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古诗文复习(21)--《黔之驴》《迢迢牵牛星》作答时间:20分钟一.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黔之驴①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②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㘎,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一)解释下列加点词语①有好事者船载.以入()②以为.神()③以为且噬.己也()④稍.近,益狎()⑤不胜.怒,蹄.之()()⑥尽.其肉,乃.去()()⑦有所广益.()⑧斟酌损益.()⑨益.习其声()⑩稍近,益.狎()(二)翻译下面的句子(1)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2)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3)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4)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5)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
(三)常识和内容理解1.本文选自《》作者是唐朝的,初中阶段我们还学过他的文章是《》。
2.本文描述了的悲剧过程,讽刺了,,同时启示人们。
3.文中的驴子看上去是“________ ____”(用文中语句),而实际上却很无能,我们常用成语“外强中干”来形容。
而由此文也延伸出了成语:________________。
4.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第①段交代了黔之驴的由来及虎初见驴时的反应。
B.第②段描绘了虎惧驴、察驴、戏驴、吃驴的经过。
C.标题直指写作意图,讽刺了外强中干的上层人物。
D.本文启示我们要有真才实学,否则必将陷入困境。
5.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蔽“和”“窥”两字刻画出老虎好奇又恐惧的心理。
B.“骇“和”“遁”两字进一步体现老虎的惧怕心理。
C.“荡倚冲冒”几字表现了老虎的轻浮,志得意满。
D “鸣“和”“蹄”两字写出了老虎的虚弱和无能。
6.下列选项中与本文主旨最接近的语句是()A.出淤泥而不染。
B.苛政猛于虎也。
C.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D.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二、阅读下面诗词,回答问题迢迢牵牛星东汉无名氏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1.解释带点的词语①擢②札札③弄④几许⑤盈盈⑥脉脉2.这首诗取材于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它写的虽然是天上的事,反映的却是现实的生活。
人们常用这一神话比喻。
3.这首诗在刻画织女时,并没有孤立静止地去写她的思想活动,而是通过和的描写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显得含蓄深沉,极富艺术感染力。
4.情景默写①借牵牛星、织女星表达人间情深意切的夫妇哀怨情思的两句是:。
②诗中描写两星相对的清冷环境,于景中寄寓离愁的两句是:。
③诗中通过描绘织女的姿态美,写出织女的勤劳形象的两句是:。
④诗中写出织女因爱情思念而受到的折磨和痛苦的两句是:。
5.下列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叠音词的运用使这首诗质朴、清丽,情趣盎然。
B.“纤纤”,形容女性素手之修美。
“素”,形容女性手的肤色白嫩。
C.“札札”,状写织布之繁忙。
“擢素手”极写织女之灵气.D. 脉脉”一词,是默默地接受,没有一点抗争的意思。
6. 下列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借牛郎织女的故事,表达了年轻女子思念爱人,欲相会而不能的别离忧怨之情。
B.前两句写思妇夜不能寐,仰望星空,但见牵牛织女两星,联想起神话传说,触动了自己的离愁别绪。
C.思妇整天在织布,却没有织成完好的一匹,原来是在思念牛郎啊,所以泣涕零如雨。
D.最后四句,诗人发出慨叹,一个饱合离愁的思妇形象跃然纸上,诗思深远,是难得的佳句。
21.《黔之驴》《迢迢牵牛星》检测(答案)黔之驴①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②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㘎,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一)解释下列带点词语。
