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单位:青洛中心学校班级:四(2)班执教人:柏家波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56——58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
律和加法结合律,初步感受到应用加法运算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2、在探索运算律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
生的符号感。
3、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加法的运算律。
教学难点:
概括加法的运算律,尝试用字母表示。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课前谈话(讲“朝三暮四”的故事)
猴妈妈给小猴们分配桃子,“早上给你们每人3个,晚上每人4个桃。
”小猴们很不乐意,“太少了,太少了!”吵着要妈妈多分一些。
猴妈妈说:“好的,早上给你们每人4个,晚上每人3个。
”小猴们拍手欢呼。
听了这个故事,你想说些什么?(交换、不变)
原来,猴妈妈就是巧妙地运用了“变”与“不变”规律,轻松的解决了分桃的问题,其实同学们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曾经也不知不觉的运用过这样的数学规律?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认识它们吧!
2、(课件出示)这是同学们活动的情况,从图中,你了解到什么?
根据这些条件,你能提出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
二、探索加法交换律
1、怎样列式计算?指名答
追问:还可以写成什么?
2、它们的得数怎样?
得数相同的算式,可以用什么符号来连接?师板书等号,生齐读等式。
3、仔细观察,等号两边什么变了?什么不变?
因此你猜想到了什么?(让学生大胆的去猜想,找学生说一说)
让我们一起来验证我们的猜想吧!(出示练习)
4、像这样的等式你能再写几个吗?生试写,交流写法
问:“类似这样的等式写得完吗?”板书:……
师:虽然写出的等式各不相同,但是它们却有着共同的规律,你发现了吗?你能完整地说说吗?
同桌交流规律,概括总结。
5、指导用简洁的方式表示
师:刚才我们用语言描述了这个规律,其实,我们还可以用更为简洁的方式来表达,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吗?试试看!
师适时提示
师巡视帮助,指明几人板演。
针对学生板演评讲
师说明:在数学上,我们一般用字母a、b分别表示这两个加数,就可以写成:a +b=b+a(板书),这个规律我们给它起名叫加法交换律。
生齐读。
6、练习(略)
三、学法迁移,探索加法结合律
谈话:刚才通过解决第一个问题,我们得到了加法的一条运算律,叫做加法交换律,现在,我们再来研究第二个问题,看看有没有新发现?(出示问题)
1、你会列综合算式吗?
指名答,师板书
引导得出两种列式:(28+17)+23和28+(17+23)
交流:估计又学生列式28+17+23=68(人),你先算的是什么?(跳绳的人数)添上小括号表示强调先算,板书:(28+17)+23(人)
有没有不同的解法?估计有学生有列式28+(17+23)追问:这样列式先算的是
什么?(女生人数)
如果还出现其他算式基本上都归为两种思路,先算跳绳的人数或先算女生的人数。
观察比较这两个不同算式的计算结果,引导学生说出计算结果是一样的,这两个算式也可以写成等式。
生一起说,师板书:(28+17)+23=28+(17+23)
提问:它符合加法交换律吗?(不符合,加数的位置没变)
提问:加数的位置没变,那究竟加数的什么发生了变化呢?(相加的顺序不同)引导学生一起说出:左边的算式是先把前两个加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右边的算式是先把后两个加数相加,再同第一个数相加。
但他们的结果是一样的。
2、在计算中验证规律:
再来看这样两组算式:算一算,下面的Ο里能填上等号吗?汇报前置性作业第四题。
(45+25)+13Ο45+(25+13)
(36+18)+22Ο36+(18+22)
如果有学生直接回答结果是一样的,教师添上=请学生分组验算。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45+25)+13=45+(25+13)、(36+18)+22=36+(18+22) 那现在老师来写个算式(28+46)+27=你能按照上面三个等式的规律写出等号后面的吗?
你还能写出类似的等式吗?
指名几个学生回答,追问:你是怎么想的?
回答要点:先算前两个加数的和和先算后两个加数的和的结果是一样的。
有这样规律的算式多吗?板书……
3、揭示加法结合律
观察黑板上的几个等式,你能发现等号两边的算式什么没变?什么变了吗?小组讨论:(要点:三个加数没变,加数的位置没变,运算顺序变了,结果没变)提问:你们组发现了什么规律?谁来总结一下这个规律。
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学的第二个运算律——加法结合律(板书:加法结合律)。
你能用a,b,c,表示加法结合律吗?这里的a,表示?b 表示?c表示?
板书:(a+b)+c=a+(b+c)
跟老师一起读一遍。
4、练习(略)
四、回顾总结
说说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异同。
五、巩固练习
1、连线题
2、完成练习九“第一题”
3、计算比赛,渗透简算意识。
分两组比赛,各做一题,
小结:原来合理地应用运算律有时还能使计算更简便呢!这就是我们下节课研究
的内容。
六、课堂总结
师:今天这节课,通过同学们的共同努力,我们一起认识了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那么减法、乘法、除法有没有运算定律呢?今后我们再研究。
不管学习什么内容,只要我们每一位同学都要相信自己能行,只要自己努力去学,就一定会学有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