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试题-第三周测试卷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试题-第三周测试卷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周测试卷(适用于云南地区)一、基础训练1.给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竹篙________(gāo gǎo)停棹________(zhào zào)翁媪________(ǎoǎi)清平乐________(yuèlè)亡________赖(wú wáng)剥________落(bōbāo)2.看拼音,写汉字xièzhān shǎjǔjué________煤________帽________子 ________móǎo tuòròng páo沙________ 棉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子3.辨字组词碎________ 媚________ 牧________醉________ 眉________ 收________衰________ 篙________ 棹________蓑________ 蒿________ 掉________4.给划线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1)笛弄晚风三四声________①笛声逗弄晚风;②牧童的笛声在晚风中时续时断,随风飘扬。

(2)冒着热气________①向外透,向上升;②不顾(3)重临心头________①对着;②来到5.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________的态度 ________的脚掌 ________的烟________的空气 ________的声音 ________的步伐二、能力提升6.按要求写句子①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改为陈述句)②骆驼不声不响地咀嚼着从胃里倒出来的食物。

(缩句)③我承认自己佩服骆驼的沉稳性格。

(改为双重否定句)④妈妈说:“小明,今天晚上我要加班,你要照顾好自己。

”(改为陈述句)7.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清平乐·村居》的作者是________代爱国词人________。

“清平乐”是________,“村居”是________。

(2)《牧童》《舟过安仁》和《清平乐·村居》这三首诗词描写的都是________。

(3)《舟过安仁》一诗是________代________所作。

诗中最能表现两小童天真、顽皮特点的诗句是________。

8.默写《牧童》,并完成填空。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牧童》一诗中,写景的诗句是“________” ,写声音的诗句是“________”,直接描写小牧童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

由诗中的描写可以看出,这是一个________的小牧童。

三、阅读乐园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爸爸和他讲好价钱了。

人在卸(yùxiè)煤,骆驼在吃草。

我站在骆驼的面前__看它们咀嚼的样子__那样丑的脸__那样长的__那样安静的态度__它们咀嚼的时候__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mó mò)来磨去__大鼻孔里冒着热气__白沫子沾在胡须上__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1)选择文中划线字的正确读音。

卸________(yùxiè)煤磨________(mó mò)来磨去(2)在文中横线上加标点。

我站在骆驼的面前________看它们咀嚼的样子________那样丑的脸________那样长的________那样安静的态度________它们咀嚼的时候________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mó mò)来磨去________大鼻孔里冒着热气________白沫子沾在胡须上________ (3)找出能体现作者“细细地看”的句子。

从这个句子中看出()A. 骆驼长得丑,让人厌恶。

B. 虽说觉得骆驼长得丑,却并没有厌恶的意思,看着看着,就喜欢上它们。

(4)作者写自己看骆驼咀嚼时“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可见她看得多么________,这段文字选自《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我们还学过她的作品________。

A.《难忘的一课》B.《我的“长生课”》 C.《窃读记》D.《落花生》1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我童年是很顽皮的,不肯好好读书,喜欢畜养小动物,什么叫哥哥、纺织娘、近铃子、蟋蟀、禽鸟、金鱼、花猫、松鼠等,都是我的小宠物。

叫哥哥鸣于昼,纺织娘唱于晚,天气越热,鸣叫得越厉害,家人心烦意乱,我却认为这是一支小乐队,听得我兴高采烈。

金铃子体小玲珑,畜在有玻璃的小匣子里,既得看它活动,又得听它清越的鸣声。

逢到秋令转寒,恐它冻死,我就将其安置在贴身的衣袋里,借以保暖。

一次,我携带入塾,金铃子在衣袋里鸣叫不停,给塾师听到了,被搜去,我为此痛哭一场。

蟋蟀养在瓦盆中、床头案边,都是盆盎(àng),其中一头鸣声很洪亮。

我约了邻儿把所畜的,和我那头鸣声很洪亮的合在一起,展开战斗。

不意邻儿的一头,猛扑过来,我的一头临阵脱逃,向盆外一跃,不知去向。

我嚷着要邻儿赔偿,双方吵闹不休,以至拳打脚踢,扭成一团,经家人劝开才罢。

此后彼此都长大成人,各复各自东西,某次相逢,谈起这事,相与大笑。

(1)给短文拟一个恰当的题目:________(2)联系上下文用自己的话理解词语。

入塾:________ 邻儿:________ 不意:________ (3)文中画线的句子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4)这篇短文写了作者哪几件酷爱昆虫的趣事,详写的是哪一件?表现了儿童什么性格特点?四、妙笔生花11.《冬阳·童年·骆驼队》中童年的“我”做的傻事让人忍俊不禁。

