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音版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7《美丽的黄昏》

人音版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7《美丽的黄昏》

《美丽的黄昏》教案
教材分析:
《美丽的黄昏》是一首短小而优美的欧美歌曲,旋律采用三拍子写成,主要节奏型“×—×”轻盈而有动感,使歌曲的旋律性比较强。

三拍子的旋律优美抒情,歌曲的音域仅六度,开始的4小节是全曲的主要素材,由1、2、3、4四个音组成,第5、6小节是第3、4小节的完全重复,主要节奏型轻盈而有动感。

歌曲通过简单的三句歌词,描绘了一幅欧美地区黄昏、教堂、钟声的景色,给人一种雅致、悠闲的感觉。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感受特定环境下的“自然与音乐”——黄昏的钟声,在美妙的歌声中提高审美情趣。

2、技能目标:能够有意识地参与轮唱,并且在轮唱的过程中控制自己的声音,逐步学会聆听,树立良好的声部概念,建立正确的合唱方法,为以后的合唱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3、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反复聆听——听钢琴、听教师范唱、听同学模唱、听录音演绎中逐渐养成良好的聆听对比的习惯,从而逐步学会在参与中聆听,在聆听中修正自己的表现。

吹奏乐器“陶笛”的加入,让学生感受、体验、实践逐步提升学生的音高、音准。

音乐学具发挥最大作用。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有感情、有表情地用轮唱表现黄昏中钟声的缥缈与美妙。

用柔美的声音演唱、唱会、唱好歌曲。

2、难点:歌曲的二部轮唱,各声部的和谐、悦耳,陶笛的双声部吹奏。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背景音乐《美丽的黄昏》伴奏)
1、在音乐中做放松,脸部肌肉、打口盖及身体的全部。

2、歌唱呼吸练习。

(急吸慢呼)
一、歌唱训练:
1、哼鸣的练习:简单的单音模唱,中音:“do ri m i f a so l l a”
2、演唱歌曲《两只老虎》,在尝试二部轮唱。

并提问:这个演唱形式给你什
1 / 5
么感受,
[设计理念:让学生在演唱歌曲、增加难度中初步建立轮唱的概念,也为歌曲《美丽的黄昏》学习做铺垫。

]
3、师生谈歌曲演唱方式的改变带来的不同感受。

[设计理念:谈话的形式让学生更加放松,孩子们可以在交谈中理出轮唱的概念,而且是印象深刻、牢固。

]
二、新歌学唱:
师:今天我们尝试合唱演唱形式中的轮唱,它把单一的齐唱变得更加丰富,从听觉上更加饱满。

赵老师今天带来一首也是利用轮唱形式表现的作品,让我们一起来听~
1、学生聆听歌曲范唱,初步感受歌曲。

提问:你听见了什么,给你第一感受是什么,(要求:闭上眼睛,用心聆听。

)
2、师生交流听后的内容及感受。

[设计理念:闭上眼睛、用心聆听。

在每一次的听赏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专注的听音乐习惯,让学生的耳朵越来越灵敏,抓住音乐。

]
师:同学们聆听音乐的习惯真好~给我们这样深刻画面感的作品会是几拍子的作品呢,让我们在音乐中寻找答案吧~(要求:可以闭上眼睛,也可以随意的坐着聆听音乐。

)
3、学生再次聆听歌曲范唱,感受作品的节拍及情绪。

师:同学们听出来是几拍子的作品了吗,
4、师生交流歌曲的节拍及情绪。

师:孩子们真棒~这是一首四三拍子的作品,那三拍子的节拍规律是什么呢,我们一边听音乐,一边做节拍练习好吗,
5、学生聆听歌曲《美丽的黄昏》,边听边做节拍练习。

师:好孩子,听音乐真专注。

三拍子的作品,让我们听着好舒服~好美~好陶醉~谢谢你们的分享~那同学们能说说听音乐中,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什么画面呢,
6、师生分享听后的感受,所听、所想、所感。

[设计理念:聆听、谈感受,让学生忘却学习的压力,更多的是投入到音乐
2 / 5
中,直观的分享自己的所听、所感、所想,学生的学习,音乐学习不在是畏难,而是享受~学生对三拍子的韵律,乐句的连贯性、完整性表现的准确。

]
师:夕阳美景、大教堂、大钟,好美的画面~那歌曲该叫什么名字呢,歌曲的结尾钟声在力度上又有什么变化,为什么这样处理,让我们再次聆听歌曲范唱,在音乐中寻找答案吧~
7、学生聆听歌曲范唱,找出歌曲结尾钟声的力度变化。

