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低速磁浮交通道岔系统工程质量验收规范编制说明-管理维护

中低速磁浮交通道岔系统工程质量验收规范编制说明-管理维护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团体标准
T/CAMETXXXXXXX—XXXX
中低速磁浮交通道岔系统
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2017-3-28
中低速磁浮交通道岔系统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1.任务来源
本标准根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关于下达2016年第一批团体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中城轨〔2016〕7号)编制。

2.工作组概况
本标准由同济大学(磁浮交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组织中铁宝桥集团有限公司、北京控股磁悬浮技术发展有限公司、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编制。

本标准编制组工作组由在中低速交通道岔研发、设计、制造、工程安装、调试、验收方面具有较为丰富实践经验的曾国锋、吉敏廷、王红霞、牛均宽、张耀红、孙吉良、杨 森、严培良、刘 炜、田苗盛、赵东亮、杨其振、朱志伟、袁亦竑、刘道通、叶 丰、代继龙、吉 文、陈 浩、袁淑清、安 孝、朱宇宏等同志组成。

3.主要工作过程
3.1.立项审查
2016年6月23日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在铁科院机辆所804会议室,组织召开了《2016年第一批团体标准制修订项目立项审查会》(工程建设组),《中低速磁浮交通道岔系统质量验收标准》等5项标准通过了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组织的立项审查。

3.2.下达计划
2016年8月5日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下达了《中低速磁浮交通道岔系统工程质量验收规范》编制计划“关于下达2016年第一批团体标准制定计划”(中城轨﹝2016﹞7号)。

3.3.召开编制工作启动会
2016年9月13日,同济大学磁浮交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组织中铁宝桥集团有限公司、北京控股磁悬浮技术发展有限公司等有关单位在上海召开了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团体标准《中低速磁浮交通道岔系统工程质量验收规范》第一次编制工作会,会议讨论了编制大纲、编制计划。

3.4.起草标准草案
2016年9月~2016年11月,编制组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起草《中低速磁浮交通道岔系统工程质量验收规范》草案。

3.5.形成征求意见稿
2016年12月,在编制组人员对标准草案讨论、沟通基础上,形成《中低速磁浮交通道岔系统工程质量验收规范》征求意见稿。

2017年3月,补充完善了编制说明。

4.标准编制原则
4.1.本标准编制原则
a)应遵循现行国家强制性标准;
b)应与现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相协调;
c)标准编制格式应符合“关于印发《工程建设标准编写规定》的通知”(建标﹝2008﹞
182号)规定;
d)符合《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团体标准管理办法》(试行)要求;
e)结合中低速磁浮交通道岔技术特点;
f)吸收中低速磁浮交通道岔研究、设计、制造及安装、维护相关单位的成功经验。

5.本标准主要内容
5.1.中低速磁浮交通道岔系统技术特点
中低速磁浮道岔为三段定心式,是结构、机械和控制一体化的设备(图1)。

道岔主要由垛梁、一段主动梁(跨中有竖向支承的双跨连续钢梁)、第一、第二两段从动梁(简支钢梁)及安装于梁上翼缘的F轨组成。

主梁和两段从动梁都有一个固定于地面的转动中心,故而得名三段定心式。

由于道岔处于侧线位时为折线形,为了减小相邻梁段间的相对转角以提高列车的通过性能,梁段之间设置了用于减小梁段间折角的角平分装置。

为了保证道岔转辙到位后与岔后线路之间的连接精度,在道岔的活动端设置了可调节的过渡装置。

道岔在驱动机构的作用下转辙到位后,由锁定系统可靠地锁定于地面锁销座上,从而保证列车安全通过。

道岔的转辙精度、可靠性由控制系统保证。

控制系统根据上位信号系统的指令执行转辙动作,保证道岔精确到位和可靠锁定,并将道岔当前状态反馈给上位的信号系统,从而保证列车的安全和正点运行。

图1左开道岔总体布置图
5.2.中低速磁浮交通道岔系统工程质量验收要点
根据中低速磁浮交通道岔的特点,其工程验收主要从三个方面考虑:
一、线形精度保证
道岔是线路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其平面、纵断面线形应满足中低速磁浮线路线形的一般要求,包括:水平、高低、轨宽以及梁段之间的偏差等参数,必须满足系统要求。