想一想,你的童年生活是否有过类似的“傻事”呢?写下来与同学们共同交流。

要求:①语言通顺流畅,没有错别字。

②合理安排写作顺序,突出“傻”。

③题目自拟,不少于400字。

答案解析部分一、<b >基础训练</b>1.【答案】gāo;zhào;ǎo;yuè;wú;bō【考点】拼音【解析】【分析】字音题的考查只要求识记不要求拼写,即侧重于考查识记、辨别、确定字音的能力,准确地判断其正确与否。

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侧重的是“常用字的字音”。

考查主要涉及同音字、形声字、形近字、多音字、习惯性误读字、方言字、统读字、难读字等。

多音字、习惯性误读字是考试的重点、形声字、形近字次之。

多音字、难读字是“认读”的难点。

复习时应分类整理记忆,以记忆为主,把记忆和训练结合起来。

本题中:竹篙(gāo)、停棹(zhào)、翁媪(ǎo)清平乐(yuè)、亡赖(wú)、剥落(bō)。

【点评】这道题目考查学生对汉字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是语文学习中最基础的知识。

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读、多记、多写,才能够准确无误书写出来。

2.【答案】卸;毡;傻;咀嚼;漠;袄;驼绒;袍【考点】拼音,词形【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本课生字的掌握情况,学生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认读生字,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

书写时要注意“卸、傻、嚼、绒、袍”容易写错。

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

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

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3.【答案】破碎;妩媚;牧民;醉酒;眉毛;丰收;衰老;竹篙;归棹;蓑衣;蒿草;漏掉【考点】字形,字义,词形【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形近字的辨析,通过比较部首、字义、组词记忆生字。

还有些形近字的读音有的也是相近或相同的,需要平时学习积累的时候细心区分记忆。

如:破碎、妩媚、牧民、醉酒、眉毛、丰收、衰老、竹篙、归棹、蓑衣、蒿草、漏掉。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对形近字的掌握,从读音、结构、字义三方面加以区别,通过比较组词记忆生字。

4.【答案】(1)②(2)①(3)②【考点】字义【解析】【分析】这是一道“一字多义”的练习题。

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

(1)笛弄晚风三四声笛弄晚风:牧童的笛声在晚风中时续时断,随风飘扬。

(2)冒着热气冒:向外透,向上升。

(3)重临心头临:来到。

【点评】一词多义是一种语言现象,正确理解词语的语境意义需要在积累的基础上仔细揣摩。

5.【答案】友好;软软;白色;干冷;悦耳;轻松【考点】语言表达【解析】【分析】词语搭配就是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得当,能将意思表达得更好,更准确。

这道题从结构上看是“形容词(或限制词)+的+名词”,应按照语言习惯合理搭配即可。

故:友好的态度、软软的脚掌、白色的烟、干冷的空气、悦耳的声音、轻松的步伐。

【点评】从给出的词语中找规律,掌握词语的结构,做题就容易了。

平时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积累好词好句。

增加词汇量。

二、<b >能力提升</b>6.【答案】①我非常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

②骆驼咀嚼着食物。

③我不得不承认自己佩服骆驼的沉稳性格。

④妈妈说,今天晚上她要加班,要小明照顾好自己。

【考点】扩写、缩写句子,句式转换【解析】【分析】①此题考查学生把感叹句改为陈述句的能力。

把感叹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改感叹词,把感叹词(真、啊、多么之类的)去掉或改成另一种形式。

改标点,吧感叹号改为句号。

故:我非常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

②考查学生缩句的能力。

缩句就是去掉句子中的修饰限制成分,保留句子的主干使它更简洁即可。

故:骆驼咀嚼着食物。

③陈述句转换为双重否定句的方法:根据句子意思,选择恰当的双重否定词;替换或删去原句中“要、得(děi)、都、应该、只好、一定、必须、肯定”等词语;删去原句中“很、非常、十分、分外、更加”等表示程度深的词语;检查改后的句子是否读得通顺。

故:我不得不承认自己佩服骆驼的沉稳性格。

④引述句和转述句之间的转换:A标点符号的改变:引述句改转述句,冒号和引号要改为逗号。

B人称的变化:a引述句改转述句时,说话人即第一人称“我”要改为第三人称“他”或“她”;b 当引述内容涉及第二人称,在改为转述句时就应改为第一人称。

应注意,冒号和引号前的内容不变。

故:妈妈说,今天晚上她要加班,要小明照顾好自己。

【点评】①掌握把感叹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平时多练,做这道题不难。

②主要测试学生对缩句的方法掌握。

认真阅读原句,弄清原句中心。

平时多做练习。

③陈述句转换为双重否定句的方法,平时多练,做这道题不难。

④掌握引述句改转述句的方法。

平时多练习。

7.【答案】(1)宋;辛弃疾;词牌名;词的题目(2)古代童年生活(3)宋;杨万里;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考点】诗文朗读、默写、翻译,文化常识【解析】【分析】文学常识的信息点有: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等,阅读作品时要注意记忆,根据考试的要求作出相应的解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