①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装运)②以为.神(看作,当作)③以为且噬.己也(咬)④稍.近,益狎(逐渐,渐渐)④不胜.怒,蹄.之(能够承担或承受)(踢)⑥尽.其肉,乃.去(吃光)(离开)⑤有所广益.(好处,利益)⑧斟酌损益.(益处)⑥益.习其声(渐渐)⑩稍近,益.狎(更,更加)(二)翻译下面的句子1.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把它当作神物,(便)隐藏在树林里偷偷地看它。
2.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老虎才)渐渐出来靠近它,小心谨慎地(观察它),不知道它是个什么东西。
3.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可是老虎来来回回地观察它,觉得它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本领似的。
4.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老虎逐渐熟悉了驴的叫声,又走近它了一些,出现在它的身前身后,但始终不敢进攻它。
5.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
老虎因此而高兴(起来),心里盘算这件事:“驴的本领只是如此罢了!(三)常识和内容理解1本文选自《柳河东集》作者是唐朝的柳宗元,初中阶段我们还学过他的文章是《小石潭记》。
2.本文描述了虚有其表的驴子最终被老虎所食的悲剧过程,讽刺了当时统治集团中官高位显,又无才无德、外强中干的人物,同时启示人们要敢于向貌似强大的敌人作斗争。
3.文中的驴子看上去是“_庞然大物也_”(用文中语句),而实际上却很无能,我们常用成语“外强中干”来形容。
而由此文也延伸出了成语:“黔驴技穷”或“黔驴之技”_。
4.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C)A.第①段交代了黔之驴的由来及虎初见驴时的反应。
B.第②段描绘了虎惧驴、识驴、戏驴、吃驴的经过。
C.标题直指写作意图,讽刺了外强中干的上层人物。
(揭示了写作内容—写一只黔地的驴子)D.本文启示我们要有真才实学,否则必将陷入困境。
5.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A.“蔽“和”“窥”两字刻画出老虎好奇又恐惧的心理。
B.“骇“和”“遁”两字进一步体现老虎的惧怕心理。
C.“荡倚冲冒”几字表现了老虎的轻浮,志得意满。
(试探过程,体现了虎的大胆和心机;志得意满是文中“因跳踉大㘎,断其喉,尽其肉,乃去”)D “鸣“和”“蹄”两字写出了老虎的虚弱和无能。
6.下列选项中与本文主旨最接近的语句是(C)A.出淤泥而不染。
B.苛政猛于虎也。
C.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D.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二、阅读下面诗词,回答问题迢迢牵牛星东汉无名氏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1.解释带点的词语①擢(引,抽,伸出)②札札(机杼之声)③弄(摆弄)④几许(多少)⑤盈盈(形容水的清浅)⑥脉脉(默默地用眼神或行动表达情意) 2.这首诗取材于我国古代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它写的虽然是天上的事,反映的却是现实的生活。
人们常用这一神话比喻夫妻分离。
3.这首诗在刻画织女时,并没有孤立静止地去写她的思想活动,而是通过动作和情态的描写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显得含蓄深沉,极富艺术感染力。
4.情景默写①借牵牛星、织女星表达人间情深意切的夫妇哀怨情思的语句是: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②诗中描写两星相对的清冷环境,于景中寄寓离愁的两句是: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③诗中通过描绘织女的姿态美,意在写出织女的勤劳形象的诗句是: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④诗中写出织女因爱情思念而受到的折磨和痛苦的诗句是: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5.下列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D )A.叠音词的运用使这首诗质朴、清丽,情趣盎然。
B.“纤纤”,形容女性素手之修美。
“素”,形容女性手的肤色白嫩。
C.“札札”,状写织布之繁忙。
“擢素手”极写织女之灵气.D. 脉脉”一词,是默默地接受,没有一点抗争的意思。
(默默地用眼神或行动表达情意,静中有动,闪烁着抗争的火花)6.下列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C )A.本诗借牛郎织女的故事,表达了年轻女子思念爱人,欲相会而不能的别离忧怨之情。
B.前两句写思妇夜不能寐,仰望星空,但见牵牛织女两星,联想起神话传说,触动了自己的离愁别绪。
C.思妇整天在织布,却没有织成完好的一匹,原来是在思念牛郎啊,所以泣涕零如雨。
(她的牛郎)D.最后四句,诗人发出慨叹,一个饱合离愁的思妇形象跃然纸上,诗思深远,是难得的佳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