道岔在不同岔位时,各梁段之间的相互关系(如:折角、轨缝)需满足列车通过要求,为此,需要保证道岔可靠的锁定、梁段及梁段之间的可靠连接和支承关系。

由于道岔F轨是在厂内完成安装,道岔梁内的轨道几何精度在出厂时检验,并在现场安装完成后对总体线形进行检测。

二、安装过程中的各界面之间的关系
为了保证安装顺利实施,保证道岔安装的精度,在道岔的安装过程中,应对各安装界面进行相关检验。

三段道岔梁的约束和支承关系如图2所示。

主动梁和第一从动梁的转动中心安装在基础上,第二从动梁的转动中心安装在固定端的垛梁上。

道岔的走行轨道也安装在基础上。

在安装过程中,应对这些支承点的水平位置和高程进行检验,这是道岔最终水平位置和高度尺寸精度的基础。

图2道岔梁段的约束和支承关系
三、保证道岔动作可靠性、精确性
道岔的转辙动作过程应平稳,无卡阻和异常机械噪声,转辙时间应满足设计要求。

由于道岔的转辙由曲柄摇杆机构驱动,曲柄导轮与滑槽之间的间隙对道岔到位精度有一定影响;道岔到位后,锁销座滚轮与锁销的间隙直接决定其最终的位置精度。

对于这些位置,应重点检查。

四、确保道岔系统自身控制以及与运行控制系统之间的控制符合系统设计要求
根据运行和维护要求,中低速磁浮交通道岔系统设置了集中、就地控制等多种动作模式。

本规范在“调式验收”章节对道岔的集中控制、就地联动控制、就地单动控制、应急控制等转辙控制功能需进行测试,并对道岔的表示功能、接收指令、收授权、故障检测、转辙时间检测等进行模拟测试提出了要求。

5.3.本标准主要内容
根据《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2013)基本要求及中低速磁浮交通道岔系统技术特点,本标准主要内容包括了:总则、术语、基本规定、设备安装工程施工验收、电气控制系统验收、接口验收、外观验收、安全防护装置验收、调试验收等9章。

6.主要试验(或验证)的分析、综述报告,技术经济论证,预期的经济效果
中低速磁浮交通车辆采用电磁悬浮,非接触“抱轨”运行,其转线用的道岔系统由主体结构、驱动、锁定、控制等部分组成,其工程质量直接影响到道岔设备的正常使用。

本标准是在分析总结我国中低速磁浮交通道岔研发、制造、试验、运行的成功经验基础上编制。

2006年底,同济大学磁浮交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原上海磁浮交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研制出了我国第一组三节段定心式中低速磁浮道岔,并在上海临港中低速磁浮交通试验线投入运行试验。

2009年11月,中车唐山中低速磁浮试验线投入运行试验。

2012年1月,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中低速磁浮试验线投入运行试验。

2016年5月,长沙中低速磁浮商业运行线投入运行,为中低速磁浮交通道岔系统的工程质量验收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

随着我国中低速磁浮交通的发展,本标准编制、发布和实施将有助于进一步提高中低速磁浮交通的可靠性,提高工程投资效益和项目运营效率。

7.采用国际标准的程度及水平的简要说明
目前国外尚无中低速磁浮交通道岔工程相关标准发布。

本标准是在分析总结我国中低速磁浮交通工程化研究、制造、安装、运营经验成果基础上编制,体现了我国在中低速磁浮交通道岔系统研究、制造、安装、调试、验收的先进水平。

8.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
无。

9.贯彻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包括组织措施、技术措施、过渡办法等内容)
本标准是在总结我国中低速磁浮交通道岔的工程化研究、制造、安装、运营成果基础上编制,其发布和实施可规范和指导我国中低速磁浮交通道岔系统工程验收工作。

为贯彻好本标准,建议参与道岔系统工程质量验收的道岔系统的施工安装、业主、工程监理、运行维护人员应通过中低速磁浮交通道岔系统技术培训,熟悉中低速磁浮交通道岔系统的原理、结构和本标准规定的验收要求。

10.其他应予说明的事项,如涉及专利的处理等。

本标准对中低速磁浮交通道岔系统的工程质量验收提出要求,未涉及相关专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