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02给水管网

02给水管网

24
Hp = H0 +hd +hs
2 、无水塔管网的二级泵站水泵扬程(最高时) 水压特征:A 、管网首末端压差大;B、供水压力变化较频
Hp= Zc+Hc+hs+ hc+ hn (m) hs—吸水管损失;hc—输水管(压水管)损失;hn—管网损失;Hc— 自由水头;Zc—控制点的地面标高与清水池最低水位的高程差 特点:A、管网压力高;B 、泵站制度复杂 25
2.1.2 生产用水量标准 应根据生产工艺过程的要求确定,有两种标准: 一种:单位产品计量,如每生产一吨钢要多少水; 二种:每台设备,每天计量。 一般生产用水量标准由生产部门提出。因水资源情 况、产品类型、生产工艺、管理方式和管理水平而 异。
3
2.1.3 消防用水量标准 消防用水是指在发生火灾的情况下用于灭火 所需的水量。 特点:历时短、流量大。 城市、居住区、工厂、仓库和民用建筑的 室外消防用水量按同一时间内的火灾次数 和一次灭火用水量确定。 城市室外消防用水量包括工厂、仓库和民 用建筑的室外消防用水量。
29
水塔远离二泵站
Hp= Hc+Zc+hs+ hc+ hn (m) Ht= Hb+ hn-(Zt-Zb) (m) Hp’= Ht+Zt+H0+hs+ hc’+ hn’ (m) 这时的情况:网前水塔和对置水塔的综合。
30
3.3.3 消防时的二泵站扬程的确定 1 、说明几点 消防时的管网压力为核算依据 在设计时,管径、扬程是按最大时流量确定的;而在消 防时,对泵站和管网来说,又额外增加了消防流量,这 时将增加管网水头损失,必须核算以最高时确定的管径 和扬程(泵)是否能够满足消防时的流量和压力的需 要。 消防时的管网压力制度 两种:高压网,低压网。我国普遍用的低压制消防。 Hf=10m 二泵站在消防时的核算流量:最高时+消防 31
19
3.2 水塔和清水池的容积计算
3.2.1 流量调节作用 清水池调节一、二泵站的流量差额; 水塔、高位水池调节:二泵站与管网的流量差额。 即:当一泵站供水量大于二泵站供水量时,多余的水 进入清水池;当一泵站供水量小于二泵站供水量时, 不足的水由清水池流出;当二泵站的供水量大于管网 用水量时,多余的水进入水塔,当二泵站的供水量小 于管网用水量时,不足的水由水塔流出。
3.1.2 水处理构筑物的设计流量
Qd 3 Q水 ( m / h) T Qd 3 Q水 ( m / h) T
地表水 地下水
T——一级泵站每天工作时数,24小时
16
3.1.3 输水管、管网的设计流量 二泵站到管网的输水管。 1、 无水塔管网:最高日最高时平均秒流量。 2 、网前水塔管网: 输水管:从二泵站——水塔:最大(高)一级供水量; 从水塔——管网:最高日最高时平均秒流量。 管网设计流量:最高日最高时平均秒流量。
第2章 设计用水量
设计年限:所设计的系统能够在符合设 计要求的条件下正常使用的年限。
给水工程的设计应在服从城市总体规划 的前提下,近远期结合,以近期为主。近期 设计年限宜采用5~10年,远期规划年限宜 采用10~20年。
1
2.1 用水量标准
给水系统的设计水量是根据用水量标准而定的,用水 量标准具有一定的政策性和法令性,涉及面很广,它 的选定,直接影响工程的投资,今后用水量的保证率 等。 2.1.1 生活用水量标准 是指每人每日的生活用水量,工厂每班每人生活用水 量或淋浴用水量,见规范规定;它受生活习惯、气候 、水资源、经济因素、居住条件等因素影响。 工业企业:生活:一般车间:25L/人•班 高温车间: 35L/人•班; 淋浴 : 40L/人•班 60L/人•班 2
12
本章重点: 1、 正确选择用水量标准 2 、用水量及变化系数的概念 3 、最高日用水量的求法
13
第3章 给水系统的工作情况
3.1 给水系统的流量关系
3.1.1 泵站的设计流量 1、一泵站的供水曲线及设计流量 供水曲线:水平线4.17% 最高日用水量 设计流量: Q Qd (m 3 / h) T 地下水:
21
3.3 给水系统的水压关系
讨论给水系统的水压关系,是为了求出扬程和塔高。上 节阐述了流量关系,每一时的各组成部分的流量,都与 系统各部分的压力对应,也就是给水系统的工作参数是 Q、H,是相互对应的。
22
3.3 给水系统的水压关系
3.3.1 一级泵站水泵扬程的确定
23
m H0——静扬程,即吸水井最低水位和水处理构筑物最高水 位的高程差,m; hd,hs——由最高日平均时供水量加水厂自用水量确定的吸水 管、压水管和泵站内管线中的水头损失,m。 3.3.2 二级泵站水泵扬程和水塔高度的确定 1 、管网控制点 所谓控制点是指管网中控制水压的点。该点的自由水压满足要求 ,其余各点均满足要求。离泵站最远,地形最高的点。这是管网 计算中重要的概念。因为要以控制点为计算水头损失的起点, 那么在设计时,要选定控制点的位置(不能以个别高层为准)。 特征:A 、地形最高点;B 、距二泵站最远点;C 、大用户点
