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音版小学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全册)

人音版小学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全册)

知识与技能:
一、学习用听视唱结合学习歌曲《美丽的黄昏》,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聆听音乐作品,有感情地唱好《美丽的黄昏》。

要求学生用亲切、跳跃的声音演唱歌曲;引导学生体验歌曲优美抒情的三拍子旋律。

三、复习七个唱名,唱准 4、7、1音高,并进行实践创作活动,能用七个唱名组成简单旋律。

3.学习用听视唱结合学习歌曲《钟声叮叮当》,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聆听音乐作品,有感情地唱好《钟声叮叮当》。

要求学生用亲切、跳跃的声音演唱歌曲;引导学生体验歌曲轻松、愉快的音乐情绪。

一、引导学生聆听《维也纳的音乐钟》,感受乐曲夸张而富于童话色彩,又有轻松和滑稽气氛,深受人们的喜爱。

引导学生聆听电子琴独奏曲《灵隐钟声》感受形象鲜明的电子琴独奏曲。

作者以电子琴的丰富音色和宽广的表现力,并能参与进行即兴表演

二、引导学生聆听电子琴独奏曲《灵隐钟声》感受形象鲜明的电子琴独奏曲。

作者以电子琴的丰富音色和宽广的表现力,并能参与进行即兴表演。

三、引导学生学习用1、2、3、5、6六个音编自己的歌、与师生互动的交流,学习以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引导学生参加音乐实践活动。

四、通过乐器演奏自己的歌,增强学生学习音乐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器乐的演奏能力。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

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前课内容:表演及唱。

3:器乐小练习。

(结合学唱歌曲进行练习)
二:新课学习:
1:欣赏乐曲《维也纳的音乐钟》
1)初听,(完整听全曲)(提示学生随乐曲轻轻拍手)。

2)谈谈所听内容;介绍《维也纳的音乐钟》设问:你能否听到钟摆的滴答声?
学生讨论:出示:ⅰ5 3 5 ⅰ0 5 │ⅰ5 3 5 ⅰ│唱一唱主题曲调
设问:A、主题曲调出现了几次? B、你能想象宫里的情景吗?
3)复听全曲,师生交流
4)复听:结合音乐情绪自由地随音乐即兴律动。

每当主题曲调出现时,边哼唱,宾合着音乐拍手或做动作2:聆听《灵隐钟声》
1)导入:你们去过寺庙吗?(学生说说庙里的情景)
师:你们听到过庙里的钟声吗?请你用声音模仿一下(学生自由模仿)介绍杭州灵隐寺
2)放录音,学生听引子部分——钟声(师:这是真的寺庙里的钟声吗?)学生讨论
3)看书上谱例学生哼唱(再次聆听乐曲主题音乐,学生边看谱例边听边哼唱,边思考听了这曲调,想象这是哪里的场景?师:在寺庙里除了听到钟声,还有什么声音?你觉得如何加上木鱼伴奏呢?练习用弹舌模仿木鱼声(随音乐用弹舌模仿木鱼声为乐曲伴奏)
4)欣赏全曲,学生自由用动作表示自己对音乐的理解
5)小结:这是中国佛教音乐中的钟声,很有特征,特别是除夕和新春第一天的钟声,有很多人前往聆听
3:用1、2、3、5、6六个音编自己的歌
出示:3/4 Χ —X│X —X│X X X│X—0║学生拍打节奏
学生分组试编——展示——修改——唱——用竖笛演奏(加即兴表演)课堂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美丽的黄昏》
2、表演歌曲《美丽的黄昏》
3、音乐唱名学习。

唱准
4、7、1音高,并进行实践创作活动
5、选用内容:学习用竖笛演奏歌曲
教学目标:
一、学习用听视唱结合学习歌曲《美丽的黄昏》,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聆听音乐作品,有感情地唱好《美丽的黄昏》。

要求学生用亲切、跳跃的声音演唱歌曲;引导学生体验歌曲优美抒情的三拍子旋律。

二、引导学生学习创编情景与动作进行表演,学习在情景中用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

三、复习七个唱名,唱准 4、7、1音高,并进行实践创作活动,能用七个唱名组成简单旋律。

四、通过乐器学习歌曲《美丽的黄昏》增强学生学习音乐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演奏能力。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

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钟声叮叮当》分声部唱一唱——二声部合唱
3:器乐小练习。

(结合学唱歌曲进行练习)
二、新课学习:表演《美丽黄昏》
1、导入:黄昏的晚霞美吗?请小朋友听一听音乐是怎样来表现的呢?
2、听录音——学生谈感受——听音乐,学生说说是几拍子的?——放音乐——学生试拍——师生随着音乐一起拍打
3、引导学生用动作即兴表演(放音乐,学生自由做动作)
4、跟着录音轻唱(连唱,注意及时、敏捷地换气——能够不同的速度演唱这首歌;)
5、说说表现的意境和情绪有什么不同?(分组讨论)
1、聆听《丰收歌》《丰收的喜悦》
2、音乐知识:人声分类
3、编创活动:涂色块
4、表演《桔梗谣》《圆圆和弯弯》。

相关主题