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初中物理初中物理7-3重力 教案
初中物理初中物理7-3重力 教案
在物理学中,重力用大写的英文字母G表示(英文gravity的首字母)。
同学是否能例举一些物体受到重力的现象呢?(强调:地面上以及地面附近所有物体都受重力作用。)
重力作为一种力,它的施力物体是谁?受力物体是谁?
指出: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重力的受力物体是地面附近的物体.(地面附近的所有物体都受重力)
二、重力的方向
强调:
①在公式中,m的单位需用千克,计算出的G的单位才是牛。
②g=9.8 N/ kg,表示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牛。
③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多少的属性,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作用,是一种力.在近地面范围内,重力是质量的9.8倍左右,但比如在月球上,物体所受引力约为地球上的1/6。(举例:宇航员的称重图片;播放宇航员月球行走的图片。)
探究重力与质量的正比关系是本节课的另一重点内容,教学中,引导学生自己独立去做,通过自己实验总结出规律。在此过程体会比值处理数据的方法,并从探究的过程中得到启示和乐趣。
最后,通过科学窗介绍地球上不同位置g值不同,延伸了知识点,为学生的探究提供了发展的空间。
本节课教学中,特别强调重力是一种力,引导学生从了解力的概念、力的三要素的角度全方位的认识重力。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
课时教学方案周时
章节课题
第七章运动和力第三节重力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在知识与技能方面主要研究重力这种常见的力。对于重力的概念,教学中首先展示重力的具体事例,通过事例启发学生从研究对象运动的共同点思考重力产生的原因等深层问题,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习惯。关于重力的方向,通过说明物体由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方向、悬挂物体的线自由下垂的方向就是重力的方向,区别竖直向下与垂直向下。介绍重垂线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再次体会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锻炼学生动脑思考问题。
思考重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学生观察粉笔自由下落的方向。
学生观察悬挂重物的细线静止时的方向。
使学生猜想重力的方向。
(4)(根据学生情况适当补充,可放在扩展资料中)重心的应用:重心越低,物体越稳,如不倒翁。
五、重力的图示
举例:试作出静止在一斜面上的质量为2千克的正方体木块所受重力的图示。
观看视频,思考其共同特点:落回地面。
回忆小学自然课所知的物体受地球吸引的概念,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积极举例(跳水、滑滑梯、飞机失事坠毁等)。
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节的重点是重力的三要素;难点为探究重力和质量的关系,掌握公式G=mg。
教学基本方法与教具
教学主要采用多媒体、启发和讲解结合的方法。
教学中需使用铁架台、细线、斜面、一重物;弹簧测力计、钩码(学生分组实验)。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导课
请大家观看自然和生活中的几个现象:播放视频:瀑布、投篮、苹果落地。
“水为什么往低处流?”、“向上抛出的球为什么总落回地面?”、“大家知道牛顿思考苹果落地的故事吗?”
引导学生对观测结果进行描述,再提出问题。
探究新知
一、重力
请学生简要讲述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故事。
由前面故事指出:“地球上的一切物体,都受地球的吸引力作用。”“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gravity)。”(在这里,针对善于思考的同学可指出:重力并不等同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但不作深入讲解)。
(4)在发现重力与质量关系的规律时,指导学生学会用比值来处理数据的方法。
(5)在重力的运用上,较多的采用学生讨论,给学生展示课外知识的机会。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重力以及其运用的学习使学生关注与人息息相关的物理知识。
(2)通过比较简单的探究(重力和质量的关系),让大多数同学体会到探究的乐趣、熟悉探究的过程方法。
(10)请同学们计算自己的重力?(指出平时所说的体重其实是质量)
(11)请同学想象一下,要是地球对物体没有重力作用将会是什么样子?做物体的重心。质量分布均匀的形状规则的几何体的重心在几何中心。
(2)举例(课件):找出正方体、球、直尺的重心。
(3)请学生想办法用一个手指托住一把直尺(图),观察手指所在刻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引力而产生的。
(2)理解重力与质量的正比关系。
(3)能用G=mg计算有关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参与探究活动,学习拟定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能收集实验信息。
(2)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学习信息处理的方法,有初步的信息能力和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3)通过实验探究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重力与质量成正比。
(1)演示:让粉笔由静止自由下落。
(2)演示:把一物体用细线悬挂在水平铁架台上,把物体抬高后放手,最后竖直悬挂静止。
(3)从这些现象中,能猜想出重力的方向吗?(学生容易回答:垂直向下)
(4)演示:如上实验中,把铁架台放在一斜面上,演示此时细线悬挂情况。
(5)比较两图片,得出“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竖直方向即为垂直水平面的方向)
根据情况可提醒学生计算G与m的比值,
在表格中补充一列,如:
钩码的质量m/kg
钩码受到的重力G/N
重力与质量之比(N/ kg)
0.1
0.98
9.8
0.2
1.96
9.8
0.3
2.94
9.8
0.4
3.92
9.8
(9)由实验可总结出: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比值是9.8牛/千克(用g表示)。
重力跟质量的关系可以写作:G=mg
(6)同学能不能想个办法检测一下你的桌子是否水平?
(7)介绍水平仪和重垂线的应用。
三、重力的大小
(1)演示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把一个钩码(50克)竖直悬挂在弹簧测力计钩上,当物体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就等于物体所受重力大小(约0.49N)。
(2)同学的体重(质量)是多少千克呢?你觉得你的重力大还是一个钩码的重力大?
(3)提出问题:物体的重力大小和它的质量有什么关系吗?
(4)组织学生猜想。
(5)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和制定表格。
(6)请各小组交流方案和表格,帮助总结出实验方案和表格。
(指出应多测几组数据)
(7)请学生分组实验并收集数据。
提出要求: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与研究,尝试发现规律。
(8)请各小组汇报实验数据和所发现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