10
2.3.2 日用水量变化曲线 1、绘制方法
11
2、意义 用水量变化曲线是反映每小时用水量占全天总用水量的百分 比。同样,泵站的供水曲线是反映每小时供水量占全天总供水 量的百分比。 确定二级泵站工作制度的依据(工作制度——选泵) 确定调节流量的依据 反映用水户的多少及大用户用水量(城市大就平缓) 求出时变化系数
8
2.3用水量变化
无论是生活用水量,还是生产用水量,在一年中的每天 ,都在变化的。具有随机性和周期性两个特征。 2.3.1 基本概念 1、最高日用水量:在设计年限内,用水最多的一日的用 水量。决定水处理系统各构筑物的规模。 平均日用水量:一年内总的用水量除以天数。 最高时用水量:在最高日内,用水最多的一小时的水 量。它决定管网系统的规模。 2 、日变化系数( Kd ):在一年中,最高日用水量与平 均日用水量的比值。 3 、时变化系数( Kh ):在最高日内,最高时用水量 与平均时用水量的比值。
17
3 、对置水塔 以最高时水塔输出流量和二泵站输出流量为相应 输水管和管网的设计流量。 供水分界线: A、不固定 B、通过节点(分界线上节点由二泵与 水塔同时供水)
18
3.1.4 给水系统的流量特点 各部分的工作流量(设计)不同。 水塔与清水池的作用 解决供需矛盾——调节流量的作用 水塔和清水池统称为给水系统内的调节构筑物。
3.3.4 管网设计计算的核算条件 目的:验证最高日最高时所确定的管径、扬程(泵)能 否满足其它情况下水量,水压要求。 1 、最高时加消防; 2 、最大转输时(对置); 3 、事故时Q设为70%
4
2.1.4 其它 1、浇洒道路和绿化用水量 浇洒道路用水采用每平米每次1~ 1.5升,一般每日2~3次;绿化用水采 用每平米每天1.5~2升; 2、未预见水量
未预见水量采用10~15%,管网 漏损采用10%(国外7%),两项合并 按15~25%计算。
5
Q5
2.2 用水量计算
2.2.1 最高日用水量的求法 1、居住区(城镇)最高日生活用水总量
2 、无水塔管网
Hp’= Hf+Zc+h’s+ hc’+ hn’=∑h’+ Hf+Zc(m) Hp=∑h+ Hc+Zc 比较 ∑h’-∑h>Hc-Hf <Hc-Hf
32
3、 网前水塔管网
Hp’求法同无水塔管网,若Hp’ >Hp关水塔进出水管,反之 可不关。
33
4、对置水塔管网
Hp’求法同无水塔管网,管网末端为消防时最不利点;这 时着火点在水塔附近,而消防时的水压线低于最大时水 压线,所以水塔存水可以供消防时使用,但因容积小, 34 很快会放空。
4 、对置水塔管网的二级泵站水泵扬程和水塔高度
27
水压特征: 在最高时由水泵和水塔同时向管网供水,可视为无 水塔管网,网前水塔管网求Hp,Ht。 特点: 1 、转输流量问题,以最大转输时计; 2、 控制点不在分界线上时,不能用最小自由水头 计算,因在分界线上任何点的自由水头应大于 最小自由水头; 3、 在分界线上为满足转输需要,可放大管网个别 管径; 4 、分界线的移动(不固定)。
计划人口数
Q1 qi N i (m 3 / d )
i 1
n
第i区生活用水 量标准
2、 工业企业职工生活用水及淋浴用水 Q2 m3/d 3、 工业企业生产用水 Q3 m3/d 4、 公共建筑,浇洒道路,绿化用水 Q4 m3/d 5、 未预见用水(15~25)%( Q1 +…+ Q)= Q5 m3/d 4 最高日用水量 Qd Q1 ... Q5 m3/d
28
5、 网中水塔管网的二泵站扬程和水塔高度 原因 当城市有高地可利用,或保证大用户时,水塔可放在网中,构成 网中给水系统,分为二种情况(根据位置不同) 水塔靠近二泵站
这时若泵站供水量大于泵站与水塔间用水量,类似于网前 水塔,无明显的供水分界线。水压特征:同网前水塔管网 Hp= Ht+Zt+H0+hs+ hc+ hn (m) Ht= Hc+ hn’-(Zt-Zc)
20
3.2.2 水塔的容积计算 总容积:W=W1+W2 ( m3 ) W1——调节容积,是根据供水量和用水量变化曲线推算 W2——消防储水容积。10分钟室内消防量。二股射流, 每股2 ~ 5升/秒 3.2.3 清水池的容积计算 总容积:W=W1+W2+ W3+ W4 ( m3 ) W1——调节容积 有水塔:一、二泵供水线差额 无水塔:一泵与用水曲线差额 W2——消防储水容积,按2小时计 W3——水厂自用水容积(5 ~ 10)% Qd W4 ——安全储量
6
Q1:由最高日生活用水定额、规划 人口数、自来水普及率计算确定; Q2:由职工人数、用水定额、淋浴 人数、淋浴用水量计算确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