢。
• 奥凯航空的组织结构是事业部制 • 特点:集中决策,分散经营 • 优点:便于组织专业化生产,有利于事业部门发展。 有利于企业最高管理部门摆脱日常生产经营管理的事 务性工作。也有利于培养和训练高级管理人才。 • 缺点:机构重叠,管理效率较差,事业部易滋长本位 主义倾向。 • 适用于:规模较大,且经营领域分散的企业集团。
请继续往下看哦
• 马钢的组织结构是事业部制 • 特点:集中决策,分散经营 • 优点:便于组织专业化生产,有利于事业部门发展。有 利于企业最高管理部门摆脱日常生产经营管理的事务性 工作。也有利于培养和训练高级管理人才。 • 缺点:机构重叠,管理效率较差,事业部易滋长本位主 义倾向。 • 适用于:规模较大,且经营领域分散的企业集团。
顾建国 董事长、党委书记
苏鉴钢
董事、总经理、党委副书记
• 一、1958年公司成立前: 1953年2月,马鞍山铁矿厂成立,同年更名为 马鞍山铁厂。 1953年9月16日,2号高炉炼出第一炉铁水。 1958年3月9日,1.5吨电炉炼出第一炉钢水。 1958年4月24日,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家副主 席朱德同志视察马鞍山铁厂。
机型介绍
• B737飞机是波音公司生产的双发中短程运输机,被称为世界航空史上最成功的民航客机。 B737-800飞机属于新一代737。在B737-300/400/500型受用户青睐的可靠、简单以 及运营成本低的基础上,对机翼进行改进,换装推力更大、性能更好的 CFM56-7发动机, 使航程加大,采用了B777飞机最先进的数字化设计和制造技术。 设计:经过严格的气动力分析计等,波音公司重新设计了新一代737的机翼,机翼的弦 长增加了50厘米,翼展增加了5米,使得机翼总面积增加了25%,燃油容量提高了30%。先 进的翼型设计使新一代737的最大航程达到6000公里,可以进行模跨美国大陆的飞行。新 一代737的巡航速度提高到0.785马赫(848 公里/小时),最大速度可达0.82马赫(885 公里/小时)最大巡航高度12400米,超越了同级竞争机型。 发动机:选择了CFM56-7发动机作为动力。这种新型的发动机代表了最先进技术的宽弦 风扇和全权限数字式发动机控制系统(FADEC)。与传统型737上配置的 CFM56-3发动机 相比,其推力增加了11%,其噪声远远低于三级噪声标准,而且它还具有油耗低和维护费用 低的特点。总之,从性能的角度看,新一代 B737-800是一种航程更远、航速更快、油耗 更低的新型客机。 通用性:与传统型737具有相同的零部件与地面支持设备,完全相同的地面维护。另外, 新一代波音737的四种机型间(600/700/800/900)具有98%的机械零部件通用性和100 %的发动机通用性,从而为航空公司用户带来了满意的运营成本。 灵活性:新一代737系列飞机的客舱内饰也应客户要求做了很大的改善:设计采用了波 音777飞机客舱顶板的设计技术,飞机的灵活性大大改进了,航空公司可以在不到1 分钟的 时间里;将新一代737的客舱布局从公务舱的每排5座改成经济舱的每排6座;也可以在不 到1个小时的时间里,将新一代737的客机改装成货机。 新技术:2000 年2月,波音开始提供一种先进的翼梢小翼技术,作为737-800机型的 选装项目。通过翼梢小翼有效地削弱了尾涡强度而提高了气动效率。小翼高8英尺,宽 2-4 英尺,安装重量240磅。这种约2.4米高的融合型翼梢小翼将使新一代737飞机的航程更远、 有效载荷增加约2.7吨、油耗降低,并且更加环保。与普通的737-800相比,其优点如下: 爬升和越障能力大大提高,并具有更高的经济巡航高度层;低燃油消耗:对于航程在1000 海里以上航线平均节省燃油3.5%;降低了发动机维修成本,续航能力增加约130海里左右; 业载能力最多可增加6000磅(约2700公斤);噪音特性进一步改善。
•
马钢前身是成立于1953年的马鞍山铁厂。1958 年,马鞍山钢铁公司成立。1993年,马钢进行股份制 改制,分立为马鞍山马钢总公司和马鞍山钢铁股份有 限公司。1998年,马鞍山马钢总公司改制为马钢(集 团)控股有限公司。在5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马钢为 中国钢铁工业发展作出了独特贡献:中国第一个火车 车轮轮箍生产厂、第一套高速线材轧机、第一条热轧 大H型钢生产线、钢铁行业第一只面向全球发行的股 票都诞生在这里。 马钢现拥有世界一流的冷热轧薄板、镀锌板、彩 涂板、大小H型钢、高速线(棒)材、高速车轮等生 产线,主体装备实现大型化和现代化,70%的工艺装 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板、型、线、 轮"产品结构。产品出口到50多个国家和地区,广泛 应用于航空、铁路、海洋、汽车、家电、造船、建筑、 机械制造等领域及国家重点工程,其中H型钢、车轮 产品为"中国名牌"产品。
•
四、连续两年荣获中国民航最高服务品质奖项——“旅客话 民航”活动“用户满意优质奖”; 五、第一家批量引进国产飞机并投入商业运营的航空企业。 奥凯航空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达成引进10架新舟60国产飞 机协议,推动中国支线航空事业的发展;第一架新舟60国产飞机 于2008年10月19日成功首航!这是中国国产民用飞机第一次正 式投入国内商业运营的盛世之举,开创了中国民机制造业与中国 航空运输业和谐发展的新篇章! 奥凯航空以“敢为天下先”的创新魄力、斗志昂扬的创业激 情、远见卓识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励精图治、创新发展, 成为中国民航最富活力的成长性新锐航空企业。 2010年2月,大田集团全资收购奥凯航空,中国物流界的传 奇人物王树生先生出任奥凯航空法定代表人、董事长。至此,奥 凯航空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奥凯航空将以“客货并举,干支结 合”的发展战略向社会提供安全、舒适、便捷的优质服务,打造 不断创新、充满活力、独具特色的国内领先航空公司,为促进地 区经济的发展和建设中国民航强国事业贡献力量!
• 二、1958年~1978年: 1958年8月1日,马鞍山钢铁公司成立。 1958年9月20日和1959年10月29日,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同志两 次视察马钢。 1958年10月22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刘少奇同志视察马钢。 1958年12月19日,小型轧钢车间轧出第一根合格钢材。 1962年5月,车轮轮箍工程开工建设。 1964年7月29日,我国第一个直径840毫米辗钢整体车轮成功轧制, 结束了我国车轮轮箍长期依赖进口的历史。车轮轮箍工程与大庆油 田、万吨水压机、原子弹并称为当时我国工业战线的四大成就。 1964年,全面开展以"三清、四无、五不漏、一条线、规格化"为主 要内容的文明生产活动,被誉为"江南一枝花" 。 1970年9月,马钢实行与马鞍山市"政企合一"体制。 1973年3月,马鞍山市与马钢公司政企分开,恢复马鞍山钢铁公司。 1975年7月1日,2300mm中板轧机工程竣工投产。 1977年2月7日,凹山建设大会战拉开序幕。1984年底,采场具备 500万吨铁矿石生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