8、师生交流、尝试、并实践。

(揭示力度标记---渐弱“>”的概念
师:同学们,这首音乐作品也是采用轮唱的形式表现的,那你们听出来了吗,几个声部呢,各声部的旋律一样吗,让我们听音乐,找答案好吗,
9、学生听音乐,找答案。

师:同学们听得真认真~对的,歌曲是两个声部,我们可以叫它二部轮唱,那两个声部的旋律一样吗,我们的答案不确定,没关系,让老师来帮助你们好吗,
10、老师范唱歌曲的两个声部旋律,学生听,找答案。

师生交流。

师:很好~那歌曲的两个声部,第二声部是怎么进入的,在听音乐,看歌谱,用耳朵、眼睛找答案吧~
、学生聆听范唱,找二声部的进入,是错后一小节、错后4拍吗, 11
12、师生交流听后的答案,二声部进入是错后6个小节,18拍。

师:同学们真能干~太好了,自己找着的答案~老师为你们骄傲~二声部进入是错后6个小节、18拍,所以一声部与二声部相遇的地方特别好听,这也是老师今天要说的三度模进的音乐特点,和谐、协调。

让我们再唱唱这一块的旋律,感受音乐的和谐。

13、学生练习作品三度模进的旋律,让二声部更加的和谐、好听~
[设计理念:音乐知识的讲授绝不是老师讲学生听,而应该是学生聆听音乐,发现不解的知识点,并且先会知识点,实践知识点,再由老师揭示概念。

]
师:孩子们会唱了吗,让我们唱起来吧~
14、学生用哼鸣的状态、轻声演唱歌曲。

师生评价。

师:唱的真好~我有一个问题,为什么作者在第一个乐句的歌词处,用了语气词“啊”,
3 / 5
15、学生演唱、交流、体会。

16、学生带着赞美之情尝试用二部轮唱的形式演唱歌曲。

老师指挥,学生二声部看老师手势。

师生评价。

17、老师指导学生再次用轮唱的方式表现歌曲,注意二声部的进入,声部的音准。

老师指挥,学生看手势。

[设计理念:由语气词“啊”引出作者的赞美与抒发之情。

学生更能深刻体会,为什么我们要用柔美的歌声表现歌曲。

其次,在不断尝试中,老师始终强调看手势,训练学生合唱的基础常规。

]
三、拓展学习:
师:好孩子,唱得不错,音准还好。

下面让我们一起用我们的学具--陶笛,帮助自己把歌曲的音准掌握好好吗,
1、学生拿出陶笛,吹奏歌曲《美丽的黄昏》旋律。

老师指导吹奏中音“d o m i so l l a”,进行陶笛校音及预热。

吹奏长音,练习气息及音准。

[设计理念:歌曲学唱,乐器吹奏都有相通之处,基础更重要,所以每次陶笛的吹奏,常规训练非常有必要,强化学生的气息、音准概念,以致达到和谐、标准、正确。

]
师:老师想采访一下同学们,陶笛吹奏歌曲旋律,我们的音准非常好,那让我们再次唱起歌曲,你们可以把音准唱好吗,
2、学生演唱歌曲,老师弹伴奏。

师生评价。

师:看着你们的投入、陶醉,老师特别开心和欣慰。

我们还可以变换形式吗,比如:我们尝试陶笛伴奏,我们唱好不好,
师:有同学说可以尝试哼鸣的办法哼唱歌曲,那我们试一试好吗,
3、学生用哼鸣的方法表现歌曲。

师生评价。

4、一名学生吹奏陶笛,老师演唱歌曲,学生听,陶笛与人声的配合,从声响上辨识两种声音的融合度。

5、师生谈话,分享各自的感受。

[设计意图:陶笛作为学校的艺术特色,普及快五年了,孩子们特别喜欢,作为课堂小学乐器,它的作用一定要发挥最大化,帮助学生建立音高概念,形成
4 / 5
正确的音准,在小学歌唱教学中,陶笛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学具,每一节课只要音域达到,我都会让学生尝试唱会歌曲,陶笛吹会歌曲。

乐器吹奏与歌唱学习相辅相成,一起进步~]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大自然赋予我们太多的美景,我希望你们好好学习音乐、学习陶笛,在不久的将来可以用陶笛、用歌声表达对自然界美景的赞美~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最后让我们唱起《美丽的黄昏》,结束今天的音乐课吧~
学生演唱歌曲《美丽的黄昏》,老师指挥。

在歌声中结束这节音乐课。

5 / 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